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祭出限價令,俄石油能否憑藉這三招突圍?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導讀】 歐盟日前就對俄羅斯海運石油出口設置每桶60美元的價格上限達成協議,政策於12月5日正式生效。 面對歐盟的限價施壓,俄羅斯正醖釀自己的回擊舉措。普京揚言俄羅斯或減產石油,此外市場上也流傳眾多可能措施,包括但不限於「影子船隊」、經第三方轉運,及出台石油出口「價格下限」。 這場圍繞「液體黃金」的博弈,將如何攪動現有的市場格局?中印等第三方國家,在其間又扮演着什麼樣的角色?
圍繞這些問題,觀察者網採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劉乾。

圍繞「價格上限」的攻防

觀察者網:歐盟將俄海運石油出口價上限設定為每桶60美元,實現這一目標的手段是阻止歐盟運營商為俄羅斯向第三國的海上石油運輸提供海運、保險和再保險服務。您認為他們這一設想實現的可能性有多大?

劉乾:現在參與限價措施的不僅有歐盟,還包括「七國集團」(G7)及澳洲,同時不排除未來還會有韓國等其他國家加入的可能。可以說,整個西方陣營都將會對俄出口石油採取限價措施。

而這項禁令實現的可能性,要從兩個層面來看:首先,能不能將俄羅斯海運石油出口的價格限制在每桶60美元以下;其次,如果俄石油出口價高於每桶60美元,禁令參與國有沒有能力約束它們所管轄的相關企業不為俄羅斯的石油出口運輸提供海運、保險、融資等服務。

關於第一個層面,由於俄羅斯石油出口實行了靈活價格折扣,當前俄羅斯海運原油出口的價格大概在60~65美元之間。如果俄羅斯方面不採取激烈的對抗手段,那麼,通過打折等方式,比較容易實現60美元的價格,這樣看來,限價實現的可能性比較大。

至於能否成功約束歐盟轄內的企業,包括保險公司、運輸公司等,我個人覺得這方面難度不大。西方國家對它們有着比較嚴格的法律法規管理,因此,在法律層面,它們對俄羅斯的這種制裁執行起來應是沒什麼大問題。

現在的問題在於,俄羅斯是否會採取比較激烈的對抗手段,比如大幅減產來進一步刺激市場的波動。

今年以來原油價格一度走高,現時回落至75美元水平。(tradingeconomics)

觀察者網:就現有的新聞報道來看,針對歐盟的這一限價令,俄方也準備了不少回擊舉措。比如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俄羅斯疑似組建了一支由100多艘油輪組成的所謂「影子艦隊」。當然,對於這一傳聞,俄羅斯官員給予否認,稱俄不需要建立「影子艦隊」,許多國家都希望購買俄的石油。假如真的成立了這所謂的「影子艦隊」,是否意味着歐盟的限價禁令會實質性破產?

劉乾:有關「影子艦隊」的報道我也有看到,但我不掌握具體訊息。俄羅斯官方也對這一猜測給予了否認。

我認為,即使存在這樣一些所謂的「影子艦隊」,但也無法覆蓋俄羅斯所有的海運石油出口。俄羅斯每年的海運原油出口大約為兩億噸,這不是100多艘油輪能夠滿足的。

其次,所謂的「影子艦隊」的保險和運輸安全性可能有所缺乏。正常情況下,很多港口是不願意接收「影子艦隊」裏的船隻的,因為它們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缺乏保險和再保險服務等問題,而港口碼頭特別是油輪的碼頭,安全防範等級是非常高的,如果這批油輪沒有符合要求的保險,是沒有碼頭願意接收它們的。

所以即使真有「影子艦隊」,我也不覺得它們能夠起到完全替代的作用,至於具體能夠幫助出口多少石油,我現在不掌握相關數據。

實際上俄羅斯也在本國的「聯合船運公司」(Sovcomflot)的基礎上組建正規的遠洋運輸船隊。這家企業目前正在在買船,試圖打造俄羅斯自己的油輪服務。同時,俄羅斯國家層面也在提供一些針對油輪的金融服務,比方說保險保障,此外也會有俄羅斯的一些大型銀行提供融資服務。不過我個人覺得俄羅斯很難在短時間內完全解決所有的海洋出口運輸問題,所以禁令對他們而言肯定還是有點影響的。

