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華情報網被指連根拔起 中美隱蔽戰線較量暗流湧動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華爾街日報》援引多名現任和前任美國官員的消息報道稱,儘管美國中央情報局將中國視作其頭號情報目標,但自2012年美國在中國的情報網絡遭到毀滅性打擊後,美國近十年來仍未能有效重建在華情報網絡。

報道援引一名美國前高級官員的話稱,2000年代初,中情局的分析人員開始頻繁地對中國的經濟和軍事能力發出警告。但隨着中國國家安全機關依法對危害國家安全和利益的組織及人員展開行動,美國在中國的情報網絡遭到嚴重破壞。「可怕,可怕,太可怕了。」這名官員在談及情報網絡被毀時仍心有餘悸:「而且我懷疑(情報網絡)自那以後是否能夠有很大程度的恢復。」

值得一提的是,幾個月前,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還信誓旦旦地表示,美國在中國情報網絡的「重建工作」已經取得進展。結果,美媒這篇報道直指重建工作並不順利,顯然拆了他的台。

早在2017年中國公佈《國家情報法》草案後,外媒就曾有一輪炒作,援引一些語焉不詳的「消息人士」聲稱,中國用了2年的時間逐步搗毀了美國在中國建立起來的間諜網絡,讓美國情報部門蒙受了數十年以來的最大損失。但對於消息的真實性,中美一直都是不置可否的態度,沒有在官方層面上予以證實。但眼下,「重建」成為美國在華情報工作的高頻詞彙,已經足以說明很多。中美在隱蔽戰線的較量,也比我們想像中要激烈很多。

圖為美國當地時間11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拜登在加州斐洛里莊園舉行中美元首會晤。(新華社)

如今根據《華爾街日報》的說法,中情局雖然吃了不少虧,但依然不甘心,正在暗地裏進行改革,把戰略目標從「監聽全世界保障美國安全」,轉向為可能的「大國衝突」做準備,確保把行政資源都往中國這邊集中。其實當務之急,應要加強針對中國的情報人力網絡。本來,這一調整已經在按照計劃進行,但是先後爆發的俄烏衝突和巴以衝突,都極大地分散了拜登政府的注意力。

美國情報系統為了這兩個地區熱點,忙得不可開交。但也暴露出的現實情況就是,美國並不真正具備可以適用於全球各處的情報收集能力。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美國國際影響力的下降,沒法走到哪,就能靠三言兩語收買人心了。

對於中情局來說,相比起來,從俄羅斯獲得情報似乎更多。至少他們在俄烏衝突爆發之前,就已經知道,俄羅斯會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而且當初普里戈任「兵變」,中情局這邊也及時獲取了相關情報。甚至之前俄烏衝突陷入僵局時,伯恩斯立刻安排中情局,要他們當着俄羅斯的面,大張旗鼓地發展線人。俄羅斯駐美國大使就曾抱怨說,不少俄羅斯使館的工作人員都收到了「勸降」短訊。

但這些手段,在中國這邊反而收效甚微,也讓已經形成路徑依賴的中情局,產生了一些挫敗感。有前任安全部門的官員就爆料說,目前,美國在中國最主要的情報來源,手段跟以前沒什麼變化,依然是上不得台面的通信監聽。至於線下發展間諜,風險已經大大提升。

2023年2月2日,美國指中國一個間諜氣球侵犯領空,不過中國稱其為民用飛艇,因不可抗力而飛入當地。圖為當天在美國上空飄流的中國製觀察氣球。(Reuters)

確實,隨着時代發展,中美關係的重新定義,兩國在情報層面的交鋒,自然也要「更新換代」。三年時間裏,中情局多次提高中國任務的優先級別,把相關的預算資源增加了一倍還多,又把所謂的「中國任務中心」,確立為CIA內部唯一的單一國家任務中心,但這些究竟有沒有充分轉化為情報搜集能力,可能只有中情局自己知道了。

《華爾街日報》報道也聲稱,中情局等美國情報機構對此投入大量資源,奈何「美國間諜在中國幾乎失明」,這導致華盛頓對中國在包括台灣問題等關鍵安全議題上的戰略意圖知之甚少。甚至有高級情報官員乾脆挑明說了,哪怕他看過不少機密報告,但仍然無法了解中方的計劃和意圖。

但情報戰,就是一條隱秘戰線,事實上任何時候都會存在,特別是如今中美關係的大背景之下,只可能更加風聲鶴唳。相信美國也會逐步淘汰舊式的情報戰術,採用更新穎、更隱蔽的滲透方式,所以國家安全工作,一刻也放鬆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