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將晤拜登 中美用「一點一滴」紓緩「硬骨頭」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備受矚目的中美元首峰會即將召開,雙方官員和國內媒體連日來加大火力發聲,既為「習拜會」暖場,也為各自的議程造勢。

美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週末受訪時,強調總統拜登(Joe Biden)要通過習拜會恢復中美軍事溝通渠道,並稱這是「首要議程」,符合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

中國外交部的說辭則非常有中國特色——宏大且充滿使命感。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說,兩國元首將就事關中美關係的「戰略性、全局性、方向性問題」以及事關「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大問題深入溝通」。她也強調,中國不懼怕競爭,但是反對以競爭定義中美關係。

兩個大國對雙邊關係的認知差異已十分清楚。美國把恢復中美軍事溝通列為習拜會首要議程,目的類似於拜登2022年11月在峇里島(Bali)會見習近平前就一直呼籲的建立護欄(Guardrails),即明確競爭規則以避免中美滑向衝突。中國則根本反對以競爭定義中美關係,認為中美關係應該是「互相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而不是設定競爭為前提再加護欄。

將這個差異放到具體事項中觀察,美國對中國一再拒絕恢復軍事溝通渠道不解與不滿,但中國卻認為加護欄等於讓美國可以更無顧忌到中國周邊海域耀武揚威。

從峇里島兜兜轉轉來到三藩市,習拜本週仍面對同樣的問題:如何設法防止中美關係脫軌失控。

中美的本質立場不會有變化,美國的政治環境尤其不允許拜登對中國多做讓步。元首見面的最大效用因此是改善氣氛,再以部份舉措積累小善意,至少讓中美關係止跌,像中國駐美大使謝鋒11月9日在「香港中美論壇」上說的,「從一點一滴做起」「為中美關係穩下來、好起來添磚加瓦」。

中美關係:圖為2022年11月14日,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尼峇里島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舉行場邊會面。(Reuters)

從貿易到科技、從台海到南海、從朝鮮到烏克蘭到以巴,習拜三藩市會晤有許多議題要談,但最難啃的「硬骨頭」是什麼,能做的「點滴」又有哪些?這裏列下最重要的幾個:

一、重啟軍事溝通渠道

這點沙利文已說得很明白,沙利文還提出應該在包括戰術和作戰等各個層面恢復兩國高級國防官員之間的軍事熱線聯繫。隨着被美國制裁的中國防長李尚福近期被免職,中美進行防長級對話的障礙似乎少一個。

不過,中國未必會直接接受這道軍事「護欄」,因為美國沒有改變對中美關係的定位。較可能的結果是中國低調、非機制性地恢復部份軍事對話,比如2022年8月中旬美軍印太司令阿奎利諾(John Aquilino)已在斐濟會見中共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副參謀長徐起零。當中美關係氣氛不佳時,中國就不對話。

二、台灣問題

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尤其台灣大選在即北京更不會掉以輕心。中國將要求美國把不支持台獨、不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承諾落到實處。

美國預計會重申其「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但也會繼續就北京對台「脅迫性」和「激進」動作表達關切,也會繼續對台售武。在這個問題上,雙方其實難有實質交集。

三、科技戰、公平貿易和中國的發展權利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時代啟動的對華懲罰性關稅和科技戰,至今仍未暫緩,拜登政府2022年10月又祭出對先進計算和半導體製造的出口管制措施,2023年再加碼。美國官員也表明,拜登會對習近平提出「公平貿易」訴求,要求中國擴大市場准入。

在中國看來,美國才應該切實尊重中國的合理關切和正當的發展權利,指責美國的作為是「典型的霸權主義」。不過,中國估計也不指望關稅會取消,美國的半導體制裁會鬆勁。

但科技戰也傷害美國企業的利益,因此美國估計會留有空間讓一些企業繞開出口禁令,像美國半導體企業英偉達(Nvidia / NVDA,又譯輝達)專為中國市場設計晶片就是一例。這也算是避免緊張加劇的間接方法。

四、聯手打擊芬太尼

最新消息稱,中美將在習拜會後宣布合作,中國將制止中國產的鴉片類毒品芬太尼(Fentanly)和原料流入美國,換取美國解除對中國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的限制。

打擊芬太尼出口對中國來說不是敏感問題,但中國反對美國一面把中國視為頭號戰略競爭對手,一面又主導在哪些領域合作。如果習拜會能在芬太尼上取得突破,也是中美彼此做出妥協,尋求改善關係的積極訊號。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