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自強|90後新婚男被炒 積蓄低見3位數 「人永遠無咁順境」

撰文:翟梓謙
出版:更新:

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本港可謂百業蕭條,失業率急升,餐飲、酒店業情況尤甚。原本從事酒店西廚的阿謙,去年剛剛結婚,幾乎已花光積蓄,豈料疫情之下自己竟加入失業大軍,一度要靠太太的收入支撐家庭。

慘食失業「無情雞」,阿謙選擇求變,走出自己的Comfort Zone(舒適圈)!除了轉戰食品加工行業,賺取薪金,又在朋友協助下,入股炸雞店,一星期做足七天。事業退一步「海闊天空」,阿謙並無認為疫情令他失去什麼,反而讓他思考更多,推動自己去改變!

90後的阿謙,在今年初成為疫情下的失業大軍。(鄭子峰攝)

結婚裝修花「半球」 因而退股炸雞店

1992年出生的阿謙,中五畢業後便在西廚學院「學師」,完成課程後,他由小型的西餐廳踏上廚師的旅途,其後走進大大小小的酒店,一做便是「人生的一個十年」。除了打工之外,阿謙本來亦是一名老闆,2017年與朋友合資在葵涌廣場開設炸雞店,但去年阿謙因為需要50萬元籌備結婚、裝修,故此退股炸雞生意。

正當阿謙為婚事用盡積蓄,就在今年初本地疫情爆發,有酒店把餐飲部門徹底「剷起」,阿謙亦遭解僱。「無諗過成個F&B被人炒,起初諗最多停業啫!」即使阿謙在行內已有10年經驗,但在疫情高峰期同樣「一職難求」,「我Send咗過百份CV,連續兩個月都無回音」,即使有適合的職位空缺,薪金亦比之前少三至四成。

跟師傅轉行打工  食品加工不覺大材小用

當積蓄耗盡,卻遇上裁員潮,阿謙坦言「好慘啊,積蓄試過去到3位數」,唯有不斷炒散,「咩工都要做,有工返我就去」,但求每個月能捱過去。雖然阿謙收入大受影響,但多得太太的工作並沒有受疫情影響而停職或凍薪,短暫成為「家庭支柱」。

幸好,俗語有云「出外靠朋友」,阿謙之前在酒店跟隨的一位師傅,正在一家食物加工廠任職廠長,知道阿謙的狀況後,師傅便與工廠老闆盡快安排他上班。即使由酒店西廚「降呢」食物加工,阿謙認為兩份工作同樣都是做食物,不覺得大材小用,「只係可能無咁精緻,由煮一兩百人嘅份量,現在係三、四千。」

多得老拍檔關照,阿謙除了在食物加工廠工作,亦在旺角經營一家炸雞店。(鄭子峰攝)

不忘創業夢 資金全靠拍檔幫忙

雖然阿謙的財政環境已經處於「瀕危」狀態,但「疫市」反而重燃他的創業夢。當他的老拍檔計劃在旺角開拓分店時,阿謙決定再次加入。「當時有四個拍檔,每人佔六七萬蚊。我都拎到啲錢出嚟,但始終畀唔晒」。幸有老拍檔關照,幫他先墊支,前提是要幫手經營新分店,日後生意有利潤才償還給拍檔。

財政如此緊拙,疫市搞餐飲風險亦高,何不留幾個錢在口袋?阿謙則稱,有危自有機,加上本來拍檔們早有計劃擴充,因為疫情爆發,令舖租比以前平,開店的成本由之前的50多萬,減至只需30多萬,讓他們「不再猶豫」實踐夢想。

不過,正當旺角分店今年7月開業後,香港便爆發第三波疫情,「好恐怖,成條街無人,一日營業額只得900蚊,連出糧都唔夠」。當時拍檔有商討過,如果情況持續是否需要將分店結業或轉型,幸得熟客支持,旺角分店上月才不至於蝕錢。

獅子山下拼搏精神 一周做7日無休息

也許阿謙有著香港人「獅子山下」的拼搏精神,現時周一至周五在食物加工廠上班,周末又要在炸雞店開門做一整天生意。「其實收入好咗,但因為以前返五日工,依家基本一個月Full Load(無休息日)」。阿謙由過去2萬多的月入,增至現時的3萬元左右。

雖然現時收入略有增加,但其實阿謙都是「摱摱緊」,因為他一直都是「供樓一族」,月供7,000多元,連同家用、必要開支,「基本上成份糧都使晒,好彩的話每個月都有兩三千蚊剩!」。不過,一周工作七天固然令收入增加,但同時有不少犧牲,「一放工都盡量抽多啲時間陪下老婆」,以前放假的日子可能會陪她逛街,但現在只能爭取在工餘的時間與她相處!

阿謙十分感謝太太、朋友、上司的支持,亦明白疫情帶來的挑戰,是令他突破自己的契機。(鄭子峰攝)

感謝太太支持 疫情讓他更具危機意識

其實不少失業個案,事主都不敢向家人坦言,不想要其他人擔心。不過阿謙並沒有選擇隱瞞,「反而隱瞞唔係好事」,當時他立即致電太太,如實稟報,但其實當時並沒有想到情況這麼差,以為自己有多年餐飲經驗,很快可以找到新工作。結果,被裁後的一個月在家無所事事,「好想搵工但完全搵唔到」。幸好,阿謙多得太太體諒,除了在他失業時一直「撐起頭家」,並沒有給予他太多壓力,又沒有怨言,「佢只係話『得啦,儲唔到錢啫,頂住先啦』。」阿謙最想感謝太太的支持,在過去的困難時刻,即使她有多難過、不開心,亦都給予他支持。

阿謙有著太太、朋友、上司的照顧,加上自己「拼了所有、不息不休」,才得以在疫情之中逆流而上。他坦言,人始終不會經常順境,如果太順境便會失去警戒心。阿謙相信今年面對的挑戰,對他而言是更好,因為過去以為可待在舒適圈,在酒店內做足一輩子,反而沒有想過有其他出路,可以賺更多錢。「要有危機意識,危機可以推動自己。大家好努力去面對一件事,我又何苦要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