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2023年的俄烏戰爭實況:僵持?和談?能源戰誰勝誰負?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到了2022年的最後一天,俄烏戰爭已踏入第11個月,戰局也重新陷入了另一種看不見盡處的僵持狀態之中。

此刻的僵持有兩種戰爭模式:一種是前線的對峙,一種是遠程的打擊。

遠近戰事皆僵持

在前線對峙之上,烏克蘭正在攻打烏東盧甘斯克州(Lugansk)一個叫做克雷米納(Kreminna)的防線城市,俄羅斯則是跟過去半年一樣在打烏東頓涅茨克州(Donetsk)一個叫做巴赫穆特(Bakhmut)的城市——早前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到美國之前就先到了這個城市視察,還找士兵在烏克蘭國旗簽名然後送交美國國會當禮物。

踏入秋季之後,烏克蘭的戰場很多時候呈現出一種泥濘的狀態,有時候是士兵在戰壕中可以踩到膝蓋那麼深,所以行軍極其困難,但是踏入冬天溫度愈來愈低之後就會出現凍土的情況,這正是雙方可以開戰的時節。

烏克蘭局勢:圖為2022年11月10日,一名烏克蘭士兵向位於烏克蘭頓涅茨克地區巴赫穆特(Bakhmut,舊稱Artemivsk)的俄羅斯陣地發射迫擊炮。(AP)

不過,從目前形勢看來,雙方地面推進的機會也不大。雖然烏克蘭一直說冬天不會改變他們的攻勢,但是12月29日烏克蘭軍事情報部門的首長布達諾夫(Kyrylo Budanov)就承認俄烏雙方其實都無法推進,而烏克蘭也沒有足夠的軍事資源去推進。

而從衛星圖片來看,俄羅斯近月已在不同的前線都修築防線,像是混凝土做的坦克釘之類,很明顯是在準備防守,而不是進攻,畢竟如果俄方要進攻的話,這一種重型防守也會變成自己的阻礙。

地面前線俄烏僵持之際,雙方都有針對對方的遠程攻擊。自10月以來,俄羅斯持續地用導彈跟無人機去打擊能源基建,12月29日的一次較大規模攻擊就導致烏克蘭跟波蘭邊境上大城利沃夫(Lviv)一度失去九成的電力供應,但是有效打擊能源基建的前提是基建的集中性,一點失、全網亡,但是隨着個別的發電機,甚至是燒柴取暖的火爐愈來愈普及,這種打擊基建的戰略效果最終也是有限的,難以動搖烏克蘭人民的抗俄決心。

同時,西方跟烏克蘭一直都評估俄羅斯的精準打擊導彈已剩不多,近來也有證據顯示俄羅斯已動用到可裝載核彈頭的導彈,以及剛剛製造好一兩個月左右的導彈作出攻擊。「導彈短缺」的判斷是否準確,從未來兩三個月俄國的基建打擊會否逐步減少就可以看到。

12月30日,基輔一處民宅被無人機擊中後的情況。(Reuters)

另一方面,烏克蘭也有針對俄羅斯的零星遠程攻擊。例如12月以來,烏方對於離俄烏前線近700公里的思格斯(Engels)空軍基地就有過三次無人機攻擊。由於烏克蘭缺乏傳統的長程武器,不少軍事分析認為他們用的無人機是上世紀70年代的蘇聯無人偵察機改裝而成的。

這一方面反映出俄羅斯的空防確有甚大漏洞,畢竟思格斯基地非常重要,是一些俄羅斯用來發動核武攻擊的戰略轟炸機的基地;另一方面,烏克蘭的攻擊大概不會改變整體戰爭態勢,而只是一種心理戰——現在美國不敢給予烏克蘭遠程攻擊武器,就是擔心打到俄羅斯本土會讓戰爭升級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對於美國的遲疑,烏克蘭就是想在透過這些直擊俄國領土的行動去證明普京至少不敢在武力上再進一步。

那在僵局下的無謂消耗之中,俄烏雙方能走向和談嗎?

事實上,12月以來雙方都在談「和談」,但是他們談「和談」的談法基本上都呈現出「不會和談」的含意。雙方嘴上都說願意談、都指責對方不願談,但是雙方願意談的前提就是對方完全接受自己的條件——如果戰爭是就為了讓對方完全接收自己的條件的話,這一種「願談」其實是表明戰意的另一種方式而已。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提出的和平十條,當中就包括要俄羅斯完全從烏克蘭撤軍,面對戰爭罪行特別法院起訴之類的條款,其總統顧問日前提出要在明年2月舉行由聯合國主持的「和平峰會」之時,也表明俄國參與的前提是要接受戰爭罪行法院。這些本質上是戰敗投降的條款,俄方當然不可能接受。

圖為2022年12月26日,左起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俄羅斯總統普京、吉爾吉斯總統扎帕羅夫、塔吉克總統拉赫蒙、土庫曼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及烏茲別克總統米爾濟約耶夫出席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的獨立國聯合體峰會。(Reuters)

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跟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最近都接連公開表達過「願談」之意。拉夫羅夫雖然還在說去軍事化、去納粹化、不能再對俄羅斯的安全構成威脅是談判的前提,但是其主要目標就是要烏克蘭接受現在戰場上的現實,換句話說就是一種就地劃界,承認普京2月開戰以來艱苦打下的所得。這個當然也是烏克蘭不可能接受的條件。

因此,這一場戰爭,暫時來看,只能在戰場上面解決。問題是,雙方僵持不下,有何等發展能打破僵局?

