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軍機伴飛穿島或更震撼,佩洛西訪台可能引發災難性軍事後果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雖然中美早已跌入「修昔底德陷阱」,對華立場激進的保守主義勢力恨不得公開宣佈武裝台灣,徹底終結對華戰略模糊政策,和中國在軍事上拉開架勢大幹一場以終結中國的崛起勢頭,但是在美國深層政府尤其在執政的拜登政府內部,還是有一股相對理性的主張,希望能避免中美陷入直接軍事衝突,最起碼不要因為台灣而導致雙邊關係徹底崩潰。

人們應該還記得特朗普有關「辦公桌與筆尖」的形象比喻,那最能反映出美國聯邦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真實態度。佩洛西連續兩次計劃訪台都在即將成行之前被媒體提前「獲知」,尤其是計劃8月訪台這次,被《金融時報》這個經常被美國政府安全與外交體系選擇用來在對台問題上「放料」吹風的英國媒體提前曝光,拜登政府對事件是什麼態度外界其實不難感知。

大概十多天前,美國放風說拜登即將和習近平通話,佩洛西訪台事發當天,拜登又不顧通話可能被延遲「打臉」親自說:「我和習主席會在10天內通話。」而且還表示說美國軍方認為佩洛西訪台「不是個好主意」,就能看出拜登本人對佩洛西訪台的態度。而美國駐華大使在佩洛西訪台消息被曝光後立刻中止對華盛頓的回訪計劃緊急返回北京,則更清晰的反映出拜登政府對佩洛西可能訪台的焦灼態度。

近幾個月來,從國安顧問沙利文到國務卿布林肯,從國防部長奧斯汀到參聯會主席米利再到財政部長耶倫,拜登政府的主要內閣官員一直在和同級別的對口中國政府高官頻繁見面溝通,為即將舉行的中美兩國元首會談做準備鋪墊,眼看會談提交已經成熟,怎麼可能願意被佩洛西橫插一槓子把事情攪壞?

因感染新冠肺炎正在白宮隔離的拜登,周一(25日) 透過視像出席一項經濟會議,期間表示希望本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AP)

美國有一個在其它中央集權國家看來可能非常不合邏輯的制度,就是不僅它的行政與立法機構是兩張皮,與司法機構形成了一個基於兩黨分利與競爭結構的制衡機制,而且就算在某一政黨內部也總是山頭林立,大佬們之間需要圍繞具體利益進行微妙博弈。從拜登的個人性格與他對美國對華外交政策的總體戰略規劃而言,他絕對不樂見在自己任內看到中美關係崩盤,而佩洛西訪台則絕對有機會誘發這樣的災難。

在中美關係上,佩洛西絕對是個帶有某種破壞性威力的「自走炮」、慣犯,她對中國的偏見與仇恨早在1989年就已經形成且極為牢固。她也絕不吝嗇於退位之前給自己的職業生涯再留下一個「挺台」的烙印,以便在她致力「反共」的棺材蓋上再留下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偉績。但是她這些基於自身利益考量的行為,卻可能成為拜登政府甚至是美國利益的災難。

佩洛西不會考慮這些災難,就像《金融時報》專欄名筆盧斯(Edward Luce)——他絕對是美國體制與利益的捍衛者,幾乎從來沒有說過中國任何好話——連他都覺得佩洛西的訪台計劃是「有權卻不負責任」的行為,認為此舉可能給全世界帶來危機。但是身為總統的拜登,卻完全知道此舉可能會產生什麼樣的災難性後果。

如今,即便中國在全球範圍內還不是美國的軍事對手,但是在台海,美國卻未必有戰勝中國的軍事能力,而如果雙方真的在台海開戰,中國固然會付出巨大的成本與犧牲,會因為戰爭損失與制裁而導致國家崛起復興被長期遲滯,但是美國從此丟掉台灣幾乎是必然的結局。而美國的全球霸權一旦在台灣這個地方被中國擊穿,那麼它就會如一個充滿氣的氣球一樣立刻癟掉,從此將西太平洋地區拱手相讓,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毀掉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最核心利益。

胡錫進發文表示,中國大陸大概反而要感謝佩洛西,是她創造了解放軍戰機飛越台灣島的契機,打開了解放軍戰機對台灣島行使主權的嶄新空間。(資料圖片)

所以,拜登有一萬個理由不樂意看到佩洛西的台灣之行,但是如果他不耍弄一些手段,恐怕連他也阻止不了佩洛西。

坦率而言,中美現在除了在最高層級還有一點極為稀薄的互信,在雙邊關係的其他層面,在雙邊戰略層面,恐怕早就對對方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了。

中國政府當然很清楚拜登政府不樂見佩洛西訪台的態度,但是對中國而言,不管你拜登還是佩洛西都是美國利益的代表,更何況你們還都同屬一個黨內。所以,不管拜登和佩洛西如何內部博弈,也不管他們怎麼對外表述,對中國來說,只要佩洛西訪問台灣,性質都是一樣的,都是空前嚴重的,是在赤裸裸踐踏中國的底線,摧毀中國的最核心利益。現實的中美關係與內外氛圍下,中國已經不可能再接受美國「政府控制不住其他部門」,「其他議員已經去了,這沒什麼區別」之類的美式藉口。在中國看來,佩洛西就是個「反中」慣犯,是美國第三號政治人物,只要你訪台就是美國在否定「一中原則」,是在挑釁。

所以胡錫進說如果佩洛西訪台,解放軍戰機可伴飛穿越台灣,絕對低估了中國官方決心。如果這件事發生,可以肯定,在軍機伴飛穿越台灣與解放軍直接開火之間,在政治軍事與技術層面,還有大把可選方案。而且每一個方案,都將會讓拜登政府,讓台灣官方,讓佩洛西本人印象深刻。

佩洛西是美國政壇第三號人物,而且和拜登一樣都是民主黨人,她如果訪問台灣,那麼和1997年美國眾議院議長金里奇(Newt Gingrich)訪台就具有完全不同的美國國內政治與中美關係時空背景。對中國來說,如果這件事發生而中國僅以軍事演習或外交抗議或召回大使回應的話,那麼中國在對美關係上善於而且敢於鬥爭的強硬形象,以及中國政府「一中」政策嚴肅性就會在國際上遭遇嚴峻挑戰。

希望那些華盛頓政客,切勿在這個問題上如此冒險玩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