中美論戰|四萬字長文背後 中國正在掉入競爭對抗的陷阱?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中國外交部6月19日發布四萬字長文回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的對華政策演講,長文從21個點展開批判,涵蓋中美在制度、人權、涉疆涉藏涉台涉港、印太戰略、俄烏局勢、氣候暖化等方方面面的事務。雖然文章是羅列和反駁美國對華認知的謬誤,但整體來看 ,謬誤包含涉及方方面面,中美之間幾無共識。

中國外交部此次公布的長文意在反駁美國對華認知。此前布林肯演講之後中國已經第一時間否定了布林肯提出的對華政策——「投資、結盟、競爭」三點論。可以說,從認識論到方法論,美國關於雙邊關係提法遭到中國全面否定。

四萬字《美國對華認知謬誤》一文刊登在中國外交部官方網站首頁「外交部新聞」一欄的顯著位置。(中國外交部網站截圖)

有觀點認為面對美國引領輿論、設置議程,中國有必要發出自己的聲音,這是輿論戰的一部分。有聲音將中美之間的這種差異定義為價值觀意識形態差異,因此中美對雙邊關係的認知和給出的處理雙邊關係的方法才迥然不同。還有聲音認為中美之間的意識形態差異一直存在,今天各種問題呈現全面爆發的態勢,是中美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到了一定程度使然。

以上說法都有一定道理了。這些說法的背後,是中美正在競爭和對抗的事實。搶佔輿論高地本身就是一種競爭。互相否定堅決捍衛自身說法,各領域矛盾集中爆發誰也無法說服誰,本質是對抗。

2021年3月布林肯提出「競爭、合作、對抗」的美中關係三分法後,中國明確提出反對競爭和對抗。2021年10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瑞士蘇黎世舉行會晤。楊潔篪指出,中美合作,兩國和世界都會受益。中美對抗,兩國和世界都會遭受嚴重損害。美方應深刻認識兩國關係互利共贏的本質,正確認識中方內外政策和戰略意圖。中方反對以「競爭」來定義中美關係。

2022年3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左一)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右一)在意大利羅馬舉行會晤。(中國外交部)

此次布林肯對華政策演講提出「投資、結盟、競爭」的對華三點論後,中國再次明確反對。中國外長王毅5月28日要求美方不要在「三分法」、「三點論」上不斷做文章了,而是要把精力真正放在踐行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三原則」上。

不過,中美目前這種鮮有共識的狀態顯然不是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中國是否正在跌入競爭對抗的漩渦無法自拔呢?

如何避免走向競爭對抗,如何做到合作共贏,這是中國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讓美國放棄自身主張認同中國主張是不現實的。讓中國明確放棄自身主張而接受美國主張更是天方夜譚。但競爭和對抗從來都不是單邊行動。

當中國在輿論場塑造了一個顛倒黑白、口是心非、蓄意抹黑中國的又蠢又壞的美國時,社會輿論所能夠容納的中美合作空間只會日益收窄。也許初衷並不是為了競爭對抗,但當越來越多的行動都彼此站在對立面時,導致的結果可能就是逐步走向競爭和對抗。如何做到不跌入美國的話語陷阱,如果做到不被裹挾,需要中國的外交官們好好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