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螄粉獲選為中國「新四大文化」輸出之首 內媒:不必憂慮不體面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據內媒近日報道,海外網民近日評選出中國對外輸出的「新四大文化」,分別為螺螄粉、廣場舞、中國網文(網絡文學)、網購中國商品,取代了兩年前的高鐵、移動支付、電商和共享單車。
其中螺螄粉今次一馬當先排頭名,雖然許多網民社交媒體上為風靡海外的中國美食讚好,但也有意見認為螺螄粉之類的市井小食「實在難登大雅之堂」。對此有評論認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文化的交流應該有更廣泛、更多元、更豐富的載體,不必有「不體面」的憂慮。

據了解,螺螄粉為廣西柳州地標性美食,其聞起來臭,但吃起來卻酸辣爽口,早前上了《舌尖上的中國》等節目後聲名遠播,更有指其是「聞之開胃,想之流涎,回味無窮」。不過許多輿論卻認為,文化輸出承載着中國文化走出國門意義,必然是名家作品、高鐵產品、共享技術等「高大上」的東西,螺螄粉相對而言「太低端」、「不太體面」。

螺螄粉屬於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網上圖片)

公開數據顯示,屬於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螺螄粉,上半年出口已達750萬元,為去年全年出口總值的8倍,其亦正逐步申請國家和世界級非遺,漸顯其「高大上」的一面。另一方面,柳州市螺螄養殖面積現時有近4萬畝,產值達7500萬元,全部螺螄粉原材料種植養殖規模超過50萬畝,帶動原料基地農戶20萬人就業,包括約2.3萬貧困戶,人均年增收超過9000元,螺螄粉儼然成為「扶貧粉」、「脫貧粉」。

如此一來,有內媒評論認為,在世界範圍內走俏的螺螄粉可形成別具特色的文化景觀,成為煙火人家的溫婉,未嘗不是一樁美事,而國人既不必有「不體面」的憂慮,也不能僅僅滿足於此,畢竟中國走向國際、成為爆款的產品應該是越多越好,「交易的是商品和服務,交流的是文化和理念」。

網民點睇:

讓中國的文化、美食、商品等攻略世界人民。
螺螄粉主要還是華人或者海外留學生等等購買的,外國人吃的不多。
一點科技含量都沒有,就不要吹了。
味道是推廣最大的障礙。
除了說明輸出了大量留學生和移民,我看不出「輸出」了其他。
螺螄粉上午我們老師還講外國人說這是毒氣彈。
論起生化武器還是比不了鯡魚罐頭啊。

而除了螺螄粉,網絡文學、網購中國商品及廣場舞的上榜同樣引起關注。據2019年度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指,中國網絡文學產業自2013年市場規模在持續上升,去年市場營收規模達到201.7億元,與前一年相比增長26.6%;去年線上網絡文學作品累計達2590.1萬部,較前一年新增148萬部。

廣場舞方面,英國《經濟學人》旗下的企業網絡組織早在2017年曾發表研究報告,指2016年中國的體育健身市場規模接近1.5萬億元,逾4億中國人有經常鍛煉的習慣,而在這個數字中,廣場舞便貢獻了4分之1規模。最後網購中國商品方面。截至2020年3月,中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7.10億,較前年年底增長1億,佔整體網民78.6%;手機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7.07億,較前年年底增長1.16億,佔手機網民78.9%。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