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生為中小學生推出勞動教育教材 學習生活技能提升自理能力

撰文:翁曼琛
出版:更新:

培養新一代的自理能力成為一大挑戰,有教育大學學生關心內地城鄉差距對兒童成長發展,自行製作「勞動教育」教材,讓學生學習生活技能提升自理能力,避免日後成為飯來張口的「小王子」、「小公主」,現時已有數千名內地學生使用,獲教大獲頒發「校長嘉許狀」。未來她希望將教材引入香港,並加入中華文化元素,將「勞動教育」與國民教育結合。

為中小學生設計勞動教育教材 學習生活技能提升自理能力

周音孜同學在「創新與科技」範疇獲「校長嘉許狀」,希望推動「勞動教育」拉近城鄉兒童的學習差距。(香港教育大學提供)

教大內地生周音孜正是中國語文教育學士三年級生,一直關心內地城鄉差距對兒童成長發展影響,發現鄉村與城市長大的兒童在自理能力有所差別,因而萌生推動「勞動教育」的念頭。她表示,2年前起為內地公立學校開發及設計勞動教育教材,涵蓋五大範疇,讓中小學生學習烹飪、種植、清潔衛生等生活技能。

周音孜稱,內地學生反映課程提供生活化學習體驗,家長則指子女上課後會在家中協助做家務,減輕他們的負擔,現時內地8間內地公立學校正使用教材授課,希望未來能推廣至香港學校並加入中華文化元素,配合國民教育。

她又提到,及後發現內地農村學校老師授課期間難以照顧SEN學生的學習需要,故發明「自動揭書講台」,協助老師「揭書」及調較講台高度,方便他們透過動作、表情向SEN學生講解和互動,而發明亦獲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專利。

基層學生參加義工活動裝備自己 設計繪本指南助學生輕鬆吸收知識

陳愷茵同學在「社會服務」範疇獲「校長嘉許狀」,出身於基層家庭的她,透過參與義務工作裝備自己,學習不同課外知識。(香港教育大學提供)

另一名「校長嘉許狀」得獎者陳愷茵是科學教育學士三年級生。她來自基層家庭,由於擔心參加課外活動開支加重家庭負擔,因此由中學起便參加不同義工活動裝備自己,從中學到很多課外知識,包括書法、外語、照顧長者的技巧等。升讀大學後正值疫情期間,她留意到學校暫停面授課堂影響學生心理健康,啟發她為設計共讀共玩的繪本閱讀指南,以及參與伴讀服務,希望他們以輕鬆有趣方式學習知識。

「機械迷」發明「地震搜救機器人」 偵測房屋倒塌情況及氣體洩漏

付虹燚同學在「創新與科技」範疇獲「校長表揚狀」,自小對機器、電腦零件、編程着迷的他,期望日後AI技術能於心理學應用。(香港教育大學提供)

教大心理學學士二年級生付虹燚來自內地四川,自小對機械、電子遊戲等有濃厚興趣。有見家鄉經常發生地震,因此他發明「地震搜救機器人」,以偵測地震後房屋倒塌情況及氣體洩漏,以協助救災,並獲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專利,期望日後可利用AI技術,設計應用於心理學的產品。

設立「學生創新及創業培育計劃」 獲不同基金資助知識轉移項目

教大副校長(研究與發展)陳智軒表示,學校大力支援學生創新創業,於本學年起開辦「社會創業與發展研究學士」,以及設立「學生創新及創業培育計劃」,為學生提供到初創公司實習及參加本地及亞洲創業比賽的機會。

他續指,學校獲得不同基金資助其知識轉移及應用科研項目,包括「運動科研資助計劃」、「創新及科技基金」以及「社創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