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蟲來襲】中國科學家發現蝗蟲聚集原因 未來或可部署陷阱誘殺

撰文:葉琪
出版:更新:

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日前發表一份由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大學、河北大學團隊的研究人員合作完成的研究報告,研究人員發現導致蝗蟲聚集的信息素(pheromone,費洛蒙),是一種名為4-甲氧基苯乙烯(4VA)的小分子有機化合物。
研究人員認為,上述發現為蝗蟲防治新策略的發展提供見解,例如可以在野外部署人工合成的4VA,以將蝗蟲引誘進入陷阱,繼而一網打盡。

報告以分布最廣、最危險的蝗蟲物種之一飛蝗(Locustia migratoria)作為研究目標。研究人員發現,蝗蟲會釋放4VA,其對所有年齡段和性別的飛蝗都有強大的吸引力。如果四五隻散居蝗蟲被安置在一起,牠們也會開始產生和釋放4VA,甚至能夠吸引野外的蝗蟲。

研究人員發現導致蝗蟲聚集的信息素,是一種名為4-甲氧基苯乙烯(4VA)的小分子有機化合物。(澎湃新聞)

另一方面,蝗蟲會以特定的感覺細胞檢測4VA,被稱為錐型感受器(Basiconic sensilla),其存在於蝗蟲的觸角內。研究人員發現,4VA會與一種名為OR35的特定嗅覺受體結合。

報告指出,使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敲除OR35後,會顯著降低飛蝗觸角的電生理反應,降低4VA的效果。換言之,4VA對於缺乏OR35的基因改造蝗蟲吸引力較小。研究人員通過田間誘捕實驗,成功驗證4VA對實驗種群和野生種群的吸引力。

基於上述發現,研究人員強調幾種值得未來探索的可能場景,例如可在野外部署人工合成的4VA,將蝗蟲引誘進入陷阱,然後將牠們殺死。此外,亦可以釋放一種可以阻斷4VA活性的化學物質,阻止蝗蟲聚集和遷移。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