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潘多拉魔盒已開 德日軍事躁動風險急升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亞太地緣政治的「潘多拉魔盒」已經打開,全球局勢緊張的焦點已經轉移到了亞太。解放軍在圍繞台灣六大區域「環島軍演」之後,西方聯合軍演開始動作頻頻,特別是北約展現出染指亞太的意圖。

美日韓加澳五國於8月5日至15日期間在夏威夷太平洋靶場舉行了「太平洋龍22」 軍演。席間,美日韓三國從8日至14日實施了使用宙斯盾艦應對彈道導彈的聯合訓練。日本共同社報道稱,這是2017年12月以來首次公布日美韓實施彈道導彈相關聯合訓練的消息。軍事專家宋忠平認為,「此次軍事演習從多角度、多地域強化反導體系,組建對中俄等國的反導體系;此外,通過反導體系的建設也可以進一步鞏固美日韓三國的軍事同盟,毫無疑問中國是針對目標之一。」

代號為「漆黑2022」的空中聯合軍演也於8月19日在澳洲北部開啟,為期3周。17國參加聯合軍演,數量創歷史之最,分別是澳洲、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日本、韓國、印度、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新西蘭、荷蘭和阿聯酋。不僅涵蓋了歐洲、亞洲、北美洲、大洋洲主要國家,其中亞洲又涵蓋東亞、東南亞及中東地區。仔細看,就會發現,糅合了北約、「五眼聯盟」、「AUKUS」( 澳英美同盟)、印太四國安全機制、「I2U2集團」等美國主導的「朋友圈」或者說「聯盟」?,其中德、日、韓是首次參加該軍演。雖然說「漆黑」軍演是「例行公事」,但是「漆黑2022」軍演啟動的時點非常微妙,即正值俄烏戰爭、台海局勢緊張和朝鮮半島緊張局勢加劇之際,很顯然,這是一次美國及其盟友在亞太地區「秀肌肉」的群體秀。

解放軍在圍繞台灣六大區域「環島軍演」之後,西方聯合軍演開始動作頻頻。(香港01製圖)

此外,美國與韓國年度「乙支自由之盾」聯合軍演8月22日拉開帷幕。這會是美國和韓國舉行數年來最大規模的聯合軍事演習。美韓官員們說,恢復正常規模的軍事演習將強化抵禦朝鮮威脅的能力。但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美韓鞏固軍事同盟對遏制中國的地區軍事擴張也具有重要意義。

德國增加軍費 首度戰機入亞太

二戰中,日本和德國都是戰敗國,而後對兩個國家實行了長期的軍事限制:嚴格控制戰敗國軍隊的數量,戰敗國只能有基本的自衛軍隊,同時不能研究軍事領域核能和生化武器,且不能擁有進攻性武器,不能迅速擴充軍備,不得在非自衛前提下作出攻擊性行為,等等。

但很顯然,美國正在一點點地縱容德國和日本擺脱軍事限制。有一些事情正在發生變化。

在俄烏戰爭爆發後不久,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宣佈,德國今年將追加1000億歐元預算用於軍事建設,而且今後每年的軍費開支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將超過2%的門檻。這意味着德國自二戰結束以來確立的防務政策基本取向已發生驟變。

而且,德國已經開始對烏克蘭援助先進重型武器。德國政府7月公布了一份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的完整清單——2022年德國向烏克蘭提供的一攬子軍事援助包括從德國聯邦國防軍倉庫運送,以及按行業運送致命和非致命設備。內容包括武器、彈藥、燃料、醫療用品、制服、帳篷等的轉移。作為2022年預算流程的一部分,德國為烏克蘭提供的資金也增加到20億歐元。

從這份清單中得知,烏克蘭將能夠接收德國製造的 IRIS-T SLM 中程防空系統,還包括PzH-2000自行榴彈炮(7台),鐵拳三型火箭筒(3000件),毒刺」導彈 (500件),「箭-2」式便攜式防空導彈(2700件),還在準備階段的「獵豹」防空坦克,和「黃鼠狼」步兵戰車等。

2022年2月7日,美國總統拜登在華盛頓白宮東廳與德國總理朔爾茨舉行聯合新聞發布會。朔爾茨(Olaf Scholz)宣佈,今後每年的軍費開支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將超過2%的門檻。(美聯社照片/亞歷克斯)

而此次17國聯合軍演,德國軍機奔襲萬里進入亞太參加多場聯合軍演。德國空軍出動了13架戰機飛往亞太地區,其中包括6架「颱風」戰鬥機,這是現役主力戰鬥機。此外還有4架A400M運輸機和3架A330多用途加油機。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首度將其戰機派到亞太地區,釋放的信號值得警惕。德國今後或將積極參與印太地區的軍事事務。

