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北斗衛星細查採捕船航行軌跡 中證監揭發獐子島集團財務造假

撰文:葉琪
出版:更新:

以養殖扇貝、鮑魚等海產品為主的內地上市公司獐子島集團,曾經先後在2014年、2017年、2018年及2019年發表虧損公告,理由都與扇貝「受災」有關。
中國證監會近日就公布兩份處罰決定書,指獐子島財務造假,給予警告及處罰款60萬元(人民幣.下同),同時15名責任人員處罰3萬元至30萬元不等的罰款,4名主要責任人更被採取5年至終身市場禁入處罰。
值得一提是,中證監是借助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進行調查,據此認定獐子島在成本、營業外支出、利潤等多方面造假。

+1

獐子島集於1992年9月成立,其後於2006年在深交所上市,主營業務為水產養殖業、水產加工業、水產貿易業、冷鏈物流業等,主要產品包括蝦夷扇貝、海參、鮑魚、海螺、海膽。獐子島曾以養殖蝦夷扇貝聞名業界,但近年來頻頻宣稱扇貝「受災」。例如在2014年10月,獐子島聲稱受到海洋牧場災害,100多萬畝蝦夷扇貝絕收,前三季業績由預報盈利轉為巨額虧損8億元。2017年,獐子島再稱「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全年業績由預計盈利變為巨虧7.23億元。及至2019年4月,獐子島第一季度虧損4314萬元,理由依然是「底播蝦夷扇貝受災」。

惟中證監在處罰決定書中指出,獐子島在2014年、2015年已連續兩年虧損的情況下,客觀上利用海底庫存及採捕情況難發現、難調查、難核實的特點,不以實際採捕海域為依據進行成本結轉,導致財務報告嚴重失真。受虛減營業成本、虛減營業外支出影響,獐子島在2016年年度報告虛增資產1.311477億元,虛增利潤1.311477萬元,虛增利潤佔當期披露利潤總額的158.15%,追溯調整後該年利潤總額為負4822.23萬元,淨利潤為負5543.31萬元,業績由盈轉虧。此外,獐子島在2017年年度報告中,將以前年度已採捕海域列入核銷海域或減值海域,虛增營業成本,並通過虛增營業外支出和虛增資產減值損失等方式,誇大虧損幅度,整體來看虛減利潤2.786509億元,佔當期披露利潤總額的38.57%,追溯調整後,業績仍為虧損。

中證監發現,獐子島不以實際採捕海域為依據進行成本結轉,導致財務報告嚴重失真。(封面新聞)

值得一提是,中證監對獐子島的調查過程中使用高科技手段。由於獐子島每月蝦夷扇貝成本結轉的依據為當月捕撈區域,在沒有逐日採捕區域記錄可以核驗的情況下,中證監借助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對獐子島的27條採捕船,合共只數百萬個海上航行定位數據進行分析,並委托兩間第三方專業機構,運用電腦技術還原採捕船的真實航行軌跡,確認獐子島最近兩年真實的採捕海域、採捕面積。

中證監指,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其數據具有很好的時空特徵,民用定位數據的精度在10米以內,能夠記錄漁船位置、航速、航向等,可以用於捕撈作業分析。業內人士接受採訪時亦解釋,現在船舶定位普遍採用一種名為衛星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的技術,船舶上安裝北斗終端,該終端會向衛星發送AIS報文訊息,衛星將接收和解碼AIS報文訊息,再轉發給相應的地球站,從而讓陸地管理機構掌握船舶的相關動態資訊,實現對遠海海域航行船舶的監控。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