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買入第一個舖持有至今 黎永滔:短炒舖位冇乜好下場

撰文:蔡偉南
出版:更新:

本港零售舖市經歷近三年寒冬,有「百億舖王」之稱的投資者黎永滔接受《香港01》專訪時表示,其個人投資組合過去一直「清一色」為舖位物業,疫情直接拖累其投資組合的市值由高位大挫約30%。他認為,息口在未來一至兩年內仍會上升,短期傾向採保守態度,不打算入市,又指未來擬調整投資組合,或加插其他物業,以減風險。

對於近年舖價大跌,造就不少人擬「撈底」短炒,向來傾向長揸舖位的黎永滔則認為,短炒與長期持有優質物業是沒有比較性,直言多年來「不少短線投資者都冇乜好下場。」

疫下舖位組合市值跌30% 息口高寧按兵不動

近年整體投資物業市場走勢向下,黎永滔預計,未來一至兩年息口仍有機會攀升,並在高位維持一段時間,故個人未有打算入市。他又指,目前投資非住宅物業的利息成本相當重,若購買工商舖,向銀行承做按揭普遍採用H加1.5厘、或H加2厘。截至2月初,滙豐銀行的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2.5厘計,實際利率高達4厘至4.5厘。

由於息口高企,黎永滔近期一直按兵不動,未有入市,又指不會設下入市預算,避免出現「為買而買」情況,反而希望增加現時手頭上的資金。

短線投資冇好下場 「打場大風,執塊葉都執唔到」

近年各區舖位售價從高位大幅回落,同時造就了短炒、賺快錢的時機,黎永滔認為,短炒並非其個人作風,又直言過去多年「不少短線投資者都冇乜好下場。」短炒投資者每次可能有10%至20%的利潤斬獲,但長遠而言,對比長期持有優質物業是沒有比較性,「打場大風,執塊葉都執唔到。」

黎永滔認為未來需調整投資組合,趨向多元化,或加插其他類型物業,以減風險。(廖雁雄攝)

九十年代初買入第一個舖 持有至今

黎永滔分享其自身投資經歷,他指1997年買入的銅鑼灣羅素街59號地下G舖、2004年買入旺角亞皆老街67及69號地下連67號閣樓、以及2005年夥大鴻輝興業買入旺角文華MPM商場,3項舖位均為長線收租,持有至今約十八年至二十六年,目前仍一直收租,直指多年租金收入早已超過當年的買入價。

作為「長情業主」的他又透露,自己持貨最耐的舖位為灣仔軒尼詩道420號地舖,該舖位早在1991年買入,為其展開舖位投資生涯第一個買入的舖位,即至今已持有三十一年,目前仍用作收租。

亞皆老街全幢舊樓最快今年中重建

被問及近年舖市出現大幅回落,對旗下物業有多大影響,黎永滔表示,旗下投資組合一直「清一色」為舖位,佔比高達99%,不過近年遇上疫情,整體市值由高位滑落30%。他認為未來需要調整投資組合,趨向多元化,或會加插其他類型的物業,如住宅及工廈,甚至是金融產品,以減低風險。

此外,他又指,收購多年的亞皆老街67至71號全幢舊樓,最快在今年年中展開重建,成商住項目。該項目地盤面積逾3,000平方呎,重建後總樓面約2.8萬平方呎,地下3層將作零售商舖,樓上則為住宅,提供30伙,實用面積200至300平方呎,傾向出售。

英國舖位佔投資組合30% 續租錄兩成加幅

過去他亦有涉獵海外物業,黎永滔透露,數年前開始投資英國舖位,目前在當地的物業已佔個人投資組合約30%,又指雖然全球陷疫情,但其位於英國的物業續租時仍普遍錄得超過20%的加幅。

數到黎永滔最矚目的海外買賣,算是2018年以1.525億鎊(約15億港元)買入英國倫敦西區老邦德街2至5號(2-5 Old Bond Street)的零售辦公大樓Standbrook House,全幢面積約2.33萬平方呎。

黎永滔在2018年斥15億港元買入倫敦老邦德街2至5號零售辦公大樓。(受訪者提供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