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9個新盤部署出撃 涉逾4萬伙 鐵路上蓋逾1.2萬伙待售

撰文:黃祐樺
出版:更新:

去年受疫情、股市急挫及加息三大負面因素夾擊,不少發展商延後推出新盤的步伐,全年一手成交量不足一萬伙,創紀錄新低。踏入2023年將有大量新盤有望登場,預計全港有約119個全新一手私宅項目潛在供應,合共提供約40,291伙。其中,鐵路站上蓋項目為最大供應庫,涉及7個車站、16個項目、合共逾1.2萬伙。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表示,由於部分原定去年推出的新盤延後至今年,加上今年陸續有更多新項目漸趨成熟,預測今年全港有約119個全新一手私宅項目可成為潛在供應,合共將提供約40,291伙,數量較預測2022年的34,046伙增加18.3%,創下自2005年以來的十九年最多,為期內首度重上4萬伙大關。

不過,需留意上述約4萬伙指的是條件較成熟,有機會可於年內應市的總伙數,實際推售量仍視乎發展商的部署及實際市況而定,初步估計,較貼近實際推盤量約為2萬伙。

啟德跑道區11盤列隊登場 涉逾6300伙

至於119個全新盤的分布,以鐵路站上蓋項目續成最大供應來源,涉及7個車站,共有16個項目、遍及港九新界,合共提供12,227伙,佔全港總伙數達30.3%;至於第二大的供應庫為啟德新區及跑道區,今年將有14個項目,提供8,592伙。

按地區劃分,九龍區潛在供應量超越新界區,突破1.7萬伙,較新界區多出近一成,潛在可售私樓項目共48個,總數達17,086伙,以項目及總伙數計均為三區之冠,伙數佔今年全港整體潛在供應達42.4%。

當中,主要來自啟德跑道區,有多達11個項目有機會應市,合共提供6,362伙,一條跑道已佔全九龍逾37%的潛在供應。跑道區外,啟德尚有3個項目、共2,230伙,帶動整個啟德供應有多達8,592伙。另外,九龍石硤尾巴域街項目的1,100伙,觀塘道55號的807伙等。

新界區焦點為元朗、西貢區

至於今年新界區的潛在供應項目只有28個,為全港三區中最少,涉及單位總數達15,594伙,焦點為元朗及西貢區,兩區合計已有9,925伙,佔全港比例近近25%。當中,元朗區共11個項目合共提供5,356個單位,成為全港潛在供應量第二多的分區,其中,天水圍天榮站上蓋項目第1期提供的1,393伙,洪水橋匯都1期及2期合計的1,025伙,以及元朗站南地盤The YOHO Hub第C期的939伙。

至於屯門區,年內亦有5個項目有機會登場,共計有2,836伙,最大規模為新地的NOVO LAND 2A期及2B期,各涉及929伙及729伙;路勁及深圳控股合作的管翠路18號,亦有698伙。

2023巨無霸 日出康城13期達2550伙

西貢區今年則有5個項目預備應市,其中4個位於日出康城,包括今年單一最大項目日出康城13期的2,550伙,以及已拆細的日出康城12B期及12A期,分別提供685伙及650伙,帶動整個西貢區有4,569伙潛在新盤,為全港第三多的分區。

↓↓本港潛在新盤供應一覽↓↓

+1

黃竹坑站今年料提供3050伙

港島區方面,今年亦有43個潛在項目部署登場,不過涉及單位總數只有7,611個,當中,近77%的項目均屬200伙或以下的小型新盤。

其中,南區提供4,082伙,佔港島整體53.6%。焦點為黃竹坑站上蓋港島南岸,項目的第5期為區內最大單一項目,提供1,050伙。整個黃竹坑站年內料提供3,050伙潛在供應,已佔了全港島總供應四成。

另外,中西區亦為今年港島項目選擇次多的分區,合共有17個項目成熟待推,僅次於九龍城區及南區,不少為山頂獨立屋及半山低密度豪宅等。

利嘉閣陳海潮預計,今年發展商會重新積極推盤,以「貼市價」帶起銷情。

料需以「貼市價」推盤帶起銷情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指,疫情已逐漸減退,中港兩地亦實行重新對外通關,股市亦有顯著反彈,加上美國再加息的幅度及壓力亦見放緩,均利好今年樓市,預料今年發展商會重新積極推盤,以貼市價帶起銷情。

此外,去年被扣起的購買力,加上通關後陸續回流的內地客將重新入市,有助推動今年的新盤銷情,相信各類資金,包括專才計劃下的購買力將踴躍入市置業。加上今年有不少大型新盤及鐵路上蓋項目潛在供應,他初步預期,今年一手私宅買賣登記量可較去年升約五成,至約1.5萬宗水平,而登記金額亦料相應增加49%,上試約1,680億元水平。

莊太量認為,市場未必可以消化逾4萬個新盤。

學者:恒指回升或有助帶動新盤銷情

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認為,市場上未必可以消化4萬個新盤,若今年市道好轉,或可錄得逾2萬宗新盤成交。他又指,中港兩地通關及經濟好轉,恒指有望重回2.3萬至2.4萬點水平,亦有助帶動新盤銷情。

他預計,兩地通關後,能夠吸引更多遊客以增強購買力及信心 ,從而帶動租金,零售及本港地產市道。加上,通關後會增加港幣需求及存款量,當銀行有足夠數量港幣後,或會減少定期息率,從而降低定期存款的吸引力,變相增加現金流。另外,他亦不排除從年中開始會有從外國回流的港人重新在港置業,帶動樓市需求。

不過亦有業界預期,大量新盤潛在供應推出,涵蓋細價、中價至豪宅物業,將考驗市場承接力,料發展商定價有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