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便服「打卡」切爾諾貝爾惹議 內地網紅被批是「核媛」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內地一名博主近日在網上分享一組在烏克蘭切爾諾貝爾的「打卡」照,由於當地早年曾發生著名的核事故,而該博主又身穿便服拍照,因而引發熱議,甚至被指「除了佛媛,還有核媛」。有網民就質疑,博主不穿防護服的行為可能造成誤解,引致更多人無防護前往。不過該博主及後解釋稱,自己大部分時間都穿着防護服,在輻射量數值低的地方才穿便服拍照。

上周四(21日),該名粉絲量達9萬的博主在微博發布在切爾諾貝爾的打卡組圖,稱自己參加當地旅行團,來到「世界上最危險的旅行地之一」,並提到自己徒步三天兩夜,踏入切爾諾貝爾後手機信號時有時無,「蓋格探測儀的警報聲此起彼伏,幾處輻射量高達30+μSv(微希沃特)」。照片中,其身穿便服在幾處廢棄建築物前留影,包括著名的核「石棺」。

事件隨即引起網民熱議,有網民質疑博主應該穿上防護服,並提醒其不應該宣傳這種地方,因可能會引致誤解,吸引更多人無防護前往;也有網民表示,災難地旅遊重要的是到那加深理解,而非打卡拍照賺流量。

不過也有一些網民表示,博主的照片增加了其對切爾諾貝爾的了解,並認為當地在西方也是比較出名的旅遊景點,在遵守安全準則的情況下打卡旅遊景點,也無可厚非,「外圍區域都已經被開發成景區了,一天天的光抓著女孩子道德審判也是夠了」。

博主本人則回應稱,其實自己大部分時間都穿了防護服,在輻射量數值低的地方才會穿便服拍照,且進去之前,會有協議告知如何穿衣,需要帶什麼等。

1986年4月26日,切爾諾貝爾核電站發生嚴重核事故,其為首例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表評為第七級事件的特大事故。事後,普里皮亞季城被廢棄,而發生爆炸的電站第4號機組被全毀,遭水泥封死,得名「石棺」。

彼時的蘇聯當局則以4號反應堆為中心,將30公里半徑內多數區域劃為禁區,居民紛紛被撤走。而據烏克蘭衛生部統計,逾239萬人因核事故患病,其中逾45萬人為兒童。

不過自2011年起,烏克蘭政府決定將切爾諾貝爾地區開放予普通遊客。當地旅行社推出一日或兩日遊套餐予成年人報名參團,惟遊客需簽署聲明承諾身穿長袖衫褲,並且不碰隔離區內的任何物品,皮膚不與地面、草木、建築有任何接觸。2019年,美劇《切爾諾貝爾》熱播期間,前往當地旅遊的人數曾一度飆升,有旅行社的預定量一個月增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