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行為經濟學家Richard Thaler 奪諾貝爾經濟學獎

撰文:黃家欣
出版:更新: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為美國經濟塞勒(Richard H. Thaler),他因為對行為經濟學研究的貢獻而得獎。

研究理性個人經濟決策 得獎後:盡量不理性地花費奬金

塞勒生於1945年,現年72歲,現為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教授。他研究經濟與心理分析之間的關係,如何影響個人決策。他研究有限理性、社會喜好、及欠缺自我控制,對個人決策及市場表現的影響。

塞勒提出為退休金儲蓄等行為,可能讓人有更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他與另一經濟學家Shlomo Benartzi設計「明天更節約」(Save More Tomorrow)計劃,作為增加個人退休金儲蓄的方法。他的研究經常被引用,助個人認清營銷方式,避免作出壞的經濟決定。

他與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家得主、美國經濟學家席勒(Robert Shiller)同樣研究行為金融,亦曾與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家得主、以色列心理學家卡內曼(Daniel Kahneman)合作。

宣布得獎後,大會致電予塞勒,有記者問到研究心理與經濟關係的塞勒,會否「人性地」花費獎金,他回應:「我會盡量不理性地花費!」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為美國經濟Richard H. Thaler,他因為行為經濟學研究得獎。(諾貝爾獎Twitter)

過往有不少經濟學獎得主都是數學家或心理學家,卡內曼便是因為將心理學與經濟學結合研究而得獎,他特别研究在不確定狀況下決策等。席勒則是標普Case Shiller樓價指數創立人之一。

去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英裔美國學者Oliver Hart及荷蘭學者Bengt R. Holmström獲得,二人在研究合約理論的貢獻獲肯定。過往諾貝爾經濟學獎難以「貼中」,2001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獎者斯彭思教授(Michael Spence)就曾表示獎項誰屬「沒有線索,連一絲謠言也沒有。」2013年得主法馬(Eugene Fama)亦指:「因為太多人有資格獲獎,任何預測都是徒勞的。」

諾貝爾經濟學獎不是諾貝爾?
瑞典發明家諾貝爾1895年立下遺囑,每年頒發化學獎、物理學獎、文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與和平獎,並於1901年首次頒發5個獎項。至1968年,瑞典銀行為紀念諾貝爾增設「紀念諾貝爾瑞典銀行經濟學獎」,亦稱為諾貝爾經濟學獎;該獎項於1969年首次頒獎。

▲諾貝爾經濟學獎與其他諾貝爾獎不同,每年頒獎時都會有人提起這個獎的淵源。(Twitter:@ekjlofgren

關於諾貝爾經濟學獎……

自1969年以來共頒發48個諾貝爾經濟學獎。
當中有24年的經濟學獎是由一個得獎者獨得。
歷來只有1名女性曾獲獎,為2009年的Elinor Ostrom,她與Oliver E. Williamson因公共經濟治理方面的分析獲獎。
歷來最年輕得獎者為1972年獲獎的Kenneth J. Arrow,得獎時51歲。他與John Hicks因一般均衡理論及社會福利經濟分析獲獎。
歷來最年長得獎者為2007年獲獎的Leonid Hurwicz,得獎時90歲。他在得獎後只活了幾個月,2008年6月辭世。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