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撤軍、願和談、普京不參加G20 他是輸了嗎?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俄總統新聞秘書、克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i Peskov)宣布,俄羅斯總統普京將不前往印尼出席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

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i Shoigu)下令俄軍從赫爾松撤出,並向第聶伯河左岸轉移;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表示,考慮到當前的現實,願意和烏克蘭進行談判。

西方輿論一片嘩然,他們認為這是俄羅斯的「退卻」,是普京的「投降」。是如此理解嗎?地緣政治如棋盤,俄羅斯作為重要棋手之一,一舉一動受到高度關注,這是自然,但不到最終判定結果,外界實際很難準確把握和預測形勢真正的發展變化。

下圖為赫爾松的所在位置,俄軍已宣布撤出第聶伯河西岸,轉移到東岸。此舉被西方媒體視為俄軍撤出這個、從開戰之初已佔據的戰略要地,是敗走的象徵:

撤軍符合戰術需要 氣勢上丟分

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9日下令俄軍從赫爾松撤出,並向第聶伯河東岸轉移。但烏克蘭方面卻未公開承認俄軍準備從赫爾松撤軍。烏克蘭總統辦公室表示,沒有跡象表明俄軍準備在未經戰鬥的情況下就離開赫爾松。

烏總統辦公室主任顧問波多利亞克在Twitter上寫:赫爾松仍然有俄軍大量兵力,增加了儲備。烏克蘭相信自己的情報,而不會相信聲明。烏克蘭沒有看到俄羅斯放棄赫爾松的跡象。

前方戰線究竟如何,只能從雙方軍事專業人士的評論中管窺一二。

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副主席米哈伊爾・扎布羅茨基將軍稱,從純軍事角度講,俄軍從右岸撤軍是正確的。除了通過第聶伯河的補給困難外,俄軍不需要這個橋頭堡。另一個原因可能是俄軍準備在另一個作戰方向上使用從右岸撤軍的部隊。第三個原因是在第聶伯河左岸建立防禦工事無疑具有作戰優勢。如果從軍事角度看,從赫爾松撤離對戰鬥進程沒有大的影響,但形象和政治後果可能會更為重要。

俄羅斯軍事專家弗拉季斯拉夫・舒利金則表示:「我們無法在右岸保持一個橋頭堡。烏克蘭軍集結了大量的兵力和裝備,很快準備在那裏建立一個包圍圈。他們擁有的高精度打擊系統,已經能夠覆蓋通往赫爾松右岸的橋樑和渡口。在這種情況下,難以提供補給和支援。因此,指揮部認為,為右岸的橋頭堡而戰是毫無意義的。」

圖為烏克蘭境內的第聶伯河。(Getty)

俄軍事專家德米特里・博爾堅科夫認為,如果烏軍在赫爾松附近的三個主要方向中至少有一個方向突破,這將給俄軍帶來巨大的悲劇。由於供應不足,俄軍在右岸的力量正在減弱。右岸沒有一條完整的戰線,在開闊的草原上綿延150公里。如果有一處被突破,俄軍將面臨被包圍和摧毀的危險。

從雙方軍事人士的分析看來,俄羅斯的此番撤退行為,完全符合軍事戰術需求。打仗,不是意氣用事。撤退是軍事上的戰術選擇,一時一地的得失對前線總體形勢不會帶來重大影響,儘管俄方放棄第聶伯河右岸這一小塊地方,但仍保有對烏東四地大部分地區的控制權。

但西方世界明顯放大這次軍事撤退。法國《世界報》頭版頭條指出,「赫爾松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奪取的唯一地區首府城市,從赫爾松撤軍,是俄羅斯遭遇的重大軍事和政治挫折」。西方有意誇大了赫爾松之戰的重要性。事實上,這不會是一場徹底改變前線力量平衡的戰鬥,當然,還是會影響俄烏下一步的行動。

未來一段時間赫爾松仍是俄烏戰事主要焦點,俄方即便撤退也將在第聶伯河左岸設立強大防禦陣地並利用炮火優勢阻止烏軍控制右岸大部分地區,俄烏兩軍可能陷入隔江對峙狀態。

圖為2022年9月22日,一部軍車駛在盧甘斯克街道上,它的上方有一片大型廣告牌,寫有「與俄羅斯永遠在一起,9月27日」的字樣。除了盧甘斯克,頓涅茨克、赫爾松及扎波羅熱都舉行入俄公投。( AP)

和談有望?無望?

