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南北截斷 以色列的圍城策略能帶來最終的勝利嗎?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踏入11月3日,以色列針對加沙的地面進攻已近一周之期。相較於上萬軍人規模的大型進犯,以色列國防軍採取了較為保守的策略,從西北沿岸、北部拜特哈嫩(Beit Hanoun)以及加沙河以北、加沙城以南一帶三面進軍加沙,形成對加沙城的三面圍攻之勢,將加沙一分為二。總參謀長哈萊維(Herzi Halevi)2日就聲言以軍已完成對於加沙城的包圍,正在深化城內的地面進攻,而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亦稱戰役已達高點。

自10月7日哈馬斯(Hamas)發動越境襲擊,殺害近1,400名以色列平民之後,以色列對加沙的非直接炮轟已造成超過九千人死,相當於加沙人口的接近0.4%,當中超過三分之一是兒童。

為了避免加沙人道災難引發更上一層樓的國際壓力,以及降低以軍自身的損失,以軍的策略似乎是要將死傷慘重的城市交火盡量減少,改以分割哈馬斯武裝和圍城策略制勝。目前,以色列雖然已容許了累計超過250架次的人道援助貨車進入加沙,卻一直阻止燃料流入。其目的就是要圍封藏身地道的哈馬斯武裝份子,讓他們在能源耗盡之際不得不離開地道(按:地道需要使用照明、通風等設備),從而更容易被以軍清剿,減少地道戰的人員傷亡。

截至11月2日的加沙形勢圖:圖中淺藍和深藍部份為以軍在加沙北部的行軍地區,灰色部份為人口密集地帶。(ISW)

如果以軍能完成對於加沙城的包圍,確保從南方拉法(Rafah)口岸輸入的物資不會流入加沙北部,以軍甚至可能可以開放更多人道物資和燃料進入南部,改善當地人道狀況,減低國際壓力,並同時誘使未肯聽從以色列呼籲撤離加沙北部的大約三分之一當地人口經以軍安排南移,讓以軍在加沙北部能更無後顧之憂地對付哈馬斯份子。

當然,這一種圍城策略並不能完全避免城市交火,也不能避免殺傷平民--事實上,以軍稱用以殺害哈馬斯高層的賈巴利亞(Jabalia)難民營空襲已再次引來國際聲討;聯合國也因為以軍對加沙北部的地面封鎖而停止了人道援助的輸送,危及尚逗留該城的30餘萬平民。但相較於大規模的地面進攻,這已是較能避免平民和以軍傷亡的做法。

2023年11月1日,加沙北部的賈巴利亞(Jabalia)難民營遭空襲後成為廢墟。(Reuters)

經過一周行軍之後,以軍死亡人數大約為20人。哈馬斯雖有反抗,卻未能阻礙以軍在地面上長驅直進,對加沙城形成包圍之勢,割裂哈馬斯的南北連接。這確實顯示出,經歷過10月7日前的嚴重情報失誤之後,以色列的安全部門似乎已重新從安逸中甦醒過來,在策劃到執行,都恢復了其專業性。

短期內能阻礙以軍行動的,大概就只有國際壓力和衝突擴大的風險。

區內國家對於以軍的地面進攻,依然停留在「出口術」的層次。在美國的外交保護之下,聯合國的外交場合也只淪為各方舌戰的舞台。雖然拜登(Joe Biden)當局對以色列「自衛權」的一面倒支持已經讓國務院的官員將內部爭議升級到在《外交政策》期刊上筆伐拜登政府的層次,而拜登也因其挺以立場在民調上喪失超過40個百分點的阿拉伯裔美國選民支持,但拜登的立場只軟化至呼籲落實人道物資輸入所必需的「暫時休戰」的級別,並沒有緩減美國對以色列的軍事支持。

11月3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再次訪問以色列。(Reuters)

至於衝突擴大的風險,一周交火之後,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黨和也門胡塞組織都不斷加大對於以色列的攻擊,不過前者的攻擊依然未有深入以色列境內,絕大部份集中在以、黎邊境早已撤離平民的地區,後者則與以色列本土相隔超過1,500公里,實質威脅有限。

這些伊朗支持的「反抗軸心」組織會否越過「象徵性」攻擊的界線,我們大概可在黎巴嫩真主黨領袖納斯魯拉(Sayyed Hassan Nasrallah)將於當地時間3日下午3時發表的加沙戰後首場演說中窺見一二。

截至11月2日的以色列北部形勢圖:圖中方格地區為以色列北部的民眾疏散區。(ISW)

不過,無論真主黨會否在以色列北部打開新戰線,其長近一個月的「遲疑」已讓以軍做足了準備,真主黨的潛在攻擊不太可能直接影響以軍在加沙的部署。相較之下,真主黨則要顧及黎巴嫩的國內民情--近日有真主黨媒體的民調就顯示有68%黎巴嫩民眾反對與以色列全面開戰,支持有限度施壓以軍的行動的比例則有52%。

如果國際壓力和衝突擴大的情勢不再升溫,以色列的圍城策略將有望達成大舉清掃加沙哈馬斯勢力的目標。我們不難想像以軍以月計的時間緩慢地逐區清掃加沙城內的哈馬斯成員,繼而(在平民人口人減的城市中)落實臨時佔領,以從以色列輸入的物資作利誘,容讓加沙人經以軍檢查之後重返北部,再在加沙南部重演北部的圍城策略。

這個如意算盤落到實處當然不會像紙上談兵般完美,卻並非沒有成功的可能。

但以色列軍事策略即使能成功清除哈馬斯的軍事實力,最終的勝利也不會輕易到來。畢竟,哈馬斯只是以巴衝突的癥狀而非病因。治標不治本的軍事勝利始終不能長久。而治本所需要的,是政治,而不是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