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協20多名義工杭州亞運及進博會服務 與各地人士親身交流拓眼界

撰文:郭曉晴
出版:更新:

每年12月5日是國際義工日,青協今年10月及11月分別派出10名及14名青年義工前往杭州及上海,參與亞運馬術項目及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義務工作。為期十多日的旅程中,青年義工們擔任展品講解、翻譯、引路等崗位,參與義工表示,出外交流的體驗新穎,有助擴闊眼界。

青協20多名青年參與杭州亞運及上海進博會服務,首次衝出香港做義工。(郭曉晴攝)

衝出香港做義工 鍛鍊溝通及解難能力

來自都會大學的包璇怡是杭州亞運義工之一,她負責在媒體區服務轉播商,協助翻譯和接待的工作。經過事前基本知識及實地培訓後,義工們要短時間內熟習環境,不時隨機應變。她表示,很高興有機會近距離接觸不同新聞機構的採訪工作,過程中更學會與不同人溝通,結交到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剛畢業於理工大學旅遊業及會展管理的江海燕接連擔任兩個活動的義工,她憶述在上海進博會服務期間曾與泰國貿易團代表閒談,得知泰國公主和人民熱愛古箏,即聯絡表演嘉賓之一的古箏老師特意前來為代表團表演,又撮合與當地樂器品牌與貿易團見面,促成雙方交流和合作。

她表示,今次旅程對自己啟發良多,與當地人交流和互相學習,期間更有意想不到的經歷,明白到可用不同角度看待事物。

(左起)杭州亞運義工包璇怡和江海燕興奮地分享難忘趣事,服務過程中收獲不少。(郭曉晴攝)

新體驗助生涯規劃 義工:與人交流助拓闊世界觀

另一位進博會義工蔡迪龍來自浸會大學,最深刻的體會是有機會從各地青年口中和展區認識各地特色,面對面交流。他表示,今次是首次出外做義工,體驗新穎,對能夠參與國家級的盛事感興奮,大大改變他的世界觀。

他又指,做義工讓自己了解社會不同群體的需要,培養同理心,在學業以外實現自我價值,定會鼓勵身邊朋友參與義工服務,助人自助。

明愛專上學院護理系一年級的翁嘉穎則分享義工服務對她個人成長的重要影響,因為以往自己性格內向,對未來前景感迷惘,但做義工時需接觸不同人而變得外向,更找到成為護士的目標。今次在進博會醫療主題館服務亦趁機與當地紅十字會志願者交流,認識到兩地醫護工作的不同,在生涯規劃和專業知識上都有所收獲。

(左起)翁嘉穎及蔡迪龍擔任上海進博會義工,表示最高興能親身與不同背景的人交流。(郭曉晴攝)

去年近5千義工獲嘉許 疫後發掘網上等非傳統服務

義工服務有助青年發展,惟疫下不少實體活動取消,青年參與義工服務時數減少。青協表示,2020年及2021年義工的總服務時數只錄得60至70萬小時,較2019年的140萬小時少一半,直至2022年才回升至100萬小時以上。不過,疫情期間開拓出網上義工等新方向,鼓勵年青人參與不同範疇的義工服務,增加對社會關注。

青協公布2022年「好義配」義務工作嘉許結果,共有4,980名義工及54個團體獲獎,包括近七成半中學生及一成大專生,其中亦增設四個主題獎項,包括環保、網上、全健及運動。新一年度申請現已接受報名,截止申請日期為明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