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失烏東盧甘斯克 烏克蘭戰局的五大看點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自烏克蘭軍隊7月2日從盧甘斯克州(Lugansk)最後一個由烏方控制的城市利西昌斯克(Lysychansk)撤退之後,俄方正式控制了盧甘斯克全境,頓巴斯地區(Donbas)的另一州頓涅茨克(Donetsk)的烏控區將成下一個目標。俄羅斯總統普京7月4日就宣布俄軍取得勝利,在盧甘斯克參戰的軍隊應當好好休息,以增強戰力。

同一天,在俄軍撤走之後,烏軍登上黑海西緣的關鍵小島蛇島(Snake Island),重新在島上升起了烏克蘭國旗。

得失之間,烏克蘭戰局將何去何從?

(一)頓涅茨克的推進速度

首先,在奪得利西昌斯克之後,盧甘斯克的俄軍,以及在俄控頓涅茨克的俄軍,將一如所料的分別向南、向西推進,向烏控頓涅茨克的幾個關鍵據點推進。首當其衝的將是頓涅茨克西北的斯拉維揚斯克(Slovyansk),以及作為頓涅茨克北方交通關鍵要塞的巴赫穆特(Bakhmut)。

斯拉維揚斯克此前已一直受到俄軍自伊久姆(Izyum)和利曼(Lyman)的往南攻勢進逼;如果斯拉維揚斯克陷落,緊接於其南方的另一城市克拉馬托爾斯克(Kramatorsk)將會受到即時威脅。

巴赫穆特一直在東部面對俄軍壓力,俄方前線與其城市中心相距大約只有10公里;利西昌斯克陷落後,俄軍亦將從北方企圖沿貫通兩城的T1302車道往南直插巴赫穆特。

圖中塗上藍色的地名標示出頓涅茨克正受威脅的三個城市。圖為7月4日的戰勢圖。(ISW)

當斯拉維揚斯克、克拉馬托爾斯克和巴赫穆特都盡數落入俄國之手,烏克蘭方面的盡數失去頓涅茨克州內的城市控制權。

最值得留意的是,俄軍在頓涅茨克針對上述三個城市的推進速度。此前,俄軍花費了超過兩個月時間才攻下了西頓涅茨克(Severodonetsk)和利西昌斯克兩個盧甘斯克南部姊妹城市,兩城人民早已大舉撤離,幾乎只餘下烏軍與俄軍糾纏。雙方據報都損失甚重。這種緩慢的消耗戰到底在頓涅茨克的戰爭中會否有所轉變?

緩慢的消耗,從此刻的形勢看來,是對俄有利的。據稱在二次大戰出自史太林的「量本身也是質」一語,至今在俄軍的行動中依然不誤。俄方倍數於烏方的火力,一直緩緩消滅烏方軍備和人員。雖然俄軍自身消耗不少,但普京依然未有像烏克蘭一般落實全民動員,只提高了參軍年齡,並(在6月30日)通過可強制企業供應軍需的法令。相對而言,包括英國情報機構的消息,也指出烏方傷亡慘重,並出現兵士逃走的情況。由此可見俄國在消耗戰中的優勢。

頓涅茨克未來依然是俄烏戰爭的重心。如果戰爭像此前一般以俄軍緩慢推進為主軸,烏軍的失敗將是一個時間問題。如果俄軍推進速度急增,這可能代表着烏軍已不能再面對消耗戰的挫傷,要將剩餘力量退守或搬往更重要的戰線,也可能是烏方希望實然割地求和的訊號。相反,如果俄烏雙方陷入停滯不前的僵局,這將是烏方扭轉敗勢的一個明顯訊號。

(二)赫爾松的烏軍反攻

其次,在外界視線都放在頓巴斯地區之際,其實烏軍在南部戰線一直針對俄軍作出多方反攻。俄軍在蛇島撤走,正正是這一系列烏軍反擊的戰果之一。

據守黑海口的赫爾松(Kherson)更是其中關鍵。跟蛇島一樣,赫爾松是開戰之初即被俄軍奪得的戰略要地,這一方面是直至今天俄軍唯一在開戰後奪得的一州首府,更是俄軍在南北割開烏克蘭的第聶伯河(Dnieper River)西岸的唯一據點。

有軍事分析認為,頓巴斯之戰,對俄烏雙方都有重要的符號意義,但赫爾松的控制權誰屬對於整場戰爭的重要性,遠比頓巴斯為大。

兩個月以來,雙方已不斷在前線的赫爾松市郊鄉鎮與小河爭持。俄方不斷修建防禦工事,烏軍則開始動用如美製M777榴彈砲等武器作攻擊。《經濟學人》日前就有分析認為,烏克蘭正以重奪赫爾松為優先目標,並引述當地烏軍稱「未來一兩周會更加有趣」。

如果烏方在此動用上射程更遠、機動性更高的「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HIMARS),俄方的堅硬防禦確有可能出現漏洞。