觀察者網:確實,我看到一則新聞,說這禁令生效後,土耳其開始要求出入土耳其海峽的油輪提供新的保險證明,而這一要求已導致超過20艘油輪堵在海峽。

劉乾:是的,全球海運有幾個非常重要的運輸通道,包括俄羅斯原油出口所要經過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蘇彝士運河,以及馬六甲海峽等。這些海峽都由一些支點國家控制,如果這些國家加入對俄羅斯的限制中去,比如都要求油輪有相應的保單和證明文件,肯定會給俄羅斯的運輸帶來一定的麻煩。

俄羅斯原油出口所要經過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博斯普魯斯海峽。(Reuters)

觀察者網:對於俄羅斯如何規避禁令,還有一個猜想,就是模糊石油來源地,比如通過第三方國家如印度轉運,再或將原油賣給第三方國家,第三方國家提煉出成品油再轉賣給歐洲。您認為這路徑可行嗎?

劉乾:就目前看到的資料,中東和東南亞一帶是比較理想的中轉站,一些國家還可以將進口的俄羅斯低價原油加工後再出口成品油。對於一些產油國來說,買進俄羅斯的便宜石油,再把自己的石油出口出去,從中賺取中介費或差價。

這種中間商行為,或者叫「串換出口」,在國際原油市場上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做法。因為在國際市場中,從原油的生產地、貿易商到消費地,整個貿易鏈條是完全市場化和自由化的,沒有任何一家石油公司會完全把自己採的油直接運到消費地區,它們一般都會根據市場行情的變化,不停地進行國際貿易業務的調整。

觀察者網:大規模走第三方的話,貨物周轉率是否會大幅下降?

劉乾:從俄羅斯到中東再到亞太的運輸路線是比較便利的。而且海運成本比較低,如果俄羅斯石油有一定的價格折扣,如果貿易商能夠從中賺到差價的話,這些都不是大問題。

觀察者網:實際上這方法大家都心知肚明,您認為歐洲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還是說為了禁令有效執行,會想方設法去堵住這一「漏洞」?

劉乾:我最近看到新聞說德國外長訪問印度希望印度加入限制俄油協議,但印度外長蘇傑生表態說歐盟購買的俄原油遠超印度。歐洲的情況比較複雜,不過從宏觀數據上看,現在國際石油貿易流向有一個很明顯的趨勢,那就是:俄羅斯的石油更多流向亞太地區,比如印度原本極少採購俄原油,現在它們開始減少從中東、非洲等其他地方的進口,大幅進口相對便宜的俄石油;而高價油,不少就流向了歐洲。

至於在貿易流向中,有些到底是轉口還是確實是正常的貿易流向改變,這可能沒多少人知道。因為石油運到船上後,沒有經過嚴格的化學分析檢測,誰都不知道它是哪裏來的。

歐盟和G7 12月初提出針對俄羅斯原油的價格上限措施後,俄羅斯已提出和印度合作建造或向其租賃大型油輪,以保障原油運輸能力。(Reuters)

觀察者網:為回擊歐盟的「價格上限」,俄羅斯也考慮設定石油出口「價格下限」。您如何看待這一反擊方式?

劉乾:因為石油的供應實際上是一個市場化行為,所以我認為俄羅斯的政策不可能把自己的企業完全限制住,比如制定一個遠高於市場價格的出口水平。俄羅斯現在的政策更多是被動回應的一方,針對這些西方國家採取相應的反制措施。

因此我覺得更有可能的情況是:俄羅斯會禁止向這些參與「價格上限」的國家出口石油,也就是石油出口的目的地必須不能是這些地方;對於其他市場,可能會將出口價格與布倫特原油價格形成一種表面的綁定關係,同時給其國內企業留出一定的操作空間。

觀察者網:現在外界都在猜亞太市場會拿歐盟的「價格上限」令跟俄羅斯談判壓價,所以,這所謂的「價格下限」有沒有可能也是一種提前防禦?

