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亞洲版「小北約」的算盤打對了嗎?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美日韓戴維營聲明一出,學者們一致認為,美國推動建立的亞洲版「小北約」已具雛形,並認為這意味着亞洲地緣政治的正在發生改變,對中國嚴重不利。

修復與盟友的關係,建立新的「自由世界」聯盟,重塑美國的領導地位或者說讓世界接受美國以實力地位領導世界,這是美國總統拜登首要的工作之一。正如拜登所說,有了盟友的支持美國才更強大。但反過來說,這是否也意味著,不能統一西方聯盟或不能建立新的聯盟,美國的實力就不夠強大,就無法在「競爭」重構世界秩序的大國競爭中取得戰略優勢了呢?

說回亞洲版「小北約」,事實上,美日韓軍事同盟本身就在,究竟意味了怎樣的地緣政治變化?而真正由此改變的又是什麼?

戴維營聲明將日韓綁上反華戰車

很顯然,這次美日韓戴維營聲明,美國藉此機會再在涉台、南海問題上大肆發揮。這令中國外交部記者會上,汪文斌表示,「美日韓三國領導人戴維營會晤在台灣、涉海等問題上對中方進行抹黑攻擊,粗暴干涉中國內政,蓄意挑撥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嚴重違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中方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已向有關方面提出嚴正交涉」。

其實很顯然,拜登上台之後,中美之間不光是貿易戰,可以說全方位競爭開啟,為何拜登如此煞費苦心?這是因為,拜登一上台就高呼「美國回來了」,雖然在應對包克蘭危機或應對俄羅斯方面美歐達成了一定的戰略「共識」,然而,在反華方面卻一直存在嚴重的分歧矛盾。

歐洲一直拒絕加入反華聯盟,一直拒絕追隨美國搞陣營對抗,且堅持不放棄對華合作,加上其它非西方國家也也是採取觀望和中立立場,因此建立新的「自由世界」聯盟一事一直難以推進下去。正因為如此,拜登又不得不重新拾起奧巴馬時期建立「亞太版」小北約的戰略。

美日韓軍演:2023年4月17日,韓國海軍驅逐艦「慄谷李珥」號 、美國海軍驅逐艦本福德號和日本海上自衛隊愛宕級驅逐艦「愛宕」號參加在韓國和日本國際水域舉行的聯合海軍導彈防禦演習。(Reuters)

其實可以注意到,拜登先是推動建立「印太版」北約。所以在拜登任內首份針對該地區的戰略報告其實印太戰略報告。可是,如今從印度對華對俄態度來看,「印太版」北約是不那麼有戲的。莫迪雖然對華並不親近,但他也拒絕向美國臣服。

另從目前東盟堅定拒絕選邊站隊,以及與中國合作關係加強來看,「亞太版」小北約的建立似乎也非常之難。

因此,拜登近來也只能是退而求其次,也就是通過推動美日韓軍事三位一體化來建立「亞洲版」小北約。更準確來說,其實是「東北亞版」小北約。希望再借此推進擴大到亞洲版或亞太版北約。

一定程度上來說,對美國而言,此次美日韓三國領導人能夠在戴維營共商「大計」,美日韓戴維營聲明更是一個進步。美日韓軍事三位一體,一直是美國追求的目標。然而,因為韓國存在的反日情緒一直難以推進,再加上中日韓一直在推動東北亞一體化進程,所以就一直沒有進展。此番,美日韓三方之所以能夠坐在一個桌上,韓國尹錫悦政府可以說較之前任們有個重要的變化——更親美,更重要的是媚日。

美日韓戴維營聲明的發表,這首先就意味着中日韓推動了十幾年的東北亞一體化的失敗。也就意味着日、韓成功徹底地被美國綁上了反華的戰車。或許正因如此,學者們紛紛判斷這將改變亞洲的地緣政治。

美日韓領袖大衛營峰會:美國總統拜登2023年8月18日在馬裏蘭州大衛營(Camp David,又譯戴維營)與韓國總統尹錫悦、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召開三邊峰會。圖為尹錫悦和岸田文雄步行前往與拜登會面的地點。(Reuters)

亞太地緣政治 究竟改變了的是什麼?

