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是唯一選擇 誰來調停俄烏衝突?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5月24日在柏林同德國外交部國務秘書米夏埃利斯(Andreas Michaelis)舉行會談。

此前5月16日至17日他在基輔雖然同烏總統辦公廳主任葉爾馬克、外交部長庫列巴以及基礎設施部、能源部、國防部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均舉行會見,也見到了烏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但是中巴雙方的新聞通稿處於各說各話的狀態。

中方的通稿顯示中方願在《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基礎上,推動國際社會形成解決烏克蘭危機的最大公約數,為儘快止戰停火、恢復和平作出自己的努力。而烏克蘭的聲明主要介紹了烏克蘭自己提出的和平方案、戰俘處境等問題。烏克蘭總統辦公廳主任葉爾馬克說:「我們對中國參與烏克蘭和平方案的實施很感興趣。」

2023年5月16日至17日,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訪問烏克蘭。烏外交部長庫列巴同李輝合影握手時身穿牛仔褲。(中國外交部)

5月19日他在華沙見到的是波蘭外交部副國務秘書(副外長)格爾維爾(Wojciech Gerwel)。5月23日在法國巴黎,他見到的是法國外交部政治和安全事務總司長蒙多洛尼(Frederic Mondoloni)。

波蘭、法國、德國派出同李輝對接的外交官級別都不高。

李輝出發之前,中國官方預告他將於5月15日出訪歐洲,卻沒有說明訪問結束時間。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澤連斯基4月26日通電話時提出派遣特使到5月15日派出特使,這中間有將20多天的時間,王毅、秦剛等中國外交官同法德美等國進行了充分的溝通,之後才有李輝出發的安排。

這次臨時協調的出訪安排,沒有確切的行程,說明中國在提出斡旋之前並沒有十足把握。事態處於一步步向前推進的不確定階段。這和中國做事情一向有的放矢有很大不同。如果斡旋不一定成功,為什麼中國要如此高調介入?成功是否真的不重要嗎?

2023年5月24日,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在柏林同德國外交部國務秘書米夏埃利斯舉行會談。(中國外交部)

李輝在歐洲期間,關於斡旋俄烏衝突的訊息還有南非總統拉馬福薩(Cyril Ramaphosa) 5月16日說,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和澤連斯基均已同意會見非洲和平代表團。俄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5月18日證實了非洲六國領導人的代表團將訪問俄羅斯就促成俄烏和平與俄方會談。拉夫羅夫強調,普京「一直準備好與誠心希望世界穩定的夥伴對話」,俄羅斯對非洲領導人提出的具體倡議表示期待。

拉夫羅夫5月17日也表示,俄羅斯準備考慮非洲和拉美國家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建議。拉美國家的建議大概率指的是巴西總統盧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的建議。

俄羅斯雖然對中國的斡旋並不反對,但是從未有像歡迎非洲六國代表團一樣積極肯定和宣揚中國的斡旋。俄羅斯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4月6日曾表示,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有調解的潛力,不過目前烏克蘭局勢還比較複雜。

在日本七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期間,澤連斯基5月20日同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會晤,澤連斯基邀請印度加入烏克蘭的和平方案。莫迪承諾,印度將盡其所能幫助結束衝突。值得注意的是澤連斯基沒有會晤此前提出斡旋俄烏衝突的巴西總統盧拉。

澤連斯基2023年5月20日與印度總理莫迪握手。(Twitter@PMO India)

盧拉是中國斡旋俄烏和平的支持者之一。盧拉4月在訪問中國時曾盛讚中方為烏克蘭戰爭所作的「和平努力」。他還建議,參考G20集團的模式組建一個和平20國集團,調停俄烏戰爭。澤連斯基邀請莫迪入局,缺席同盧拉的會晤,似乎暗示了中國並不是俄烏和談桌上的唯一選擇。

此番中國介入俄烏衝突,公開表達支持的是法國,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4月初在訪問中國時促請習近平幫助俄羅斯「恢復理性,讓各方回到談判桌前。」德國外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5月9日在柏林接見中國外長秦剛時稱,在俄烏衝突中保持「中立 」,即是站在俄羅斯那一邊。德國顯然對中國以中立姿態斡旋衝突有不同看法。立陶宛等中東歐國家對於中國的斡旋也頗有微詞。美國對中國介入的態度,由反對到歡迎轉變非常快,這中間到底是緩和中美關係的權宜之計還是真心為之,並無定論。

一邊是俄羅斯、烏克蘭各有打算,一邊是法德等美歐國家對於中國斡旋態度不一,即便目前局勢已到了談判的時刻,到底由誰來主導談判,誰來主導斡旋,也需要一番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