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海、反攻、動員、軍備與財源:烏克蘭熬得過2024嗎?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本年是烏克蘭首次將聖誕節由東正教曆法的1月7日改為西方主流的12月25日。經歷半年反攻失敗,在「新」聖誕節來臨的前後,烏克蘭卻突然「捷報」連連。

12月22日,烏克蘭空軍聲稱在南部前線擊落三架Su-34戰鬥轟炸機。

12月24日,烏克蘭的消息亦指烏方分別在俄控亞速海港口大城馬里烏波爾(Mariupol)附近和黑海西部一帶擊落了另一架Su-34和一架Su-30戰鬥機。

12月26日,烏克蘭空軍聲稱在克里米亞南部港口奧多西亞鎮(Feodosia)毀滅了一艘長112米的登陸艦「新切爾卡斯克」號(Novocherkassk)。

克里米亞南部港口奧多西亞鎮(Feodosia)的位置。(Reuters)

俄羅斯官方至今未有肯定或否定上述戰機被擊落的消息,不過有親俄羅斯空軍的Telegram頻道已承認22日的損失,卻否認24日有戰機被擊落。而對於「新切爾卡斯克」號,俄方則承認該登陸艦受到烏克蘭空軍攻擊破壞,造成了一人死亡、多座建築物受損。

另一方面,俄軍25日宣布在烏東頓涅斯克州(Donetsk)奪得了戰前人口約九千的小城馬林卡(Marinka)。烏方首先否認,但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扎盧日內(Valery Zaluzhny)在26日的一場記者會上(按:這是他2022年2月開戰以來的首場記者會),就承認烏軍已大體從馬林卡撤退,正在周邊準備防線。

此等形勢發展,顯示出俄烏戰爭的變與不變。

消耗戰大勢中的小變局

不變者,是俄烏雙方依然處於一場消耗戰之中,除非雙方突然作出重大策略改變,否則要走出消耗戰、重拾機動戰動能十分困難。烏軍對於俄方空、海軍資產的破壞(若然屬實),無疑只是一種軍力消耗;而馬林卡本身也並非有任何重大戰略重要性的地點,跟烏克蘭本年多線反攻只得寸進的情況類似。

烏克蘭聲稱擊落的Su-34戰鬥轟炸機。(Reuters)

變者,則是烏克蘭似乎找到了對付俄羅斯空軍威脅的戰術轉變,而且還能夠繼續在沒有海軍的情況下繼續削弱俄羅斯黑海艦隊對黑海的控制能力。同時,經過2023年下半年大體處於守勢之後,俄軍也明顯重新奪回陸上攻防的主動權。

在6月初以來的烏克蘭反攻中,除了地雷陣、無人機、電子戰之外,烏軍面對的一大難題就是俄羅斯戰鬥機在超出烏軍視距的範圍(按:可達數十公里外)利用裝配了滑翔裝置的非導引炸彈向烏軍作出攻擊,而Su-34戰鬥轟炸機則是俄軍常用於發動此等滑翔炸彈的平台。

雖然烏軍並沒有明言他們是用什麼武器將上述俄軍戰機擊落(按:有分析猜測是美製的愛國者導彈防禦系統,如果屬實,這將是一種罕見用法),但此等情勢大概反映出烏克蘭在空防戰術中已經作出了一定的轉變,並且能一定程度有效抵抗視距外的滑翔炸彈攻擊。

12月24日,基輔民眾到教堂參與平安夜儀式。(Reuters)

然而,這只是一種戰術上的進展,本身不能改變戰爭形勢。

烏軍對於黑海艦隊的攻擊,一直以來都存在。雖然烏克蘭並沒有海軍,卻慣常使用無人艇和無人機對黑海艦隊作出攻擊。俄羅斯黑海艦隊當中的不少軍艦早已撤出了克里米亞的塞瓦斯托波爾港(Sevastopol)黑海艦隊總部,而遷往俄羅斯本土上的新羅西斯克港(Novorossiysk)。在俄羅斯7月退出黑海糧食協議之後,黑海艦隊也未能對烏克蘭單方面在黑海西岸重建的黑海糧船航道構成武力威脅。

2021年的「新切爾卡斯克」號照片。(Reuters)

我們可以預期,在陸上反攻的失敗之外,黑海依然會是烏方軍事行動的亮點——這次被攻擊的登陸艦,在俄烏戰爭爆發以來,通常被用作貨物運輸,外界盛傳「新切爾卡斯克」號上載有來自伊朗的彈藥。

