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新局新推演:速勝、拉鋸、核威脅還是以進為退?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打了7個月的俄烏戰爭最近幾日的發展讓人眼花繚亂。俄國局部控制的四個州即將公投入俄、俄羅斯國家杜馬與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的「局部動員」聯動、普京說得更為明白的核威脅、突如其來的俄烏囚犯交換等等,都引起外界對局勢走向的不同猜測。但一個不可質疑的事實是戰爭已進入了另一個階段。

從宣布到實行只有三天時間的四州公投入俄(23日至27日)、目標能募得30萬後備役軍人的「局部動員」,至以普京警告核勒索的風向可吹回西方的更明顯威脅,似乎都顯示出普京不顧國內外風險全力投入烏克蘭戰場的意志。

沉重的國內外政治風險

在盧甘斯克(Lugansk)正被烏軍反攻、頓涅茨克(Donetsk)有近四成土地尚在烏軍之手、赫爾松(Kherson)面對烏軍緩緩推進、扎波羅熱(Zaporizhzhia)的首府也尚在烏克蘭手中之際,這一次入俄公投的合理性明顯遠遠及不上2014年的克里米亞公投。更何況這四個州人民大量外逃,公投結果也難有代表性。而且,這種「住民自決」的邏輯,絕對不在土耳其、印度、中國等境內有潛在分離力量的中立國家所能接受的範圍之內。

日前,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已呼籲俄國歸還烏國領土,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稱今天不是戰爭的時代,習近平在上合峰會與普京會面之後亦保持了相對中立,再加上俄國後院中已出現了哈薩克堅持中立態度的「背叛」、塔吉克與吉爾吉斯的百死邊境衝突,阿塞拜疆也在挑戰俄國對於亞美尼亞理論上的軍事保護,普京的核威脅將進一步加大這些中立國和傳統勢力範圍內國家的離心力。

普京聲言西方有意毀滅俄羅斯。(AP)

由於俄國內部大多數人即使支持「特別軍事行動」,也對戰爭影響到自己的正常生活極其抗拒,普京的「局部動員」有可能引發民情反彈,使其支持度像2018年硬推退休年齡改革時大跌近三成的難局再次上演。近日國家杜馬立法加大拒抗動員令的刑罰、普京的動員令並沒有提到「局部」動員也沒有明確設定動員人員上限等等,都加劇了民意反彈的風險。

事實上,在其動員令推出後,「如何斷臂」(以避兵役)成為了俄文Google熱搜詞、飛離俄國的直航班機機票迅速售罄、俄國爆發反動員街頭示威傳聞造成過千人被捕等事態發展,都間接顯示出「局部動員」對普京而言的政治風險。

所謂「藝高人膽大」,如此膽大負起無數政治風險的普京所為何事?

公投入俄之後的自動勝利?

對於普京馬上舉行入俄公投的決定,此前一直批評普京不夠進取、俄羅斯一般民眾在國難當前仍在過正常生活的激進民族主義者,普遍表示歡迎。從「今日俄羅斯」(Rossiya Segodnya)的總編輯西蒙尼揚(Margarita Simonyan)到俄民族主義者兼富商馬洛費耶夫(Konstantin Malofeyev),都認為戰爭有可能馬上就結束。

莫斯科有武裝人員帶來反動員示威者。(AP)

當烏克蘭的四個州都透過公投在法理上變成了俄羅斯領土之後,烏克蘭的進攻(以至不在當地烏控區撤退)也將會變成對俄羅斯的入侵,而俄國的核武使用原則已容許俄方在常規戰爭中遇上國家存亡威脅之時使用核武。馬洛費耶夫指出,這只有兩個可能性,一是俄國勝利,二是核戰。他認為,如果烏克蘭不放棄攻擊,也即是俄國不能即時獲勝,不能失敗的俄羅斯將必須動用核武。

不過,正如普京所言,烏克蘭此前已曾對位處邊境的別爾哥羅德(Belgorod)和庫爾斯克(Kursk)等俄國領土發動攻擊,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扎盧日內(Valeriy Zaluzhnyi)本月也正式對克里米亞俄國空軍基地遇襲等事件承認責任,但俄方對此等「入侵」從來也沒有升級回應,更遑論核武級別的升級。有了此等歷史經驗,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在聯合國大會上就再次表明烏克蘭將會以武力奪回所有領土。

局部動員能否扭轉拉鋸?