劉乾:現在的俄羅斯原油交易很多是「一船一議」,也就是說,按照具體的量和價具體去談,沒有一個非常標準的規則。

實際上,自從2月份俄烏衝突升級以後,國際能源市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俄羅斯採取了非常靈活的價格政策。由於歐洲選擇要放棄俄原油,因此俄羅斯必須尋找新的市場,而在尋找新市場的過程中,必須要給新市場提供一定的便利,價格要有一定的吸引力,這樣大家才可以友好協商,定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條件。價格合適就談成,不合適就不買,這是一個正常的商業行為。

禁令影響

觀察者網:這一限價令對俄羅斯石油收入來講,可能會有怎樣的影響?

劉乾:自今年2月份以來,在歐洲減少俄羅斯原油進口的情況下,俄羅斯的海運原油出口大量輸向其他市場,比如說亞太市場,所提供的價格折扣也是比較大的,價差最大達到過30~35美元每桶,這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價格。

所以我不覺得俄羅斯今年整體的石油開採量及出口量會有非常明顯的下降。俄羅斯的石油本身規模巨大,因此他們只要採取一個相對靈活的價格,還是能夠賣出去的,畢竟市場需求是一直存在的。

俄原油流向亞太,對俄羅斯而言,相比按照國際油價,在財務收入上確實有一些損失。但是不要忘記,正是由於軍事行動和制裁因素的影響,導致國際油價的飆升,這在很大程度上不僅彌補了、甚至高於損失。今年俄羅斯的油氣公司財務上都獲得歷史最好水平。

同時,俄羅斯得到了一個更大更有前景的市場,而且它會覺得跟中國、印度、土耳其、中東國家等「友好國家」打交道很舒服,彼此沒有嚴重的對立,大家也不會對它實行制裁——你們支持我,我也心甘情願給你們讓點利,這也是一種互利。目前美國和歐洲也出現了這種「你願打我願挨」的狀況,導致國際能源市場出現割裂。

觀察者網:此前俄羅斯一直表示不會向參與限價的國家出售石油,而先前國際能源署也給出數據,表示若禁令生效,歐盟每天將需要為100萬桶原油和110萬桶成品油尋找替代來源。值得一提的是,美方一些能源高管也多次聲稱歐洲不能指望美國頁岩油過冬。所以,這一禁令是否會導致歐洲市場出現嚴重的石油短缺情況,最後「傷敵八百,自損一千」?

劉乾:我覺得這原則上不是一個問題,全球石油市場的流動性是非常強的,如果不從俄羅斯進口,肯定也會從其他渠道進口。而且石油市場本來就是非常有彈性的,自適應能力好,如果石油供應短缺,油價就會漲上去,如果石油供應富餘,油價就會跌下來。

因此,歐盟現在面臨的問題其實主要是兩方面:

一方面,它們能不能繼續承受一個相對高的原油價格。目前原油價格大概在80多美元每桶,而歐盟本身經濟實力好,稅也比較高,因此對於歐盟正常的經濟運行來說應該是沒太大問題的,還能夠接受。但是,是否影響歐洲長期的製造業或運輸業的競爭能力,我覺得要看時間的持續程度,如果歐洲長期購買高價石油,這對它們的經濟發展肯定是不利的。

歐元區今年以來通脹率變化(圖:Trading Economics)

另一方面就是供應安全問題。比如,有沒可能出現即便出高價也買不到能源的情況。在我看來,天然氣領域出現這一問題的可能性要大點,石油的運輸相比之下更安全、更穩定,因為石油流動性更高,迅速彌補的能力也更強。也就是說,我覺得歐洲市場不會出現嚴重的石油短缺危機。

歐盟之所以選擇放棄俄原油,除了認為依賴俄原油不是一種安全的選擇之外,鑑於俄烏衝突,也認為購買俄石油是不道德的。為此,他們願意承受一個相對較高的價格,選擇跟美國捆綁在一起。目前歐盟是着急擺脱掉俄羅斯,至於未來會不會出現緩和的趨勢,還有待觀察。

觀察者網:總的來說,如果不考慮價格因素,歐洲對於石油來源缺口不需要太擔心。

劉乾:對,而且歐盟的大部分國家都是經合組織成員國,也都是國際能源署的成員國,因此它們本身會有比較嚴格的戰略儲備要求,要儲備至少90天以上的用量。這是一個硬性標準,我估計這些國家都能達到。

卡塔爾能源公司(QatarEnergy)與中石化11月21日宣布簽署27年的液化天然氣(LNG)供應協議,卡方會向中石化供應LNG。(QatarEnergy官網)

觀察者網:您前面談了不少禁令對石油流向的影響,此外,是否也會改變國際石油市場舊有的議價機制?歐洲作為買方,以往更多是被動接受油價的調整,如今從被動轉主動,若這次限制令取得了他們想要的效果,這種行為日後會不會成為常態?

