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是戰是和 美歐各有分工「假裝進、實謀退」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近來,西方輿論建議烏克蘭讓步或綏靖的聲音甚囂塵上。為了平息和緩衝此類言論,消除烏克蘭當局的疑慮和不滿,法德意領導人上周組團訪問基輔,給予烏克蘭加速加入歐盟的政治承諾,並和美國幾乎在同一時間宣布新的數十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包括向烏克蘭提供遠程火砲和導彈系統。
6月19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和兩天前再次到訪過基輔的英國首相約翰遜分別在德國《星期日圖片報》和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發文,稱西方必須繼續支持烏克蘭,並且為烏克蘭的長期戰爭做好準備。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中美聚焦」,作者為吾樓,原標題為《俄烏是戰是和 美歐各有分工佯進謀退》。】

從當前西歐國家和北約的情況、普京自比「彼得大帝」和梅德韋傑夫關於「歐盟可能像蘇聯一樣消失」的強硬言論、以及週末俄軍的砲擊行動(致使50名以上烏克蘭軍官喪生)來看,俄烏這場消耗戰的確沒有緩解的跡象。美歐近來的舉動,似乎暗示外交化解俄烏衝突的選項,並非是對外決策的首選。

英國首相約翰遜6月17日再次訪問烏克蘭,與總統澤連斯基會面。(AP)

但是,高調挺烏並不代表他們已經放棄了優先通過外交手段結束這場戰爭、防止戰爭升級的政策選項。雙方政治和軍事上的示強,掩蓋不了美西方對現實當中各方經濟利益受損的焦慮。這波挺烏行動,更多呈現了美歐在俄烏戰爭不同階段的不同分工與外交策略。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承諾的政治秀

6月16日,法國總理馬克龍結束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的訪問後,在事先沒有官宣的情況下,與德國總理朔爾茨和意大利總理德拉吉深夜從波蘭搭乘特別專列前往基輔。羅馬尼亞總統約翰尼斯也隨後抵達基輔。16日上午,四位領導人一同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舉行了會晤。四國各有分工:法德宣布了新一輪的軍事援助,幫助烏克蘭維持與俄羅斯的消耗戰。羅馬尼亞則承諾為糧食運輸提供通道。朔爾茨則宣布,澤連斯基下週將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參加在德國舉辦的七國集團(G7)峰會。

為何會有這次訪問?首先,三位領導人首次到訪基輔是他們政治作秀的必然;其次,澤連斯基對德法意三國軍事援助不到位、公開尋求外交和談的做法(比如意大利5月20日提出的四點和平計劃[1])存在不滿,需要化解。自從基辛格提出讓烏克蘭止戰促和的提議後,澤連斯基最不希望聽到通過結束戰爭解決西方國家持續高通脹和全球糧食短缺問題的提議,也不希望聽到馬克龍那樣試圖「維護普京顏面」的任何聲音。

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意大利總理德拉吉(Mario Draghi)、羅馬尼亞總統約翰尼斯(Klaus Iohannis)2022年6月16日到訪烏克蘭,會晤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圖為5人會面後出席聯合記者會。(AP)

澤連斯基尤其對法德意有意擔當俄烏之間「調停者」的角色,最為不滿。在他看來,2014和2015年的兩個明斯克協議都是在法德的主導下達成的,事實卻沒有效力,所以他不希望法德再次推動達成類似的協議。

所以,朔爾茨和馬克龍到訪基輔期間,盡量避開了任何針對澤連斯基的勸誡和施壓,壓制任何一切綏靖的聲音。他們在聯合記者會上更多地強調「歐洲大陸安全面臨危險」,「烏克蘭屬於歐洲大家庭」以及「我們將長期站在烏克蘭一邊,捍衛烏主權、領土完整和自由」。通過參觀基輔附近遭受俄軍攻擊過的小鎮伊爾平,三位領導人還在戰爭廢墟或被轟炸受損的汽車前,強調「俄羅斯的戰爭暴行」。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右)2022年6月16日到訪烏克蘭,會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左)(AP)

姿態變化最大的是馬克龍。

他專門講了一些旨在消除烏克蘭疑慮的話。和之前「要避免羞辱普京」的言論不同,馬克龍此次強調「我們所要做的一切就是要烏克蘭能夠選擇自己的命運」,「歐洲將一直站在烏克蘭一邊」。馬克龍還表示,歐洲國家不會要求烏克蘭在烏俄衝突解決過程中在領土上作出讓步。

即便如此,這一波挺烏行動很難改變德法在東歐問題上的政策,兩國與烏克蘭的分歧或疑雲也不會因為這次訪問而徹底消除。準確地講,這場歐烏外交秀就是德法意嘗試消除雜音,讓烏克蘭獲得「再保證」的一個過程,其像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對於法德意力推的烏克蘭加入歐盟,也是像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烏克蘭自己的政治、司法和經濟體制能否開展符合歐盟標準的改革,也很難說。尤其是烏克蘭國內的寡頭政治及腐敗就是一道很難逾越的坎兒。

