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首季工商舖交投反彈5% 料次季舖租、售價回升兩成

撰文:溫多娜
出版:更新:

中港全面通關逾一個月,市場氣氛回暖,工商舖各板塊首季表現轉好,截至3月24日止,整體工商舖首季成交量按季輕微反彈5.2%、至830宗(包括逾億元公司轉讓買賣),成交金額錄137.67億元,其中,商舖成交金額更錄超過六成的增幅。至於商廈市場受供應多、空置率高的影響下,料未來交投仍受壓。

美聯工商舖認為,在市場不明朗因素逐漸消散的情況下,若環球經濟在加息環境下能保持平穩,而國際地緣政治未有出現顯著惡化,預計今年工商舖成交量將可達至5,800宗,按年增加約三成。

美聯工商董事陳偉志表示,回顧2023年首季工廈的市況,整體穩步向好。截至2023年3月24日工廈整體成交量錄410宗,按季上升6.8%,交投主要集中在價值1,000萬元以下的細價盤,宗數為349宗。

按成交價值分布,300萬元以下的成交宗數為126宗,佔比為36%;300萬至500萬元以下的成交宗數為122宗,佔比為35%;500萬至1,000萬元以下的成交宗數為101宗,佔比為29%。

陳偉志、翁鴻祥、梁國文

看好工廈中細價盤成交

政府早前落實把三幅工業地納入賣地計劃內,包括元朗福宏街及宏利街,估計最大總樓面面積合共約17萬平方米,陳偉志相信將有利吸引資金聚焦新界北。

此外,財團近期銳意改變工廈用途,加上本港積極發展創科產業,科技基建需求因而提升,電訊服務供應商早前申請重建工廈為數據中心,亦有財團為荃灣前中央紗廠重建項目進行補地價。陳偉志相信,財團重建工廈並改建為創科基建的趨勢持續。

展望工廈市場前景,陳偉志認為,工廈因不受「辣稅」限制,預期買家會趁市況開始回穩時入市,相信涉及工廈相關成交有望轉為活躍,看好細至中價盤成交。

翁鴻祥料,整體甲廈售價及租金,今年分別錄5%內和5%的升幅。(蔡偉南攝)

翁鴻祥:料甲廈租金年內升5%

美聯工商舖營運總監兼商業部董事翁鴻祥指,截至2023年3月24日,2023年首季商廈成交量錄166宗,按季反彈10.7%,而成交金額則錄37.9%的跌幅至46.79億。

上述數據反映雖然中港全面通關,但商廈物業對通關的反應較其他板塊為弱,故大手成交數目較少,市場仍然持觀望態度。展望未來走勢,他估計,商廈成交量止跌回升,今年商廈成交量可望上升至1,100宗,對比去年全年反彈約四成,租、售價維持預測,估計全年整體甲廈售價及租金分別錄5%以內和5%的升幅。

供應增+空置率高 成商廈板塊最大挑戰

除了甲廈租金外,其他類別在今年以來均錄得升幅,其中,甲廈售價重拾升軌,中環甲廈售價今年以來累升5.9%,最新報31,102元。目前全港整體甲廈空置率為10.3%,尚處高位,而供應增加和空置率高仍然是商廈板塊的最大挑戰,他預料,此情況將維持一段長時間,為商廈物業交投表現帶來壓力。

商業賣地情況值得留意

展望後市,翁鴻祥認為2023至24年度的商業賣地情況值得留意,其中金鐘、灣仔極具策略性及發展潛力,值得看高一綫,料能夠吸引本地和內地大型發展商入標。

同時,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提出一系列招商引才政策,如計劃能成功吸引企業來港,料可利好工商廈市場,提升投資或租賃需求。他預計,市場憧憬政策效力持續釋放,帶動外資及中資企業擴張需求,將有助消化部份新落成面積。

消費券料刺激中低檔零售業

舖位方面,美聯旺舖董事梁國文指,截至今年3月24日,首季舖市共錄得62.3億元的成交金額,按季急升66.7%,主要是由於第一季商舖共有9宗逾億元成交,較其他板塊多。這亦反映投資者趁商舖租、售價仍在底部徘徊,趁低吸納。

若按宗數計,雖然目前商舖只錄得254宗成交,按季微跌一宗,但梁國文強調,上述數字屬初步數字,相信首季成交宗數按季仍有望錄得上升。

展望全年表現,由於政府在新一份施政報告宣布再派發消費券,預料措施可以與通關和復常等利好消息產生協同效應,而商舖板塊最能受惠相關政策,所以今年商舖交投有望達到1,550宗,按年增加約30%。

料舖位租、售價有望從谷底回升兩成

梁國文預料,中港全面通關,加上香港全面復常,將帶動零售業的發展,商舖板塊在今年會有較佳的表現,預料今年核心區和民生區舖位的租、售價有望從谷底分別反彈20%至25%及15%至20%。

梁國文續指,政府再度派發5,000元電子消費券,料對一些消費銀碼較低的中低檔零售業和民生類行業如飲食、化妝品、超市、藥房和服裝行業帶來較大的刺激作用,而相關行業的復甦速度會較奢侈品行業和電子產品業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