劉乾:這種非市場手段是在一種極端條件下才會出現的,在歐盟看來,這是對俄羅斯發動對烏行動的一種懲罰。

實際上,這類手段以前也有,比如針對伊拉克的「石油換食品」計劃,允許伊拉克出口一定量的石油以換取食品、藥品等一些基本生活物資,解決國內老百姓的生活問題。這種制裁實際上比對俄羅斯的限制還嚴重。換言之,它們不是沒采取過嚴苛的非市場手段,只不過俄羅斯石油出口體量太大,它們的這種制裁規模沒辦法讓俄羅斯立刻屈服。

其實關於價格上限,歐盟內部對此的立場也不是完全一致的,有的國家要求定到65~70美元,這對俄羅斯而言限制效果有限;有的國家比如波蘭要求將上限定在30美元,跟別的國家的要求差距非常大。而且,這上限價格也不是不動的,他們還加了一個條件——確保任何重置後的價格上限都應保證比平均市場價格低至少5%。所以,我們還要看烏拉爾原油和布倫特原油之間的價差到底是多少。

習近平的沙特之行,與海灣國家的能源貿易及「石油人民幣」成為關注焦點。2022年12月8日,沙特國王薩勒曼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利雅得會議上簽署文件。(Reuters)

觀察者網:也就是說,還不存在所謂的買方議價權上升這麼一種情況,可以這麼理解嗎?

劉乾:對,它是一個針對具體國家的限制措施,不是說世界上所有來源的油價都要限制,只不過因為針對的對象體量大,所以影響比較嚴重。我不認為歐盟的這一限價行為改變了石油市場的交易原則。

觀察者網:這場石油博弈的影響波及全球,您認為OPEC在其間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劉乾:OPEC目前對石油市場的控制能力有所提高,同時還和俄羅斯形成了比較密切的協調關係。一是它要努力地將當下的國際油價維持在一個比較舒服的位置。在這個問題上,它跟俄羅斯的立場是一致的。

我們也看到,自2014年以來俄羅斯跟OPEC產油國之間進行了不少協調,雙方之間的溝通也都很通暢。也就是說,OPEC對於國際油價和俄羅斯石油出口收入,實際上起到了一定的支撐作用,包括今年10月份不顧美國的要求做出減產的決定。大概10年前美國頁岩革命以後,產油國都準備競爭性增產以佔有更大的市場,但如今市場形勢已完全改變。

另外,OPEC,尤其是沙特阿拉伯,擁有非常大的富餘產能,在國際市場上能扮演很重要的產能調節器的角色——它能夠迅速增產,也可以在短期內削減產量。目前為止我們也看得非常清楚,OPEC在影響全球能源市場方面確實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沙特阿拉伯近一年石油產量變化(圖/CEIC Data)

觀察者網:說到沙特阿拉伯,我們看到最近習近平主席出訪沙特,得到沙特最大禮遇歡迎,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也獲得了廣泛的輿論關注。

劉乾:對。目前以沙特為代表的中東國家,在對美關係上不像以前那樣聯繫緊密,一方面是因為美國調整了外交政策,特別是美國自己在實現能源獨立以後,降低了中東在美國對外政策中的地位,再就是美國對它們也沒盯得那麼緊了,對中東的控制力也有所減弱,因此中東的國際社交關注點相應出現轉變,比如開始更多地跟中國等其他一些域外國家進行合作。

實際上,中東國家也越來越願意在國際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願意獨立地制定能在國際上發揮重大作用的決策。我覺得這實際上是一個很大的規劃和趨勢,因為世界多極化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

至於中國-沙特往來,最新數據顯示沙特是中國最大原油來源國,而沙特目前也把中國作為它最重要的一個出口目標,因此它肯定要和自己的「頭號客戶」搞好關係。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