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當選對中國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拜登連任的中美關係仍會崎嶇不平但走勢會更可預期。特朗普不按常理出牌,捉摸不定的路數更容易讓北京誤判。

美國民主、共和兩黨開年迎來總統大選初選季,路透社/易普索1月25日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前總統特朗普( Donald Trump)目前正以40%支持度、領先現任總統拜登(Joe Biden)六個百分點。被中國網民稱為「川建國」和「拜振華」的兩名政壇老人年底可能再次對決,重演四年前的白宮爭奪戰。情緒化疊加商人個性的特朗普如若班師回朝,對中國是喜是憂,目前尚不好下結論,但確實有利有弊。

上一屆美國總統大選,就有部分中國輿論公開表示希望特朗普連任,因為他「讓美國顯得特別奇葩、招人恨」,手下有「像(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這樣瘋狂的人」,讓中國人民「更加團結」。

從事後的發展來看,戰勝特朗普的拜登,以老練外交手腕讓美國變得不那麼招人恨,過去四年讓中國的外部環境繼續複雜嚴峻。

拜登在選舉民調中落後予特朗普。(REUTERS)

高舉價值外交大旗的拜登,2021年初上台隨即摒棄特朗普時代美國優先、孤立內視的外交政策,將與中國的全面戰略競爭作為最優先事項。

拜登並快速重建特朗普執政四年下支離破碎的盟友體系,調動小多邊機制在印太地區更全面、有組織有系統地展開對華圍堵,形成當前東海、台海、南中國海「三海聯動」的局面。

我行我素、不按規章辦事的特朗普一旦捲土重來,可以預期美國的盟友將重新受到白宮輕視,價值外交將被丟棄一旁。拜登苦心孤詣重構的軍事聯盟體系和小院高牆,也將群龍無首而成一盤散沙,美國與盟友遏制中國的共同力道勢必大打折扣。對北京而言,相信是個極大的利好。

在台灣問題上,特朗普過去半年持續以商人逐利的考量、權衡這項印太地緣政治最大風險來源。1月20日在霍士新聞節目的訪問中,對於如果北京發動攻擊、作為總統會否保衛台灣,他避而不答。特朗普還表示,回答該問題會讓他的談判處境非常糟糕,還指台灣確實拿走了美國所有的晶片業務。

這是特朗普去年7月以來、二度在相同節目中作出一樣的回應,暗示台灣的安全問題可以討價還價。這與拜登任內四度公開表示美國會派兵協防台灣、讓北京在考慮武統選項時有所顧慮,形成強烈對比。

特朗普在台灣問題上較為利益先導,1月20日在霍士新聞訪問中,被問及如果北京發動攻擊、作為總統會否保衛台灣,他避而不答。 (Reuters)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星期三(1月31日)回應特朗普拒絕表態「保衛台灣」的問題,表示美國永遠奉行「美國優先」,台灣隨時會從「棋子」變「棄子」。

被北京定性為「頑固台獨分子」「麻煩製造者」的賴清德,今年5月接任總統,兩岸的互不信任已進一步加深。美國白宮如果明年1月易主,台灣可能得因此付出更高昂的代價與特朗普交易,加速高端晶片往美國轉移的速度,以換取安全承諾。

一旦台灣在特朗普的算盤中利益漸少,不排除北京可能會考慮以更強硬的姿態和方式推進兩岸統一,也可能會嘗試與白宮交易,讓美軍在台海有事時作壁上觀,畢竟美國二戰後長期經營的軍事承諾可信度、在特朗普眼中價值不高。

同樣的情況,也可能發生在去年以來緊張不斷升級的南中國海。特朗普重掌白宮,可能會重新評估美國對保衛菲律賓堅若磐石的承諾,小馬可斯(Ferdinand Marcos Jr.)政府並可能頓失對中國強硬的底氣。

特朗普可能還會削減美軍在日韓的預算投入,甚至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再續前緣進行第四次會面,「三海聯動」的戰略也將不攻自破。一旦美國主導的聯盟體系弱化,中國也會有更多空間在國際與區域事務中發揮影響力。

不過,特朗普如二度入主白宮,對中國也不是一面倒的好消息。

對華鷹派人士大概率將在國家安全和經濟領域被特朗普委以重任,包括中美貿易戰的設計師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親台的蓬佩奧等可能回鍋。屆時中國最惠國待遇還可能被取消,導致中國輸美商品被加徵超過40%關稅,加速美中脱鈎之餘,科技戰和貿易戰的烈度也會進一步升級。

《華盛頓郵報》1月27日引述三名消息人士披露,特朗普已同其顧問討論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統一徵收60%關稅的可能性。這比他在中美貿易戰中、祭出最高25%的懲罰性關稅,大幅高出35個百分點,力度等同將中國商品趕出美國市場。

CNN日前報道替,在去年11月的三藩巿「習拜會」期間,習近平向拜登承諾不會幹預2024美國大選。(Reuters)

特朗普也可能在台灣問題上罔顧北京的紅線,考驗北京的耐心和定力,雙方不慎可能引發軍事衝突。

中美元首去年11月在三藩巿會晤以來,兩國已全方位恢復高級別溝通並加碼對話,走出美國眾議院前議長佩洛西前年8月訪台後的低谷。拜登連任的中美關係仍會崎嶇不平,但走勢會更可預期。

特朗普則不按常理出牌,捉摸不定的路數也更容易讓北京誤判。可預期的麻煩和難以預期的麻煩之間,對中國應該都不是好消息,各有挑戰,相信北京應該已心裏有數並做預案和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