「在冬天,一切都會慢下來。包括(俄烏)談判的可能性,我們希望看到這種情況發生。」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近日在報道中援引一名「直接了解軍事行動的西方官員」的觀點稱。報道指出,知情官員表示,一些美國和西方官員愈來愈相信,俄烏任何一方都無法在戰爭中實現所有目標,並將即將到來的冬季戰爭態勢放緩視為俄烏之間開始和談的機會。

俄烏衝突爆發以來,雙方舉行了多輪談判無果,互相指責對方「不配合」談判的情況也時常發生。然而,近期,俄烏關乎和談的表態,都有些許細微變化。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Maria Zakharova)稱對與烏克蘭的談判持開放的態度,並表示:「我們沒有放棄談判,當然,考慮到當前的現實,我們願意和烏克蘭進行談判。」

俄羅斯總統普京2022年11月8日在俄羅斯莫斯科舉行的視像會議上發表講話,討論為有孩子的家庭提供的收入方面的支持。(AP)

11月7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視頻講話中稱,國際社會應「迫使俄羅斯進行真正的和平談判」。就在一個月前,澤連斯基特意批准了國家安全委員會關於「不可能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談判」的決定。短短一個月後,澤連斯基突然改口了。

但澤連斯基為談判提出了幾個條件——恢復烏克蘭領土完整,尊重《聯合國憲章》,賠償戰爭造成的所有損失,懲罰每一個戰爭罪犯,並保證類似事件不再發生。澤連斯基提出的談判條件,普京是不可能接受的,如此很難看出將如何推動談判實施。但是,談判條件的改變也體現出澤連斯基對和談的態度有所變化。

與此同時,戰場局勢、以及美國態度等微妙變化,也被解讀為停火和談可能性提升的信號。美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訪問烏克蘭。知情人士表示,在跟澤連斯基會談時,沙利文直接點明了通過外交途徑解決衝突的必要性。並稱如果烏克蘭願意通過外交手段結束衝突,西方盟友能夠更好地保持對烏的支持力度。

從實際情況來說,烏克蘭在戰場上的武器大多仰賴外國提供,若罔顧各國意見、全面拒絕談判,將對烏克蘭不利。特別是在美國中期選舉後,烏克蘭最大的支持可能生變。

已宣布競選美國眾議院議長的共和黨領袖麥卡錫已明言,不會再讓美國對烏軍援那麼容易在國會通過。圖為麥卡錫2022年11月9日在華盛頓一個活動上發表講話。 (AP)

眾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卡錫(Kevin McCarthy)上月曾公開表示,如果共和黨贏得眾議院的多數席位,他預計美國對烏克蘭的額外援助將很難在眾議院獲得通過。隨着中期選舉結果揭曉,共和黨贏得眾議院多數席位已是板上釘釘,麥卡錫將成為眾議院議長。

美國國內對援烏「反思」的聲音正在擴大。《華盛頓郵報》指出,美國國內持續走高的通貨膨脹已經引起了共和黨人的不滿,反對軍事援烏的呼聲越來越高。11月3日的一項民調顯示,48%的共和黨人認為,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太多了」。

當前俄烏兩軍互有攻守,戰情膠着,論雙方本身當前缺少舉行和談的現實基礎。這裏關鍵就是推動烏克蘭走上談判桌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俄羅斯已公布,總統普京不會親身出席G20峰會,亦不打算以視像形式發表演說。圖為印尼警察列隊,為2022年11月15日至16日在印尼峇里島舉行的G20峰會做準備。(AP)

不參加G20

輿論層面對於普京出席國際會議如何和西方對壘期望度太高,加之,幾個月前印尼總統佐科親自赴俄羅斯邀請普京出席G20,所以將輿論期待度一下提升。但實事求是的說,當下俄烏局勢焦灼,在困難時期,作為總統的普京離開國家是不適宜的。

加之,很顯然,美俄沒有共識,俄羅斯參加G20也很難取得積極效果。而印度外長剛剛訪俄,俄羅斯不需要在G20場合與中、印協調立場。至於其他國家,西方國家抵制、沙特、土耳其也態度明確,外交表態上顯而易見。對於俄羅斯來說, 與其與西方國家各說各話甚至遭遇外交孤立,不如不去,沒必要為了見面而見面。

每每前方戰況有一些變化,很喜歡炒作「普京帝國的黃昏」、「最危險時刻」諸如此類,但老實說,俄烏兩國的戰況到底如何,恐怕是很難搞清楚的。作為心理戰的一部分,雙方公布的戰果必然都帶有水分,也很難憑藉戰報準確評判到底誰佔了上風。而作為輿論戰,西方媒體更是要放大普京的額「敗局」,但戰事是一城一池的得失就可以當下立斷所以然嗎?顯然是草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