然而,削弱黑海艦隊即便對烏克蘭有利,卻無法在根本上扭轉烏軍陸上無力反攻的形勢,並不能有效推進烏克蘭奪回領土的目標。

[以下是網上流傳的「新切爾卡斯克」號爆炸影片]

在反攻失敗後,烏克蘭已將前線部署由攻轉守。踏入2024年後,這種策略轉變恐怕也只能持續下去。

動員困難

正如烏軍總司令扎盧日內月前所言,烏克蘭戰場上的消耗戰長遠對俄羅斯有利。這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烏克蘭少俄羅斯三四倍的人力,二是烏克蘭幾乎單靠西方援助的財力和軍備。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上周就表明軍方要求動員近50萬人,而與澤連斯基似有不和的扎盧日內26日則表示軍方並沒有要求50萬人,卻真的需要新的人力補足人員損失和未來損失,以及在役軍人的輪替和潛在退役安排。

與戰爭初期不同,如今烏克蘭願意主動投軍衛國的人數已大不如前,不少西方媒體都有報道合資格男性被迫徵召入伍的消息。25日,烏克蘭國會就公布了將徵兵年齡由27歲下調到25歲的立法草案。

12月26日,烏軍總司令扎盧日內在基輔舉行2022年2月開戰以來首場記者會。(Reuters)

如果烏克蘭未能動員足夠軍人上前線,又或者因為嚴格的動員而引發政治動盪的話,烏克蘭有可能就要開始考慮割地求和,甚至放棄加入北約的目標。(按:《紐約時報》日前就報道指普京已透過各種途徑向西方傳達其對「就地停火」持開放態度。)

西方援助未完

西方援助能否持續,也是另一個大問題。雖然12月以來,美國民主、共和兩黨未能達成拖延良久的新一輪援烏撥款協議,歐盟的四年500億歐元財政援助也被匈牙利否決掉,但踏入2024年,烏克蘭依然可以期待得到歐美一定程度的軍事或財政支援。

在德國,其2024年的財政預算就倍增了其對烏軍援到80億歐元的水平。同時,面對匈牙利總理歐爾班(Viktor Orban)的獨力反對,歐盟正討論提出由其他國家作出保證再由歐盟委員會借款200億歐元援烏的做法,繞過歐爾班的否決權。由於歐爾班的現實考慮是要解封歐盟扣起的對匈援助,2024年1月歐盟再議500億歐元援烏之際,歐爾班可能會放行。因此,來自歐洲的援助將能持續。

12月19日,澤連斯基舉行記者會。(Reuters)

而在美國,拜登當局正同參議院共和黨人談判援烏撥款與美墨邊境政策的交換條件,由於國會兩院其實都有支持援助烏克蘭的大多數,只因眾議院部份「疑烏」共和黨議員掌握了關鍵少數而導致其共和黨籍議長不敢將撥烏法案送交大會表決。如果眾議院的阻礙能除,美國的軍事援助將能維持。唯一的潛在變故,只在於共和黨人會不會為了在大選年保證拜登敗選,而故意製造條件讓俄羅斯在烏克蘭取得勝利。

俄烏戰爭打了22個月,形勢起伏不定,我們不能單憑現況來推斷戰爭結局。

戰爭預期的起伏

2022年2月24日開戰之初,人們認定烏克蘭必敗,美方也打定輸數,準備好支持烏克蘭人打遊擊戰。3月,人們卻發現俄軍過度高估自身實力。4月俄軍退出基輔戰線,集中烏東。5、6月,俄軍在烏東進展連連,以超高火力壓倒了烏軍,人們開始認為烏軍敗退只是時間問題。

同年7月之後,美國海馬斯多管火箭砲在戰場上大派用場,最終導致烏克蘭9月奪回東北哈爾科夫州(Kharkiv)和11月奪回南部赫爾松市(Kherson)。此後,人們則認為俄羅斯敗退只是時間問題。

經過冬天,歐美在2023年大增對烏軍援,但烏克蘭6月發動的反攻卻極為緩慢,在沒有有力空軍配合之下,也難以使用聯合兵種作戰推進,最終淡然告終。反觀普京一方面壓下了瓦格納集團的兵變,另一方面在戰爭科技和生產方面都大有長進,超乎西方預期,反而逐漸在戰場上轉守為攻。

踏入年末,看到歐美援烏遇阻,人們又開始認為普京已經掌握了形勢,長期戰鬥下去,將會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這種判斷看似不錯。不過,如果單看2024年的發展,而不往更長遠看,烏克蘭縱然凶險四伏,卻並非沒有守住戰局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