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為何放棄加入金磚? 對於新總統米萊不必太認真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12月29日是2023年最後一個政府工作日。阿根廷政府當日發布早在22日交予金磚五國的信件,信中表明阿根廷現時加入金磚國家組織(BRICS)並不適合,稱其外交政策與前屆政府有甚多分歧。立場屬極右自由至上主義、12月10日才宣誓就職的阿根廷新總統米萊(Javier Milei)向來高調親美、親以色列,其正式決定放棄加入被視為與中國關係密切的金磚並不讓人意外。

交涉無果?

早在11月底米萊在次輪投票中勝出之後,中國駐阿根廷大使王衛已迅速跟當時的候任外交部長蒙迪諾(Diana Mondino)見面,其後米萊本人公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給他的私人信件西班牙文譯文,對習近平高舉中阿「共同利益」的來信表示感謝。

雖然中方向選舉期間曾表明不會與共產主義國家(按:對競選期間的米萊而言,這包括中國和巴西)商談的米萊表達了善意,但準外長蒙迪諾到12月初就在社交媒體上公開表示不會加入金磚。

其後,中方應阿根廷邀請,派出國家主席習近平特使、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武維華到布宜諾斯艾利斯出席12月10日米萊的就職儀式,並於翌日同王衛一起會見了米萊。米萊其後向中國回信,阿根廷媒體稱信中有提到中國和阿根廷之間的貨幣互換協議——其時阿根廷向國際貨幣基金姐組織(IMF)的貸款其中一個還款期限將至。

之後,中方官員也跟米萊提名的阿根廷央行行長(按:雖然米萊競選期間曾表示要廢除央行、全面美元化),以及其經濟部長卡普托(Luis Caputo)見面。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有親自出席米萊的就職儀式。(Reuters)

最終,中阿雙方似乎並沒有就貨幣互換協議以及加入金磚的相關議題取得進展。到12月14日,路透社已報道米萊當局已經跟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開發銀行(CAF)達成貸款協議,讓阿根廷可以如期在12月21日向IMF還款。

12月19日,,阿根廷媒體透露中方暫停了跟阿根廷之間的貸幣互換協議,並稱北京此前一天已把王衛召回北京。而阿根廷放棄加入金磚的信件則出自22日。

對於「阿根廷放棄加入金磚」,人們普遍將之解讀為中國在2023年8月南非金磚國家峰會「擴容」團結全球南方國家的行動的一種挫折。當時,金磚五國決定邀請阿聯酋、沙特、伊朗、阿根廷、埃及、埃塞俄比亞六國加入金磚。

不過,換個角度來看,米萊放棄加入金磚,只是一種符號意義大於實際意義的動作,其對華態度以至其右翼自由至上主義的取態,在其當選之後已大幅減弱。外長蒙迪諾已經表明不會放棄同中國、巴西的外交往來(兩者分別是阿根廷的第一和第二大貿易夥伴)。米萊上任後已迅速任命了新的駐華大使;其送交金磚五國的信件亦表明希望同各國深化雙邊關係和增加貿易和投資交往,表示希望同金磚五國領袖見面;而米萊提出的外國企業投資稅務優惠也將會擴展到中國。

12月10日,米萊宣誓就職總統後向支持者發表講話。(Reuters)

在競選期間,人們擔心米萊上台之後會胡作非為。但其當選後所任命的人物皆以傳統右翼為多。例如是經濟部長卡普托就是前總統馬克里(Mauricio Macri)所屬的「合力改變」(Juntos por el Cambio)黨人,央行行長人選鮑西利(Santiago Bausili)亦是馬克里2015至2019年任內的財政部長。

「休克療法」的冒險

當然,米萊上台之後迅速推動「休克療法」式的經濟改革,馬上將阿根廷比索貶值一半(但其匯率依然低於黑市),並宣布為期兩年的經濟緊急狀態,以總統法令的方式提出超過300項措施,從放寬對於食品零售商的管控到放寬外匯使用,從推動國有企業私有化至放寬成藥管制,從削減勞工保障到限制僱員罷工,都一應俱全。

阿根廷的工會已經動員反抗,但示威規模並未有達到足夠讓米萊擔心的水平。而米萊當局的安全部門官員也對示威作出了嚴厲對付的警告,似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嚇作用。

12月29日,米萊的經濟緊急狀態正式生效,有示威者聚集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街頭抗議其經濟改革。(Reuters)

年關將盡之際,米萊也向國會送交了600多條的改革法案,要求國會啟動由12月26日至1月31日的特別會期審議,以助阿根廷迅速推動改革。該法案包括將米萊此前宣布的經濟緊急狀態合法化、廢除初選制、加強針對各式示威相關罪行的刑罰、保障自衛權和加強警權、列明可被私有化的國有企業、容許未經申報的財產合法化、修改石油工業相關政策(如政府不會限價等),並向總統暫時交出更多有關稅務、退休金、安全等項目的立法權力。

米萊當局表明希望在2024年就能把政府赤字歸零(本來赤字大約為GDP的5%),因而大減政府規模、削減電力和交通津貼、削減對地方政府的撥款等,同時暫時提高進口稅,以及提高食物卡價值等福利以助最有需要的人應急。

由於米萊所屬的政黨在巴西眾議院的257席中只得40席,在參議院72席中只得7席,即使有傳統右翼「合力改變」支持,也不足半數,因此,以1983年軍政府下台後最高得票率(56%)當選的米萊,正希望藉民意向國會施壓,表明如果國會不願意通過他的改革法案的話,將會訴諸(沒有法律約束力的)公投。

[以下:電鋸是米萊改革經濟的代表符號,他經常拿起電鋸出席競選活動。]

米萊的「瘋狂」經濟改革,以至選民對他的支持,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阿根廷經濟可算是延續了百多年的悲劇,百年前其人均GDP曾比德國、法國都要高,如今卻落後他們好幾倍,由先進國家倒退成發展中國家。據統計,其經濟負增長與正增長年數的比例,自1950年以來,比戰亂頻生的伊拉克、蘇丹還要差,如今也是IMF成立以來的最大受助國。更不用說阿根廷動輒超過100%的通脹率。

米萊早已表明其休克療法將會帶來經濟陣痛,但選民對於陣痛的忍受程度有限,而這場陣痛也有可能變成長痛。此刻的街頭示威還沒有威脅到米萊,但如果米萊的新政未見成效,數個月後的境況將會非常不一樣。

在危機四伏的經濟改革急行軍之中,米萊的外交政策只會停留在符號意義的層面,絕對不敢做出真的會負面影響到阿根廷經濟的事。放棄加入金磚,正是其中一例。我們對此不必作出太過認真的外交解讀——這只是左、右意識形態對立向來激烈的拉丁美洲的政治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