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值得關注?|專家有話說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於10月17日、18日在北京舉行。2023年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10周年,《香港01》獲授權刊載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參會專家代表、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對「一帶一路」各個範疇的見解和分析。一共分成四篇發布,本文為第一篇,以問答方式鋪陳。

撰文:梁海明

問: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有什麼看點?

梁海明:看點主要集中在:合作、團結、聯通、發展、繁榮。這是由於當今的世界,不合作是最大的風險,不團結是最大的挑戰,不發展是最大的不安全。

因此,在新的國際形勢之下,當今世界比以往更需要「一帶一路」倡議,世界各國將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為契機,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理念,堅持把互聯互通作為合作主線,在綠色絲綢之路、數字絲綢之路、拓展經貿關係、擴大能源合作、提升發展能力、加強文明對話、維護地區和平等方面開闢合作新領域,傳遞「一帶一路」致力於促進世界各國團結合作、互聯互通、共同發展的積極信號。

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特別之處是要為中國發展營造更好的環境,要為世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一帶一路」倡議作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台。「一帶一路」建設始終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中國政府把「共商」的態度、「共建」的決心、「共享」的誠意,貫穿到共建「一帶一路」的各個階段。以此向世界各國彰顯,共建「一帶一路」不是中國的獨奏曲,而是共建國家的協奏曲。

香港特首李家超率團到北京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政府新聞處影片截圖)

尤其是在新冠疫情衝擊下,世界經濟增長乏力,中國推出的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不僅是向世界各國發出中國繼續秉持改革開放,為各國投資者營造更好發展環境的信號,也突顯出中國一直在積極地為世界經濟尋找出路,一直在大力踐行合作共贏理念,一直在推動建設全球夥伴關係網絡,着力構建開放、創新、聯動型世界經濟,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不僅為中國發展營造更好的環境,更為世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問:一帶一路建設在過去十年的經驗教訓主要有哪些?

梁海明:主要的經驗教訓是,未能為國際上客觀評價「一帶一路」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提供更好、更多的發聲平台,向世人展現「一帶一路」給共建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隨着從「一帶一路」的旁觀者,慢慢成為「一帶一路」的競爭者,西方國家近年來大力扼殺、扭曲西方世界對「一帶一路」的理性合作與討論。例如,前英國財政大臣歐思邦(George Osborne)曾前往中國尋求核電站合作,但有西方媒體則大力批評歐思邦,認為「對於歐思邦而言,外交政策就是生意」(For Osborne, foreign policy is strictly business),西方輿論更指摘稱,「對歐思邦來說經濟勝過一切,勝過過去的盟友,勝過普世主義的理念,也勝過道德外交政策」(economics trumps everything else, be that old alliances or any notion of a universalist, ethical foreign policy)。在西方媒體的持續攻擊下,歐思邦自此不再提與中國進行「一帶一路」相關的合作。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布勞蒂加姆(Deborah Brautigam)、哈佛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的任美格(Meg Rithmire)經過研究黑山、肯尼亞、贊比亞等國家的例子之後曾公開發布報告,表示雖然西方大肆宣揚這些恐懼,卻沒有證據支持「一帶一路」是「債務陷阱論」說法。然而,西方媒體在報道時完全扭曲了這份報告的內容,甚至令憤怒的布勞蒂加姆在網路上公開發文反駁,標題就是《BBC歪曲我對「債務陷阱外交」的看法》(BBC Misrepresents my Views on "Debt Trap Diplomacy"),她在文章中更指出,他們完全拋棄了我提供所有關於為什麼傳統觀點(「一帶一路」是「債務陷阱論」)不正確的證據(They completely discarded all the evidence I presented after that about why that conventional wisdom was not correct)。

由上可見,世界上對「一帶一路」理性的討論有很多,如果我們未來可以進一步加強與各國的官員、專家學者加強聯繫,提供更多的發聲平台給予這些人士發表、發布與「一帶一路」相關的評論和報告,不僅有助於講好「一帶一路」故事,讓合作共贏的力量直抵人心,也有助於將「一帶一路」建設及其承載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全球準確傳播,並得到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廣泛認同和響應。

英國前財相歐思邦。(Getty Images)

我相信,主要在未來的共建「一帶一路」歷程中,只要我國能夠給予外國友人提供更多、更好的平台去講好「一帶一路」的故事,將完全有助於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真實有效地向世界傳播中國聲音,呈現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現實,展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所積澱的文明智慧和燦爛文化,介紹我國在新時代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追求人類和平與共同發展併為此作出更大貢獻的決心和意願。

問:一帶一路建設對於中國式現代化可以發揮什麼作用?

