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組合港」添新員:貨物離境需時短2至3天、省三成報關成本

撰文:鄭寧
出版:更新:

據深視新聞昨日(22日)報道,當日「深圳蛇口—珠海斗門」組合港首航順利完成。「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模式為企業節省三成報關成本,貨物離境時長縮短2至3天。

10月21日在珠海拱北海關所屬斗門海關的監管下,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60個集裝箱的空調在珠海斗門碼頭啓運,以「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模式運抵深圳蛇口港,換裝國際航行船舶出口海外。

深圳蛇口港。(深圳衛視)

報道稱,「組合港」模式下斗門港和蛇口港共享一個港口代碼,同時海關依托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對貨物運輸展開全程監管、實現監管互認,貨物出口全程只需要「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譬如本次在斗門港完成驗放后運至蛇口港出境,無需再次申報。

據珠海斗門碼頭商務部方偉權經理介紹,「組合港搭建了一條從斗門港島蛇口港的高速通道,將出口貨物從啓運到完成實際離境縮短了2至3天的時間,不僅節省了綜合物流成本,周轉效率也大大提高!」。

區別於進出口轉關需兩次申報的傳統模式,「組合港」模式優化通關流程,加快報關進度,可爲企業節省三成報關成本,約2400萬元(人民幣.下同);為班輪公司減少集裝箱用箱成本超4500萬元。且通過城際港口之間共享港口代碼,貨物在各碼頭直接通過水路調撥,實現「大彎區組合港」之間24小時運輸不停歇,無縫銜接江海物流。

深圳蛇口港。(深圳衛視)

「大灣區組合港」項目由深圳海關於2021年10月創新推出,運行一年航綫已新增至24條,輻射大灣區内的珠海斗門港、雲浮新港、東莞石龍港、清遠港等多個港口。据「深圳政府在綫」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大灣區組合港」集裝箱進出口吞吐量超24萬標箱,有效提升大灣區跨境貿易便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