若赫爾松前線出現改變,這將影響俄烏戰爭的整體戰局。如果烏方成功推進,俄軍有可能要暫時放棄頓巴斯戰事,因為赫爾松之失可能會威脅到克里米亞的安全。反之,如果俄方堅守成功,甚至導致烏方損失慘重,穩握赫爾松的俄軍,未來將可藉此地作為其進侵烏克蘭西部的橋頭堡。

(三)哈爾科夫的變局

其三,在2月曾遭俄國三面包圍的烏克蘭第二大城哈爾科夫(Kharkiv)一線也有可能再生變局。這個位於烏克蘭東北部的大城離俄烏邊境不足40公里,絕對是在俄國可以強大火力爭奪的重要據點。

自4月俄軍集中頓巴斯之後,雖然烏方已將俄軍推出離城市中心大約25公里以外的位置,但俄軍對哈爾科夫依然炮轟不斷,已毀掉超過2,000座建築物、累計殺死超過900人。《衛報》一周前到該城前線訪問,不少軍官也表示,據他們收到的情報,俄軍將在不久的將來發動新的攻勢。

另一方面,隨着「海馬斯」開始投入烏克蘭戰場,在哈爾科夫部署此等火射系統成為了明顯不過的選擇。部署在哈爾科夫的「海馬斯」,將能直接威脅到俄羅斯從北往南支援烏東斯拉維揚斯克前線的伊久姆的陸上補給路線,也能攻擊作為戰爭補給和發動攻擊要地的俄國城市別爾哥羅德(Belgorod)——後者一直以來已受到烏方拒絕承認責任的攻擊。

上述兩種圍繞哈爾科夫的戰事發展值得留意。

(四)烏克蘭糧食出口

其四,當俄烏戰爭明顯進入持久戰之後,烏克蘭的糧食出口就變成了一個能影響戰爭走向的問題。一方面,烏克蘭糧食出口受阻使烏克蘭在國際上受到了糧食供應緊張的國家的壓力,要求烏克蘭儘快割地求和,好讓戰爭能迅速中止。

另一方面,由於糧食出口佔烏克蘭名義GDP近15%(2021年數字),隨着本年其經濟預期收縮45%,而國際糧食價格則急升不止,維持糧食出口將是烏克蘭的經濟命脈所在——沒有經濟支持,烏克蘭在民生壓力之下將很難持久爭戰下去。(在央行大買戰爭債卷之下,烏克蘭正面臨18%的通脹,其政府外匯儲備也持續下降。)

同時,如果糧食出口問題不能在本月內得到較妥善的解決,接下來的收成將沒有足有糧倉儲存,這將更長期地打擊烏克蘭未來的糧食生產。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7月4日已表示正與土耳其和聯合國就港口糧食出口作磋商;土耳其方面據報也扣留了一艘被烏方指責偷運穀物的俄國船隻;而隨着蛇島重新落入烏克蘭之手,烏方應該更有信心清除水雷,讓糧食重新經黑海出口。

羅馬尼亞的康斯坦察港(Constanța)正爭取成為烏克蘭糧食出口的主要港口。(AP)

不過,根據多方估計,礙於俄國海軍對黑海的控制,烏方未必敢長久佔據蛇島。而在對俄軍不信任的影響之下,除非有第三方軍事力量介入護送,否則烏方也不一定願意清除水雷。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近日就提到從蛇島正對的多瑙河運糧的可能;而歐洲和美國也正在支持加強烏克蘭經波蘭陸路處理糧食運輸的能力。

糧食出口問題能否解決,將決定烏克蘭有沒有本錢讓戰爭延續下去。

(五)西方援助能否持續

最後,烏克蘭能否堅持下去的根本也在於西方國家的支援。

一方面是財政上的支援。在日前瑞士南部城巿盧加諾(Lugano)的重建烏克蘭會議上,烏方就提出了高達7,500億美元的重建計劃,當中分成三個部分,首先是要即時進行的緊急人道救援,包括重建供水和橋樑設施;其次是2023年至2025年重新學校、醫院等社區設施;最後是2026年至2032年的長期經濟現代化遠景。

目前,烏克蘭每月赤字高達50億美元。在糧食出口受阻之際,此數就急需西方不斷支援。

另一方面則是軍事上的援助。烏克蘭在蘇聯制式武器和彈藥迅速耗盡之際,正在戰場上一邊打一邊改用北約制式武器和彈藥。這將使烏克蘭變得愈來愈依賴西方的軍事援助。

經過上周的G7和北約峰會之後,西方各國援烏之情依然熱切。但在通脹和烏克蘭戰爭常態化之後,這能否維持,將是一個長久不散的疑問;同時,由於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也沒有預期此刻的消耗戰出現,其軍備生產能力能否足夠供應烏克蘭戰場上的消耗也成問題——例如美國供烏的7,000多枚標槍(Javelin)反裝甲導彈已佔美國庫存的三分之一,而美國的標槍年產量只得2,100枚。

一名資深北約官員就對《華爾街日報》表示:「烏克蘭的一個教訓,是我們必需對庫存有更高洞察力和透明度。你在幾天或幾個小時就能用掉的,要花費好幾個星斯才能重新供應,要花費好幾年才能建造。」

西方對烏援助似乎有着不為與不能皆存的兩個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