朔爾茨:圖為2022年5月24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在南非比勒陀利亞見記者。 (AP)

難以兼顧的經濟利益和價值觀利益

表面上看,歐洲三巨頭這波外交聲勢向俄羅斯釋放了一個信號,即烏克蘭的經濟未來掌握在歐洲和西方國家手中。但是,他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俄烏戰爭導致的石油和糧食短缺及通脹危機、難民潮,正在損害歐洲的利益。戰爭持續越久,歐洲遭受的傷害就越深。

對歐洲領導人來說,經濟發展和天然氣供應是第一位的,維護二戰後秩序和價值觀是第二位的。從短期來看,價值觀和經濟利益,二者似乎無法兼顧。尤其是通脹問題,可能會引發西歐國家內部社會動盪。英國已經爆發了針對嚴重通脹問題的大規模抗議。

對於價值觀層面的利益,歐洲只能通過強調北約立場和歐盟團結來維護。

這也是法德意三國領導人加速讓烏克蘭成為歐盟候選國的原因之一。但對於第一位的經濟問題,英法德領導人最終還是要尋求通過止戰來緩解國內的通脹和經濟壓力。

目前,馬克龍開始跟隨美國步伐,將通脹問題和糧食危機歸因於俄羅斯。這其實也是在為解決通脹問題做鋪墊。俄羅斯進一步減少天然氣供應,加大了對意大利和德國等經濟體的壓力,並引發各國對今年冬天將出現燃料短缺的擔憂。德國和意大利遲早會繼續推動之前止戰的外交解決方案。

拜登:圖為2022年6月17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出席一場經濟論壇。(AP)

拜登政府力推最終外交解決方案

和法德意強調烏克蘭的「歐洲屬性」不同,美國更注重和俄羅斯通過這場代理人戰爭博弈的「利益平衡」。當這場戰爭推高的通脹問題衝擊全球經濟和美國經濟利益時,拜登政府會加快尋求外交解決方案。

就在德法意三巨頭訪問烏克蘭的當天,白宮國安顧問沙利文出席了民主黨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的活動。沙利文提到,美國將繼續「盡最大可能」幫助烏克蘭,「首先是在戰場上,然後最終是在談判桌上,我們認為俄烏衝突必須通過外交方式結束」,也不會「向烏克蘭施加壓力,讓其在領土問題上做出讓步」。

沙利文承認,美國一直在與烏克蘭就可能的解決方案進行談判。就「烏克蘭希望如何與俄羅斯達成談判結果」,美國將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支持並與其諮商。他補充說,「就目前而言,在這方面的支持意味著通過穩定地提供武器和情報」,以加強烏克蘭在談判桌上的地位。

沙利文的表述說明,從美國政府的視角看,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和情報,也是為了強化烏克蘭的「談判」立場,即如果烏克蘭今後選擇外交談判,就是要從美國認可的優勢地位和俄羅斯談判。由此可以看出,沙利文近來多次露面,始終在強調拜登之前在《紐約時報》文章中所表達的「只能通過外交來徹底結束俄烏戰爭」立場。

圖為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2022年5月18日在白宮出席每日例行簡報會並發言。(AP)

總之,美歐現階段對俄烏戰爭的處理手法,基本上以推進軍事援助、安撫烏克蘭為主。在軍事方面,美英法德軍方和北約扮演主要角色,所以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近來一直表達對俄的強硬立場。但在政治層面,美國則在主導背後和烏克蘭的外交方案選項。法德意三國方案因為牽扯和俄羅斯的直接經濟利益關係,暫時被烏克蘭當局擱置或排斥。馬克龍也有意「暫時放棄」和莫斯科的外交接觸。

美歐的不同分工,本質上殊途同歸。雖然美歐內部圍繞如何結束這場戰爭以及烏克蘭取得戰爭勝利的標準存在分歧,但在應對手法上,各方共識大於分歧,即戰爭長久持續下去的可能性很大,美歐將面臨更大的經濟風險,最終還是要通過外交手段予以化解。

備註

[1] 意大利四點和平計劃:

意大利5月向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提交的一份旨在結束俄烏戰爭的和平計劃。其中的觀點大多與意大利總理德拉吉和其他西歐領導人公開發表的言論一致。和平計劃的第一步是停火和前線非軍事化。第二點是烏克蘭將成為一個中立國,其安全由一個尚未確定身份的國家群體來保障。第三點是俄羅斯和烏克蘭簽署雙邊協議,明確克里米亞和頓巴斯的未來地位。該協議將涉及文化和語言權利,並保障人員、商品和資本的自由流動。第四點將是歐盟和俄羅斯之間達成多邊和平協議,其中包括俄羅斯從烏克蘭分階段撤軍,以及西方逐步取消對莫斯科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