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體肺炎自測盒網上暢銷 醫生籲別自行在家檢測:準確率偏低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近期,內地感染「支原體肺炎」達高峰,更有孩童出現肺不張、局部實變等現象。而肺炎支原體檢測盒亦隨次在電商平台上熱銷,不過有醫生表示,肺炎支原體檢測對操作方式、取樣位置、患病階段等要求較高,自行檢測的結果準確率偏低,因此不建議普通民眾自行在家檢測。

據了解,網售檢測盒中,有抗體檢測、抗原檢測等不同類型,主要為膠體金法,價格從幾十至幾百元人民幣都有。至於銷量大都不錯,其中一間網店最近一個月已銷售了1000多單。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不同檢測方式的準確度存在差異。上海市普陀區中心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朱林筠表示,抗原檢測敏感度較低,目前醫院實驗室常采用核酸檢測和抗體檢測。但抗體檢測對支原體感染的診斷準確性也不夠高,其缺陷包括疾病早期的假陰性和疾病恢復期的假陽性。因此,民眾購買抗體檢測盒或抗原檢測盒進行自測後,無論結果如何,都不能作為是否感染肺炎支原體的判斷依據。

支原體肺炎自測盒熱銷。(「上海網絡辟謠」微信公眾號)

朱林筠將現時肺炎支原體的臨床檢測方法總結為幾種,分別是支原體抗體檢測(抽血)、支原體核酸檢測(鼻拭子、咽拭子)、病原體高通量測序和支原體培養等,不同的方法各有優劣。其中,支原體抗體檢測是最常見的檢測方法,但抗體檢測結果準確性低,這是因為抗體是在感染後過一段時間,通常一周左右才出現,且病好了還會持續存在數月,故抗體陽性並不代表正在感染,抗體陰性也不能排除感染,容易誤診和漏診。而支原體核酸檢測準確性較高,不過肺炎為肺實質感染,位於下呼吸道,鼻拭子採樣未必能取到病原學標本,且該檢測無法區分是致病感染還是無症狀攜帶,目前國內部分醫院還沒有開展此項檢測。

臨床上對病原體檢測還會使用宏基因組測序,儀器可對送檢樣品內DNA或RNA進行高通量隨機測序,與已知的微生物參考基因組數據庫比對,分析出病原體。對肺炎患者進行支氣管鏡下支氣管肺泡灌洗,可以較精確地取到病變部位的標本,但檢測結果需要根據臨床表現和測序報告綜合分析。至於肺炎支原體培養則是診斷肺炎支原體感染的金標準,但由於肺炎支原體培養需要兩三周時間,等結果出來可能病人已經自愈了,難以用於臨床診斷,因此支原體培養主要用於科研而非臨床。

故此,目前沒有單獨檢測項目能一步到位判斷是否得了支原體肺炎,診斷需結合檢測結果和臨床特征綜合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