梁海明: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隨着黨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與「一帶一路」建設深度緊密互動,彼此助力成就,將共同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世界作出重大歷史性貢獻,為人類進步和世界發展的歷史進程提供重要的方向性參考。

中國式現代化作為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正在打破西方現代化的壟斷,鼓勵更多國家走符合自身國情的現代化道路,成就世界的多樣性。各合作伙伴國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擴展了彼此間經濟的融合,促進了彼此的共同繁榮。

而且,中國式現代化同「一帶一路」更加有深度、全方位、立體化的融合,不僅將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經濟長期健康發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操作模式和實現路徑,也將為中國的發展提供更大的助力。

尤其是,隨着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召開,將要吹響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立足新發展階段、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佈局的號角和行動指南!也顯示出,中國式現代化與「一帶一路」的融合發展,不僅將為共建國家的發展帶來巨大機遇,也將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更為宏闊的全球平台與場景。

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媒體中心擺放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的多國語文版本。(Reuters)

具體而言,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方面,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下,環球經濟遭受重大衝擊!舉辦第三屆論壇,一是將為國際合作開闢了新方向;二是要為世界經濟增長挖掘了新動力;三是要為各國關係發展搭建了新平台。

在中國方面,一是將推動國內各部門、各地方進一步積極踐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有關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等的發展理念,更加主動擴大對外開放水平,出台更多實實在在的政策舉措。

二是將推動中國的企業、金融機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一步開展對接合作,進一步推動一大批重大項目、「小而美」項目落地生根,造福更多沿線各國民眾。

三是將推動中國的智庫、媒體更多為「一帶一路」建言獻策,貢獻寶貴智慧。以及推動各條線上的工作相互借力,凝聚成「一帶一路」建設的強大動力,也為國內發展和全方位改革開放注入了新動能。

四是將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區域發展戰略與「一帶一路」建設更加緊密結合起來,與沿海開放、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沿邊開發開放聯動起來,形成全方位的開放格局和東中西聯動發展的大好局面。

問:未來十年「一帶一路」有何前景?

梁海明:過去10年,「一帶一路」倡議改變了國際遊戲規則,為維護多邊主義貢獻力量,也為發展中國家創造了更好的發展條件,更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了中國的發展模式和中國的發展經驗。由於「一帶一路」給全球經濟發展帶來希望和新發展道路,因此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公共產品。

因此,當前世界已有超過3/4的國家參與共建「一帶一路」,這些國家用實際行動對「一帶一路」投出贊成票、信任票,以及對共建「一帶一路」前景充滿希望!

北京一個巴士站的一帶一路海報。(Reuters)

世界銀行此前還發布了《「一帶一路」經濟學》報告,表示「一帶一路」建設將使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實際收入增長1.2%-3.4%,全球實際收入增長0.7%-2.9%,從而促進實現共同繁榮,共建"一帶一路"使參與方貿易增加4.1%,外資增加4.97%,使低收入國家GDP增加3.4%。據測算,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每年將為全球產生1.6萬億美元收益,佔全球GDP的1.3%。從2015-2030年,760萬人將因此擺脱絕對貧困,3200萬人將擺脱中度貧困。

10年對於共建「一帶一路」來說不過是一個開始。許多重要的基礎設施才剛剛建成,還要在日後長久的歲月中逐步發揮經濟和社會效應。在未來10年,共建「一帶一路」將擁有更加美好的前景。

一是進一步幫助「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實現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和國際連通將形成一種有形的公共產品,對於可持續的發展和連接具有關鍵價值。在未來10年,中國將繼續結合自身的發展經驗和技術優勢,支持、幫助全球發展中國家建設大批交通基建項目,幫助這些國家實現互聯互通,嵌入全球價值鏈分工,從而有效分享全球經濟的發展紅利、避免再次陷入被邊緣化的風險。

相信未來10年,中國繼續向世界越來越展現、發揮在互聯互通中,尤其是跨境交通基建的中國速度、中國智慧、中國技術,隨着跨境交通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顯著提升互聯互通水平,將沿線產業鏈、價值鏈凝結成緊密的生產和貿易網絡,為「一大一路」沿線乃至全球經貿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是為「一帶一路」建設更多「小而美」的合作項目。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既要有基礎設施的「硬聯通」、規則標準的「軟聯通」,也要共建各個國家人民的「心聯通」。對於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人民來說,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不是口號和傳說,而是水和電、路和橋,是增加的收入、改善的生活,是看得見、摸得着的成功實踐和精彩現實。未來更多「小而美」的項目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落地生根,造福更多沿線各國民眾。將越來越讓「一帶一路」充滿人情味。

10月16日,各國領袖陸續抵達北京參加「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圖為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Joko Widodo)及其妻子。(Reuters)

三是將進行越來越多的「第三方市場合作」。過去10年,在基建項目中,中國與西方國家展開了「第三方市場合作」,例如,在歐盟國家克羅地亞的佩列沙茨大橋在建造過程中,獲得大橋承包權的中國企業,先後攜手歐盟的18家設計諮詢公司、45家施工企業及112家來自克羅地亞、德國、波蘭等國的全球設備、材料供應商參與大橋的建設。這既證明中國企業的基建實力水平,已經得到歐盟發達國家的承認和支持,也再次證明中國與歐盟國家的合作,是公開透明、互利共贏的,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歐盟國家基建項目來自中國,長遠地造福於歐盟國家的企業和民眾。尤其是重要的是,這也證明了中國企業真正實現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深化國際產能合作,積極與有關國家企業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取得各施所長、各得其所、多方共贏的良好成效。

在未來10年,中國將進一步展開「第三方市場合作」,對國際上任何有利於加強互聯互通、實現共同發展的合作倡議和基建項目均持開放態度,中國也希望國際上所有的合作和項目,都能結出更多互利共贏的碩果!

而且,中國與歐洲乃至西方發達國家深化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不僅是對國際合作模式的新突破,更深刻切合當前國際經濟形勢下不同發展階段國家、區域的發展訴求,將為推動全球各國、區域開展多邊合作提供了新的範本。相信未來的第三方市場合作,在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下,各方繼可開拓新的市場,更可實現優勢互補,多方共贏,此舉對於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