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軍事動向反映區域形勢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華盛頓放行甚至鼓勵,讓日本快速整軍經武。這或許能營造區域實力均衡,但也更容易引發擦槍走火的意外。

《聯合早報》2022年12月15日社論

2022年12月15日

為擴大防衛開支,日本政府除了考慮增稅,也打破二戰後從來不發行國債籌措軍費的做法,在2027財年前發行1.6萬億日元(約922億港元)規模的國債。這一方面反映東京對東亞安全形勢的悲觀判斷,另一方面也凸顯了在戰後長期執政的自民黨,不斷利用外部條件變化,持續推動「國家正常化」的努力,希望最終廢除由美國人制定的「和平憲法」,結束日本作為「經濟巨人,政治侏儒」的畸形局面。

在後冷戰時期,朝鮮的導彈試射及核武發展一度取代蘇聯威脅,成為日本國防戰略的重要考量。隨着中國崛起,取代日本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以及在外交和軍事領域相應的強勢表現,日本的安全考慮也出現了調整。日中關係在中國改革開放期間曾經進入蜜月期,日本對中國廉價勞動力和土地的需求,以及中國對日本資金和技術的渴望,拉近了彼此的經貿關係。然而,在中國推動「一帶一路」戰略,向世界推銷「中國方案」作為解決世界難題的大外交,乃至美國發起對中國的貿易戰和科技戰後,日中「政冷經熱」的不平衡關係也難以為繼。

今年是日中建交50周年,然而雙方並沒有高調紀念。除了原本計劃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訪日行程,由於冠病疫情取消,兩國民間對彼此的惡感增加,相信也是氣氛冷清的原因。皮尤研究中心6月發布的民調顯示,87%的日本受訪者對中國持負面看法,創下歷史新高。日中在釣魚島的主權爭議,以及兩國對待二戰歷史的不同,都不時干擾雙邊關係的正常發展。北京近期在兩岸統一問題上表現出的急迫感,更讓東京對周邊安全態勢憂心忡忡。

11月30日,日本東京一名示威者在聲援抗議中國抗疫政策示威。(Reuters)

對比美國的北約盟友,日本在強化自身軍事實力,參與華盛頓對中國的科技圍堵戰方面,表現得最為積極。11月28日,日本政府宣佈最遲到2027財年,包括防務研發經費在內的國防開支,增加到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1.6萬億日元的國債正是這一政策的配套措施。此外,日本的國防戰略也從被動防衛轉為積極防衛。自民黨和相對鴿派的政治盟黨公明黨在12月9日達成協議,會在本周宣佈的「國家安全戰略」等三份國防相關文件中,明確自衛隊具備「打擊他國導彈發射場的反擊能力」。

這種先發制人的軍事姿態,同樣表現在日本的國防部署。與此前把防禦重心放在北方,應對俄羅斯的威脅不同,鑑於台海形勢緊張,東京正逐步把軍事力量部署在靠近台海的日本西南地區。自今年8月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不顧北京警告,率團高調訪問台灣,北京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回應,所發射的導彈有五枚落在日本的專屬經濟區內,解放軍的對台軍事威懾就一直持續。12月12日還派出18架次轟-6轟炸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是2020年10月以來轟-6機最大的單日出動量。

除了軍事上的準備,日本在外交上也跟美國亦步亦趨。日本在原則上同意,連同荷蘭加入美國行列,加強對中國出口先進晶片製造設備的管制,阻止中國軍方獲得先進半導體。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0月21日訪問澳洲時說,鑑於日澳兩國對中國有共同的關切,希望加強兩國之間的軍事和能源合作。日澳在1月6日簽訂了《互惠准入協定》,簡化兩國軍人攜帶武器入境的程序和海關手續,方便聯合軍事演習。

修改和平憲法,恢復國家動用軍事手段的權利,一直是自民黨念茲在茲的大業。美國擔憂中國的挑戰,為日本實現「國家正常化」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華盛頓的放行甚至鼓勵,讓日本能快速整軍經武。這或許能營造區域實力均衡,但也可能更容易引發擦槍走火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