日前北約空軍司令部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德國空軍與北約全球夥伴合作戰事盟軍空中力量的續航能力和覆蓋範圍」。正如俄羅斯瓦爾代俱樂部軍事專家、俄羅斯戰略研究所專家葉夫謝耶夫所指出的,美國已將德國拖入一場對地區安全造成危險後果的重大地緣政治博弈中。美國在亞太地區建立軍事政治聯盟的企圖昭然若揭。

日本突破「和平憲法」 準航母是標誌

眾所周知,日本在右翼化的軍國主義擴張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長期以來,日本執政黨自民黨主要尋求修改放棄戰爭權的「和平憲法」第九條,以便把自衛隊升格為「國防軍」,繼而提高國防能力。

在安倍晉三第二次執政後,日本安全保障戰略步入一個新的戰略轉型期,加速追求「正常國家化」的日本。安倍高調宣稱「日本回歸」, 一直懷揣修憲夢並為此不遺餘力,推動日本在軍事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岸田政府聲稱要延續安倍的擴軍之路,極力推動軍費提到GDP的2%以上,在5年內「徹底強化防衛力」。日前,安倍遇刺身亡,更直接推動了岸田政府的修憲進程,以及日本防衛力量的提升。

日本自衛隊:圖為2021年12月13日,日本航空自衛隊在Facebook專頁發布的照片。(Facebook@Japan Air Self-Defense Force_ENG)

隨着軍國主義思想的死灰復燃,日本的種種舉動愈發顯示出危險性:自衛隊招兵買馬,增購更多的先進武器,建設對敵方基地的主動攻擊能力,不斷攀升的防衛費開支……這些充滿着火藥味的舉動,早已超出了專屬防衛的需要。

岸田政府將烏克蘭危機與台灣問題強行掛鈎,在台灣問題、南海問題上對華說三道四,大肆渲染「日本周邊安全環境及國際形勢日益嚴峻」,亦是為日本修憲擴軍鋪路。日本《讀賣新聞》8月21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考慮到「台灣有事」等因素,日本政府正在研究是否列裝1000枚以上的遠程巡航導彈,以西南諸島到九州為中心進行部署,目的是為了填補同中國之間存在的「導彈鴻溝」。日媒稱,日本政府之所以希望擁有大量遠程導彈,是因為美日和中國的導彈攻擊能力差距過大。但其本質是不斷擴張的野心,這點大家都心知肚明。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胡繼平亦指出,日本過去岸艦導彈射程只有100多公里,但現在要發展的巡航導彈射程達到1000公里以上,也就是說打擊目標從過去的近海目標擴大了,包括中國的東南沿海、韓國這些都在它的打擊範圍,俄羅斯的一些目標也在內。這意味着日本已經從過去的「專守防衛」政策徹底轉變,開始發展「反擊能力」。也就是說遭,過去專注於自衛,現在發展巡航導彈,可以直接打到中國還有其它國家的領土,可以發動攻擊,已經不僅僅是自衛了。這是防衛政策的巨大轉變。

另外,特別具有符號意義的是準航母的列裝。日本正在對「加賀」號進行航母化改裝,不同於此前的「出雲」號,「加賀」號將進行「換頭術」:換裝新的船頭,從而加大甲板面積,搭載更多的艦載機,同時滿足F-35B隱身戰鬥機短距離起降的要求。

「加賀」號是日本打着直升機驅逐艦的名義建造的準航母,設計之初就留有進行航母化改造的餘地。按照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計劃,「加賀」號完成改裝後,將搭載28架艦載機,包括至少12架F-35B戰鬥機、8架「魚鷹」運輸機以及8架「海鷹」反潛直升機。

加賀號護衛艦(日本海上自衛隊/CC BY 4.0)

整體上看,「加賀」號和美國最新的美國級兩棲攻擊艦設計幾乎一樣,完全就是在效仿美國提出的「閃電航母」概念,屬於輕型航母的範疇。一旦改裝完畢,日本海自列裝航母,就意味着海自從原先的專守防禦,轉變為了遠洋進攻。

而日本之所以敢擁有航母,就是美國縱容的結果。日本擁有航空母艦就是該國突破「和平憲法」的一個新動作。

如此看,事實上,與德國相比,美國對日本的軍事「鬆綁」顯得更為露骨。當然,這是可以理解的。美國目的也很明確,那就是利用日本來牽制中國。也是強化美國在印太地區控制力的落腳點和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