其他沒有那麼激進的民族主義者,即使不認為俄國會馬上使用核武,也認為動員令已使俄烏戰爭進入了「一去不回」的新局面,將改變以往俄方「留一手」而被烏軍乘勢大反攻的慘狀。但動員令是否能夠扭轉拉鋸戰局?

雖然俄羅斯號稱有超過200萬後備役人員,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i Shoigu)更稱可動員人數高達2,500萬,但根據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2019年的研究,當中有參與每月和年度常規軍訓的大約只有四、五千人,而遲至2021年8月底,俄羅斯才推出了重新招募後備役人員參與常規軍訓的計劃。由此可見,即使俄國政府能說服30萬後備役人員參戰,他們也要經過再訓練才能送上戰場。

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i Shoigu)2022年9月21日在莫斯科發表電視講話。他稱烏克蘭貿力只得20萬,現已陣亡6萬、受傷近5萬,而俄國陣亡人數只得6千,不過這卻很難解釋與烏克蘭有同樣長度前線的俄羅斯為何在半數敵人退出戰場後還要動員新兵參戰。(AP)

本年6月由志願士兵新組成的俄羅斯第三陸軍軍團(3rd Army Corps)可以作為一個新兵上陣的參考。這個近萬人的部隊7月成隊,進行了一個月的訓練,配備了較為先進的俄國坦克,8月送上俄烏戰場。在烏克蘭發動針對東北哈爾科夫(Kharkiv)的攻勢前,第三陸軍軍團被派到哈爾科夫加強防禦,最後卻在烏軍推進之下落荒而逃,留下不少坦克和裝甲車。如果普京這一次「局部動員」想要避免第三陸軍軍團的歷史重演的話,恐怕在訓練、裝備、編隊等範疇上,也要花費更多時間和規劃去重新部署,並不是一時三刻即能成事。

華府智庫戰爭研究所(ISW)就認為,這次俄羅斯的動員在本年內也不會扭轉戰爭態勢,來年則尚有可能有意義重大的影響,呼籲烏克蘭和西方國家不應輕視也不應高估這次動員。

局部動員之後,在常規戰爭的維度之下,有三種可能發展:(一)本來就存在的「能源牌」見效,歐洲入冬後援烏陣線瓦解;(二)烏克蘭把握局部動員新兵上陣前的幾個月時間空檔成功反攻,奪回大片土地;(三)雙方繼續拉鋸戰,拖延到明年春天。

由於德國天然氣儲存量已超過九成,歐盟各國也有一系列應對冬季能源短缺的政策出台,法、德領袖在聯合國大會的演講中也同聲批評俄國入侵是「帝國主義」,我們暫時似乎看不到歐洲援烏陣線瓦解的可能。

而烏軍此刻在赫爾松與盧甘斯克-哈爾科夫一帶雖有緩慢推進,但要重演哈爾科夫的迅速反攻,在俄方已加強警戒之下,似乎將有很大的難度。

因此,戰爭拉鋸拖延下去的機率甚高,而俄羅斯要爭取勝利就是要依靠其最終也比烏克蘭多的人口、一般軍備和可動用的資源。

截至9月21日的哈爾科夫-盧甘斯克前線。烏克蘭正向關鍵城市利曼(Lyman)推進。(ISW)

無限升級的可能

這個判斷的前提,當然是戰爭不會因為烏克蘭繼續對盧甘斯克、頓涅茨克、赫爾松、扎波羅熱四州的攻擊而陷入由俄方發動無限升級的局面。而即使普京決定再升級戰事,核武也不是唯一的可能。

