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俄羅斯或將面臨更多慘敗 烏克蘭也很難取得最終勝利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俄羅斯這幾天在哈爾科夫的失敗可以說是相當慘重,也極其恥辱。這片土地大概有2000-3000平方公里,是俄軍在從基輔等地收縮戰線後,通過4個多月時間,付出了大量兵員犧牲才佔領的。但是這次在烏軍強攻之下,用時僅僅三天左右就全數丟失,這速度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更關鍵的是俄軍在撤離過程中一路丟盔棄甲的狼狽,實在是有負「戰鬥民族」的盛名。

另外,這場失敗也暴露了俄軍的幾大根本性問題:一是俄軍在情報收集領域存在嚴重漏洞,對敵方如此重大的局部軍事行動居然一無所知;二是在戰術指揮上(因為情報缺失和對敵情判斷失誤)犯了嚴重錯誤,參謀部未能識破烏軍戰術,中了烏軍聲東擊西的調虎離山之計;三是俄軍前線軍事力量捉襟見肘,已經無法兼顧多處戰場,這也是普京不久前簽署命令要求增補13.7萬新兵的原因。

跟蹤整場戰爭過程,很容易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俄軍此次失敗,以及之前在「全面進攻」遇挫後不得不收縮戰線轉而對頓巴斯和南部地區進行「重點進攻」,絕非一日之寒,它是多方面因素疊加的結果,是一個長期積累的從量變到質變過程。

從俄羅斯方面看,最根本的一點,就是在蘇聯解體後,它的作戰思想、戰場指揮,科技水平、武器系統、情報蒐集等已經支撐不起它的戰略雄心和作戰規劃,與在烏克蘭背後為烏軍提供軍火與情報援助的美國存在迭代差距。

如果俄羅斯不能儘快補上這些短板,可以預見的是,它一定還會面臨更多慘敗,至少會打得非常辛苦,要付出更巨大的犧牲。

一名烏克蘭士兵攜帶一枚未爆炸的俄羅斯空中炸彈。(美聯社照片/ Efrem Lukatsky)

但是,同樣是從目前的戰場態勢上,我們也可以看出來,相對於俄軍佔領的全部土地(約佔烏全部領土的20%左右),此次戰敗丟失部分的比例其實並不大,而且一些關鍵要地和俄羅斯已經政治消化的區域,如頓巴斯大部分地區、克里米亞等還掌握在俄軍手裏。

這就是本文想說的第二點,要看到局部戰場變化,同時也要看到整場戰爭格局,看到在背後支撐戰爭走向的各項關鍵要素。

從整體戰場格局看,俄軍雖然丟掉了一大片佔領區域,在局部戰場狼狽之極,但是畢竟他們還掌握着大部分被佔領地區,而且相對於烏克蘭來說,俄羅斯仍然具有明顯實力優勢。

有人可能說,烏克蘭不是一個人在作戰,它背後還有美國和幾乎整個歐洲,美國和歐洲一定會支持烏克蘭將戰爭進行到底,直到烏克蘭收復全部丟失國土,取得完全勝利。

我對此表示嚴重懷疑。

表示嚴重懷疑的原因:第一是「收復全部丟失國土,取得完全勝利」根本就不在美歐的規劃之內,他們的目的是消耗俄羅斯,拖殘俄羅斯,而不是幫烏克蘭收復國土。

第二是隨着戰爭拉長,歐美對戰爭的態度可能會發生變化。

首先是歐洲,這個地方的厭戰情緒隨着難民問題、通貨膨脹與能源危機等正在不斷醖釀上升,給各國政府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在這種壓力下,歐洲能堅持多久,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烏克蘭一名內政部工兵正在收集未爆炸的炮彈、手榴彈和其他裝置。(美聯社照片/ Efrem Lukatsky)

另外就是在美國方面,誰敢保證拜登當局失勢之後,不會立刻停止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

歷史地看,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阿富汗戰爭,美國都曾積極參戰,但卻都是堅持數年,在政黨輪換後,因為對戰爭理解變化,不願再為戰爭持續投入而決定撤出。尤其是越南戰爭與阿富汗戰爭,美國在決定撤出時的果斷與無情,根本毫不顧忌當地政權的死活。

這種情況,誰敢肯定不會再在烏克蘭上演?

所以,雖然俄羅斯在戰爭中損失慘重,但是長遠看,從決定戰爭走向的各項關鍵因素看,因為戰爭給歐洲帶來的巨大經濟民生損失,以及歐美選舉制度的不穩定特質,隨着戰爭拉長,烏克蘭的風險遠比俄羅斯更甚。

所以,對烏克蘭澤連斯基來說,最有利的選擇,就是在歐美厭戰情緒尚未普遍蔓延,歐美仍然願意提供軍事援助的時候,見好就收。指望在歐美支持下,收復包括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在內的全部失地,幾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