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運動】公共空間玩劍球被趕成常態 玩家︰劍在人在

撰文:胡可欣
出版:更新:

四年一度的奧運會又來了,不過在香港做運動,從來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單車只能在單車徑上奔馳,公園裏連跑步也被禁止,租場打羽毛球、踢足球、打籃球,亦要和其他市民爭到天荒地老。也許,一切都源自土地問題,唯一的出路可能是花十多萬元找人拉筋。但總有一批活在同一個時空的人,豁達地千方百計找尋運動的樂趣;那怕他們口中的「運動」,在旁人眼中只不過是消遣。其實從這些不一樣的運動中,也同樣可以找到苦練的汗水、表演的快感和挑戰的樂趣。
攝影:黃永俊

一個劍球(又稱劍玉、Kendama)與一個熱愛劍球的小伙子,共同開創港版運動的另一片天。男孩在鬧市帶着寶貝劍球四出闖蕩,身體力行告訴你,無論什麼運動都值得尊重。

「劍在人在。」陳嘉粵(Jam)一直重複他的信念。他口中的「劍」是一個以木頭製作,十字形手柄連着圓球的簡單玩意。小小的劍球,或者你我早在小時候遇上過,又或練習將圓球穿進木柄中,卻總是失敗收場。劍球在香港雖然可能還被視作小眾玩意,但在日本和外國歷史十分悠久。這種被視為正規的競技運動,除了有比賽、有花式,於日本還有級位與段位的檢定。劍球世界盃總能吸引不少高手一爭長短。香港除了有專售劍球的專門店「Wooda」,以及本地劍球設計品牌「百福劍球」外,還有「香港劍球劍玉運動總會」,也不算太「小眾」。

小小劍球 認真競技

火炭工廈內的長板店SBDW,鐵門上貼滿了來自五湖四海的貼紙。門拉開,內裏別有洞天:長板、潛水衣、毛蛛、劍球,漫畫中還竟夾着一本劉以鬯的《酒徒》。劍球和長板是小眾?如果嫌受眾可能太「niche」,那麼潛水和《酒徒》會否挽回一點健康正面形象?

「我一開始先玩長板,後來才接觸劍球。很多『板仔』也玩劍球。」在Jam眼中長板和劍球的關係無法一言蔽之。長板用腳,劍球用手;兩者兼具創意和平衡,剛好相輔相成。兩樣玩意同樣是花式主導,表演性高;玩長板和劍球挑戰的同樣是自信和耐性。對Jam來說,劍球的吸引力比長板更大。他玩長板跌傷腰部,繼而全心投入劍球運動,帶着流動性高的長板四處玩機動性高的劍球,「初開始接觸劍球,被它趣怪的形狀吸引,繼而看到別人輕鬆完成一個個花式動作便懂劍球的無盡變化和無限可能。拋接、用繩、平衡⋯⋯充滿挑戰性。一玩,便『成魔』。」

劍球是一項要不斷練習不斷鑽研的運動,一拋一接看似輕鬆利落,但當中花的心血不足為外人道。

「成魔」之路並不順利。他自言自己不算有天分,單是一個簡單的拉起插球(即將圓球抽起插入木柄內)他亦用上幾小時才能成功,想熟練更需要一、兩個月。「常人一般半小時內便會能掌握,天分高的更只需5分鐘。」這項運動需要投入的是努力和練習,Jam指出只要將勤補拙,任何人都能成功。「願意練習,總會做到這些動作。正因為我沒有這種天分,成功做到不同招式,成功感更大。」語畢,他馬上示範一個複雜招式,將木柄和圓球像小丑拋球般拋來拋去,「這個招式叫『小丑』,我練了好久一直練不好。玩劍球,常常遇到瓶頸。」只要練習,便會成功,關鍵只在於你是否願意投入時間。「我以前下班後只想休息,但有了劍球後,我上班前後便在後樓梯一直練習。一練便兩、三個小時,現在我會將劍球掛在頸上,隨時隨地練習。」劍球讓他發現新的可能,練習至熟習花式亦成為他所追求的目標。「玩劍球時頭腦身體要認真,但心態要輕鬆。劍球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鼓勵,令我明白勤力的重要性。我在人生的各個方面都變得更認真、更勤力。」

坊間的劍球多上了油或加上各種顏色,但Jam獨愛原木製的劍球,皆因就算流汗都不會「跣手」。
等待過馬路期間,一樣可以隨手「獻技」,路過的人看了看,又匆匆離開踏上路途。是讓人快樂

全身肌肉的運動

「勤力」二字在現世代也許就如「獅子山下」精神一樣兒戲,一個20來歲的年輕人口中說出的基本道理似乎就更見落差和矛盾。劍球不只改變他的心態,還改變了他的體重,「你相信嗎?我以前是個胖子,玩劍球後變成現在這個身形。」他從手機找了張舊照,一塊包包臉以及粗半圈的手臂。「劍球的運動量很大,用上的不止是手部肌肉;腳、腰、眼都要配合,所以是全身肌肉的運動。」Jam的袋裏隨時都有兩、三件替換的T恤,因為玩劍球會讓人出一身汗。

時值夏天,烈日當空,他在戶外玩了幾分鐘,灰色T恤已滲出一片深灰。路人不時駐足觀看,卻又默默走開,「只要這件事是香港人的認知範圍外,他們就不太理會。」Jam在商場外的空地或公園玩劍球,被保安驅趕說他「阻街」已是平常事,「我理解他們只是奉命行事,但這絕對是推廣劍球的難度所在。香港人不理解的文化,便會伸手阻止。」曾有小孩路過公園,看到他們玩劍球,被家長一手拉走。「我覺得玩劍球和彈琴一樣,都是正經的玩意,為什麼家長一窩蜂推子女學鋼琴,卻不准他們學劍球?小孩有興趣,為什麼不讓他們去試?因為在他們眼中,劍球只是玩具。」

長板店SBDW創辦人Even修讀室內設計,另兩人讀中國文學及生態環保,這裏像一條小小地球村。

所以,香港明明有很多人臥虎藏龍,卻無辦法讓這項運動登上大雅之堂,SBDW其中一名創辦人陳智宏(Even)說:「這幾年有一波劍球潮流,多了年輕人接觸,但他們會否繼續鑽研,絕對需要時間沉澱。」這片土地的熱潮來得快去得快,投入和放棄太容易;重複練習劍球對很多人來說或者太沉悶。

不過角落裏總有一批有志之士「一齊分享玩劍球的樂趣」,他們會聚首公園或空地練習。「我們除了希望推廣劍球,也希望會通過良性競爭互相鼓勵。這項運動愈小眾,大家反而會更團結。」。所謂「劍在人在」並不是武俠小說的暗號,而是真實社會中發生在你和我身邊的事。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