在普京21日的電視講話中,他明確提到「核武」之時,往往與他口中西方對俄國使用核武的可能作對照;而在強調維護俄羅斯領土完整的段落中,他則改用「我們手上所有的武器系統」作描述。雖然此詞意義上包括了核武,但核武卻不是唯一選擇。

但這卻不代表核武不是唯一「有效的」選擇。理論上,普京可以將局部動員變成總動員,甚至是正式宣戰,作為進一步的升級。但上文已經提過,這不只有更嚴重的民情反彈風險,動員也沒有即時性的戰場效果,而宣戰本身或許可以將俄羅斯的工業力量全面投入軍備生產,但俄羅斯所欠缺的是高科技的現代武器,而非大砲、彈藥和坦克裝甲車,在西方的高科技禁令之下,這些新增的產能也很難扭轉拉鋸戰局。

另一個俄國民族主義者經常提及的策略,就是對烏克蘭的民生基建進行全面打擊。例如在烏方的哈爾科夫反攻後,俄軍就曾以導彈攻擊哈爾科夫市的供電和供水基建,也曾擊中澤連斯基家鄉、中部城市克里維里赫(Kryvyi Rih)的水壩,導致下游水浸。

然而,俄羅斯能用於精準打擊的武器不足,要全面展開此等攻勢有巨大困難。這種困難,從目前俄軍仍然未能夠清掃烏軍的空防系統而取得空中優勢的事實看來,已清晰可見。

澤連斯基透過視像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言。(AP)

因此,如果俄軍要避免拉鋸戰的「緩勝」,而是要急速擊敗烏克蘭的話,以傷害性較低的戰術核武器(而非能造成大範圍傷亡的戰略核武器)對烏克蘭作警示性攻擊,似乎是對俄國而言成本最低的有效選項。但率先使用核武,將會帶來在國際上眾叛親離的外交風險,甚至核子大戰、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毀滅性危機,這一步對普京而言絕對是能免則免的孤注一擲。

以進為退 以戰促談?

要避免戰爭拉鋸或者無限升級可能帶來的危險,談判桌上的解方當然是最佳出路。在普京宣布「局部動員」升級戰事的同一天,俄烏兩國也在土耳其和沙特的調解下達成了交換囚犯協議,俄方除了釋放了10位美、英、摩洛哥等國籍的囚犯外,也釋放了215位烏克蘭人,而烏克蘭將送回55位在囚俄羅斯人或親俄烏克蘭人,當中更包括親普京的烏克蘭富商兼政客梅德韋丘克(Viktor Medvedchuk)。這不能不說是戰爭陰霾中的一點光。

普京的四州入俄公投與「局部動員」也有可能是一種以進為退、以戰促和的手段。俄烏能夠達成談判成果的前提,是雙方都有下台階。在普京的電視講話中,人們不難發現一個落差:普京一方面支持烏克蘭四個州的入俄公投,另一方面卻堅稱解決整個頓巴斯(按:只包括盧甘斯克、頓涅茨克兩州)依然是其軍事行動未曾改變的主要目標。

從一個善意的角度來解讀,這就造成了一個俄烏各讓一步的可能:烏克蘭可接受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的俄國影響力或自治地位,而俄國則可向烏克蘭交還已經公投入俄的扎波羅熱和赫爾松俄控區。在戰爭拉鋸、西方援助力度可能減弱的背景之下,這種交換可構成烏克蘭重回談判桌的一種拉力,也可讓普京對國人宣示「特別軍事行動」的成果。而普京動員令隨時間推進的戰場壓力,則會成為驅使烏克蘭重回談判桌的推力。

在此刻俄烏雙方針鋒相對之際,這種和談的想像看起來是癡人說夢的不可能。但普京的入侵在開戰之前又何嘗不足人們眼中的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