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協首個「組裝合成」資助房開始吊裝 上蓋工程省時至少10%

撰文:溫多娜
出版:更新:

香港房屋協會(房協)首個採用混凝土組裝合成建築法(MiC)興建的項目、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專用安置屋邨項目第一期甲的資助出售房屋,首批組裝合成組件已於本月陸續運抵香港,並正式開始吊裝,涉及300個單位,預計於2024年落成。

房協總監(工程策劃)楊啟裕指,房協的工程團隊2018年率先引入組裝合成建築法,同時響應及支持政府推動有關建築技術。首個組裝合成資助出售房屋項目的組件吊裝工作順利展開,標誌著項目踏入重要里程,於技術應用上為房協帶來寶貴經驗。

楊啟裕指,日後房協規劃其他項目時,只要項目合適及有助提升建屋效益,均會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楊啟裕又指,組裝合成建築法可縮短地盤施工時間,減少建築廢料、增加環保效益,同時有助提升工程質量和工地安全。所有組裝合成組件均統一在室內廠房生產,能有效控制質量,提高項目管理和監督效率。

平均每個單位由4個組件組成

就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資助出售房屋項目而言,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可令上蓋工程時間較傳統方法節省大約10%至15%,上蓋工程可望在大約24個月內完成。此項目所使用俗稱「盒仔」的組裝合成組件,多達13種不同類型,整幢大廈的組件數目合共1,200多個,平均每個單位由4個組件組成。

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專用安置屋邨項目共分為三期,第一期甲的資助出售房屋項目正採用混凝土組裝合成建築法興建,大廈樓高27層,住宅佔25層,落成後將提供300個資助出售房屋單位。

房協憑此項目於建造業議會舉辦的「組裝合成」建築法成就嘉許禮上榮獲兩個獎項,包括「傑出MiC項目」獎,而房協總監(工程策劃)楊啟裕更獲頒「傑出表現項目團隊成員」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