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遜的劇終:在英國始終搞不起特朗普主義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近日大西洋兩岸的政治新聞主角離不開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和英國前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前者因為涉嫌非法處理政府機密文件而即將被控37項刑事重罪,後者則因為下議院委員會認定其在疫情「派對門」一事上蓄意誤導國會而在報告出爐前「搶先」辭去議員職務。

流放在野 意在重奪政權

2016年乘着英美民粹主義之風,約翰遜和特朗普分別透過脫歐公投和總統選舉的勝利而震驚兩國政壇。約翰遜更一直有「英國版特朗普」之稱。新冠疫情則造成了兩人的失勢:2020年,拜登(Joe Biden)「在家競選」擊敗了特朗普;2022年,約翰遜在疫情違規派對醜聞的壓力下被迫請辭,2019年底帶領保守黨贏得30年未見大勝的威風一掃而空。

如今,在客觀的政治難局之中,特朗普正在角逐2024年總統選舉,約翰遜則指責政敵透過針對他的「獵巫行動」(witch-hunt)試圖推翻2016年脫歐公投民意,暗示自己未來將會再次爭奪政權。「重奪政權」是這兩位政客的「流放在野」情節主線。

美國前總統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於2023年6月10日在美國佐治亞州舉行的佐治亞共和黨大會上發表講話。(Reuters)

特朗普從來沒有承認2020年大選失敗,「選舉舞弊」的陰謀論依然是其公開信念。2022年美國中期選舉共和黨表現不如理想,特朗普在民意低落之下率先宣布參選總統,當時不被看好。但隨着其選舉公關的改善,加上一浪接一浪的司法控訴,特朗普又再憑藉「政治迫害受害者」的形象變成了共和黨總統初選的「大熱頭馬」。他把其各種控罪包裝成政府精英對人民迫害的第一步,而他自己就是人民的守護者,他甚至將自己的潛在勝選形容為其支持者對政界的「報復」(retribution)。

約翰遜下台後,也一直在尋找重奪政權的機會。其繼任人兼史上最短命首相卓慧思(Liz Truss)被迫請辭後,約翰遜曾試圖爭奪首相一職,最終卻不敵代表着「管治專業」的現任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本年以來,辛偉誠與歐盟達成北愛爾蘭邊檢協議,進一步修復英歐關係,約翰遜也曾藉此試圖鼓動黨內脫歐派「起義」,最終也是失敗告終。

這一次被下議院委員會認定故意誤導國會,約翰遜不只看到了另一個爭權機會,而且也希望學習特朗普的「政治迫害」劇本,至少在英國保守黨重演特朗普在共和黨內爭權的「成功」。

曾是約翰遜政府財政大臣的辛偉誠,去年在派對門風波之中帶頭請辭,最終導致約翰遜被迫下台,後者一直懷恨在心。(Reuters)

約翰遜的「特朗普主義」

在其6月9日發出的辭職信中,約翰遜指下議院委員會存心要「不經民主地」把他踢出國會,指責委員會的工黨主席對他有「令人震驚的偏見」(egregious bias),是個「袋鼠法庭」(kangaroo court)。他甚至聲言英國政界正進行着一場「報復英國脫歐,最終推翻2016年公投結果」的「獵巫行動」,而剝奪其議員職位只是「必要的第一步」。最後,他稱自己只是「暫時」(for now)離開國會,暗示未來將有「回朝」的計劃。

跟特朗普的「政治迫害」包裝一樣,約翰遜的說法並不符合事實。其一,判定他蓄意誤導國會的委員會以保守黨為多數,並非工黨對他的政治打壓。其二,委員會的報告其實大概要等到本周才公開,到時候才會有可能迫使約翰遜接受重選,這次他離開國會是自行請辭,並非被「不經民主地」迫走。其三,此刻連工黨也不敢重提推翻英國脫歐,將約翰遜一人的政治命途與脫歐掛鈎只屬無稽之談。

不過,與特朗普在共和黨內的成功不同,約翰遜在野「重奪政權」的掙扎恐怕即將就要劃上句號。雖然約翰遜的請辭帶動了他的兩位盟友先後辭職,因而引發三場補選,它們的結果有可能進一步打擊辛偉誠的黨內威信,可是約翰遜離開國會過了一個周末也沒有引起辭職潮,連剛剛因為約翰遜推薦而「封爵」的脫歐派大老李思銘(Jacob Rees-Mogg)也表示預期辛偉誠會帶領保守黨進入下次大選,只稱約翰遜「還可能有另一幕可演」。

為何「英國版特朗普」多次嘗試也不能複製特朗普的爭權之路?

倫敦街頭的約翰遜諷刺畫。(Reuters)

英國始終不是美國

首先,這是制度的問題。今天的美國可算是一種「民粹式民主」,基層選民的意向幾乎完全主導兩黨政治(特別是共和黨),只要政客能牢牢穩住多數黨內選民支持,幾乎就能控制全黨走向。相較之下,英國的議會制依然有着代議士對民粹政治的約束,首相、黨魁人選誰屬主要還是由執政黨的議員決定,甚至是約翰遜能否再次代表保守黨出選一事,只要辛偉誠夠心狠手辣,也能加以阻止。

其次,英國的政治文化並沒有美國那樣的「宗教性」,不會「神化」某一個政治領袖。雖然約翰遜在保守黨內有一定程度的死忠粉絲,其忠誠程度卻遠遠不及特朗普的支持者,否則約翰遜去年下台之時反對他的保守黨民意或脫歐選民民意也不會高達接近五成之數(全體選民則接近七成)。

而且,約翰遜所代表的民粹主義是一種單一議題的潮流,而非特朗普的那一種目標不明確的普遍性「反精英主義」和「反建制主義」。雖然約翰遜2019年憑着「搞定脫歐」的口號大勝,但自2021年中以來,隨着英國脫歐的經濟後遺愈見明顯,認為脫歐是錯誤決定的民意不斷上升,如今已穩定處於五成半左右的水平,而依然認為脫歐正確的民意則跌至三成多。此刻炒作「英國政治建制試圖推翻脫歐」的號召力當然遠遠不及特朗普的反精英宣傳。

約翰遜此刻「全面特朗普化」的政治掙扎很可能將會是其政壇生命的最後一幕。

不過,大家也不必太過同情約翰遜。他下台半年之後已獲得近500萬英鎊的各式收入,遠高於首相十幾萬的年薪。失去首相大權之後,約翰遜的一支筆和一張嘴在政壇之外依然有讓他可另展鴻圖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