從多年來歷經幾屆政府推動中日韓東北亞經濟一體化,到反轉成為美日韓軍事一體化,簽署美日韓戴維營聲明,要說改變也真的是改變了。由此推演,有了美日韓軍事一體化為基礎,再把澳洲和菲律賓等國拉進來,這樣亞太版小北約就有了雛形。

但這是一時的局勢改變,還是地緣政治得改變呢?美日、美韓本就是軍事同盟,都分別簽署有「共同防禦條約」。重要的是,這兩個國家本來就都有美國的軍事基地。只要這片地區出現防務異動,更直接說,一旦中美以任何形式開戰,日、韓這兩個國家就會同時成為前沿陣地。也就是,原本不論有無戴維營聲明,對未來戰爭的影響不大。而所謂軍事訊息整合或共享共建,也只是一種表面文章。日韓雖然都有自己的軍隊,但其預警、訊息設施實際上都是由美國提供和控制。甚至日韓的主要進攻、防禦武器都是由美國人在控制。因此,整合不整合,對美國來說並沒有實際上的意義。

看美日韓戴維營聲明,重要的並非看美日韓,這個綁定早就存在,更重要的是美日韓軍事一體化,在對中國構成威脅的同時,也是在破壞亞洲發展和穩定大局。這並不符合亞太其它國家的利益。

菲律賓或許想加入亞太版北約,可東盟會怎麼想?難道東盟也會迫於壓力或錯估局勢而反過來追隨美國與中國為敵嗎?奧巴馬時期,東盟國家還明確表達了歡迎美國介入亞洲事務。也就是當時確實對中國實力影響力的快速提升感到顧慮。可如今,不管拜登如何承諾和保證,東盟不站隊的立場始終沒變。用新加坡總理的話說,「亞洲承受不起中美對抗的傷害和損失,什麼都可以改變,中國這個鄰居的地位不會改變」。

目前,儘管美國一再的挑事,但東亞卻是最局勢相對最穩定的地區。至少,目前東亞的經濟形勢是最好的地區。中國與東盟連年互為第一大貿易伙伴,RCEP快速的推進與取得巨大的成效,亞洲互聯互通的推進以及一帶一路建設。可以說已經把中國東盟的命運聯繫在了一起,而東盟也從中體會到了戰略自主的好處。

美國總統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韓國總統尹錫悅5月在廣島出席G7峰會期間,曾舉行三邊會談。(REUTERS)

東盟經濟形勢一片大好,美國這一輪瘋狂加息印美鈔也沒有明顯傷到東盟國家,這一撥通脹潮也沒有嚴重傷及東盟國家,自然得益於與中國加強的合作關係。想威逼利誘東盟也加入反華戰隊,恐怕真的是很難。

正因為如此,戴維營聲明中明確強調東盟的地位。美日韓聲明中是這麼說的,「我們衷心重申東盟的中心位置和團結,以及我們對東盟領導的區域架構的支持。我們致力於與東盟夥伴密切合作,支持《東盟印太展望》的有力實施和主流化」。承認東盟的中心位置,自然也就是怕美日韓軍事一體化引發東盟的反感與反對,反而強化與中國的合作。而恰恰也是如此,也會更加增強東盟戰略自主的決心。自然就更不會輕易加入美國戰隊了,要東盟反華怎麼可能呢?

從這個角度來說,亞洲的地緣政治不會因為一個戴維營聲明或美日韓軍事一體化而改變。如果說是改變,那也不是美國希望的那樣改變。而是東盟戰略自主所引發的地緣政治改變。也就是去美國化地緣政治的改變。如此說來,所謂亞洲地緣政治改變,反而是朝着中國期望的方向發展,是建立多極世界格局。顯然,東盟正在作為一支獨立的力量在世界上快速崛起。

總之,戴維營聲明儘管如了美國的意,但並不代表亞洲地緣政治的改變。東盟的地位意外得到了美國的認可,這會增強東盟的戰略自主。而東盟戰略自主的成就也就容易引發蝴蝶效應,這更有利於多極世界格局的建立。當然,另一面說,美日韓軍事一體化的推進,顯然會增加戰爭的風險。而這將是亞太地區更不願意見到的事情,如此只會把這些國家推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