烏克蘭最近有一種說法是俄羅斯9月徵兵30萬,在這個冬天會訓練好,然後在來年將再次從白羅斯打下來攻一次基輔,這一方面可分散烏克蘭兵力,另一方面可再試「取敵首級」的策略。

的而且確,近幾個月來,俄軍在白羅斯的人數是持續增加,雙方也有一系列的軍演跟軍訓,而白羅斯的部隊也有過一些戰爭準備相關的突擊檢查。而且,普京12月19日就訪問過明斯克,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i Shoigu)12月來也多次踏足白羅斯,到12月27日,普京跟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亦在獨聯體峰會周邊再次見面。

普京與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12月19日在明斯克會面。(Reuters)

12月29日,烏克蘭更有一顆S-300防空導彈也打到白羅斯去,被攔截了下來,白羅斯方面更傳召烏克蘭大使表達不滿。烏克蘭起初說是要調查事件,不排除是俄羅斯故意挑釁,但是烏方也同時指出這不是什麼特別的事,以前烏克蘭在防守期間類似的事就發生過不只一次,基本上已承認了是烏克蘭所為,跟之前導彈落入波蘭的事件一般。

借境白羅斯再攻基輔,並非沒有可能。不過從盧卡申科對烏克蘭導彈越境事件的節制,可見他並不想白羅斯在俄烏戰爭中「愈踩愈深」。如果俄方再進基輔的話,最有可能的一種發展也只會是俄軍借道白羅斯去打,而不是白羅斯參戰。盧卡申科最近講到國安問題的時候就一直強調白羅斯要提防西部邊境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一線,保證在白俄軍安全,言下之意就是他沒有資源幫助俄羅斯南下攻烏。

無論僵局能否打破,如今俄羅斯跟烏克蘭都有足夠底氣再多打幾個月,甚至半年。普京早前召開國防部擴大會議,就接受了紹伊古提出的幾個擴軍方案,軍事人員總人數提升30幾萬,徵兵制度的年齡作上調,軍工生產、軍區以及軍團方面也有各類的新增跟調整,明顯是要準備應付較長期的作戰。

12月29日,烏克蘭更有一顆S-300防空導彈也打到白羅斯去,被攔截了下來,白羅斯方面更傳召烏克蘭大使表達不滿。圖為該導彈殘骸。(Reuters)

而且,在外交上面,印度、中國等國家也繼續購買俄國能源,最近的中俄聯合海上軍演、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訪華與習近平見面,以至12月30日的普京和習近平視頻對話,都顯示出俄烏戰爭這個相對短期的事件是不會改變中俄的長期關係的。有了這些較為正面的外交關係支持,普京就更具本錢在烏克蘭戰場上支撐下去。

至於烏克蘭方面,澤連斯基訪美之後除了得到了愛者國防空系統之外,美國也通過了450億美元的援助,歐盟早前也說服了向來親俄的匈牙利,通過了180億歐元的對烏援助,這些支援除了武器以外,也將在財務上支持克蘭政府的日常營運。抗俄意志再加上歐美資源,就決定烏克蘭不會貿然尋求和解。

能源戰或打成平手?

除了俄烏戰場、俄烏以外國家取態之外,俄烏戰爭還有着「能源戰」這個層面,體現在西方壓制俄國能源收入,以至俄國控制能源供應的各類行動。

對於歐盟、G7、澳洲等12月5日對俄羅斯海運石油實施的60美元限價令,普京日前就宣布不會對參與實施這個制裁的國家提供原油跟其他石油製品,明年2月開始生效。

12月21日,美國華盛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抵達白宮,獲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迎接。(AP Photo/Patrick Semansky)

不過,這個行動對於能源市場的影響是有限的。首先,上述這一系列國家早就禁止了俄羅斯的海運原油進口,歐盟的禁令早在12月初實施,而對俄羅斯石油製品的禁令則在明年2月實施,因此這基本上就是一種「人家不買,你也不賣」的格局。

其次,根據船運業界的消息,俄羅斯在12月5日至25日之間的海運石油出口,有四分之一船隻依然使用實施限價令國家企業的保險,大多出口到中、印、土耳其等國,由此可見,如果普京不再「服從」限價令,其所能針對的對象將是這些國家,而非西方國家。

當然,這種行動,在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配合下,可能造成全球石油供應減少。不過,在全球經濟未見明朗之際,此等邊際上的減供對能源價格影響有限,對俄國而言也是一種將減少自身石油收入的「七傷拳」。

但換個角度來看,自俄烏戰爭以來,俄羅斯原油的公價本來就低於布蘭特期油20至30美元的水平,如今大概在55美元一桶的位置徘徊,西方國家的限價令也沒有在實際上對俄國的石油收益造成重大衝擊。

本年稍早,在德俄北溪一號天然氣管道斷供之後,人們一直擔心本年冬天歐洲天然氣供應的問題。但事實上,今天的歐洲天然氣價格已跌至俄烏戰前的水平,而歐盟國家的儲氣量仍在八成以上,歐洲雖然忍受了大半年的能源價格高企,造成了高耗能產業一定程度的消失,卻未有被普京的「能源牌」壓倒,如今援烏之意仍存。

本年以來的歐洲天然氣價格走勢。(Trading Economics)

這樣一來一回算來,在能源戰上,俄羅斯與歐美可算是打了一個平手。

踏入新的一年,在戰場僵持、各方不願和談、類似「能源戰」一般不涉槍炮的戰線又未見成果之際,我們暫時看不見俄烏戰爭可以如何結束。如果是以一個較為樂觀的態度為2022年劃上句號的話,但願對終戰不看好的我們只是「當局者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