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內地消費急彈 港有望跟隨? 周大福執董:要有耐性守業

撰文:林樂謙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擾攘多時,本地零售額已連跌19個月,旅客幾乎絕跡,珠寶鐘錶類的跌幅尤為嚴重。不過,隨著疫情緩和,內地首先出現「消費反彈」,奢侈品門店外出現長長人龍,令人憧憬本港市道亦有望復甦。

珠寶品牌商周大福(1929)在中港兩地均有業務,最能感受兩地消費市道。公司最新銷售數據顯示,今年次季,內地市場零售值按年微升0.1%,惟港澳及其他市場零售值仍跌69%,表現截然不同。周大福執行董事廖振為接受《香港01》訪問時認為,現時全球多個市場已回復去年同期消費,勸籲本地零售商要有耐性,並以疫情為轉型契機,尋思新方向以拓展客源。

廖振為形容,以前做首飾是Make to Stock(備貨型生產),把成品放到門市或網店上銷售,現時則為Make to Order(訂貨型生產),據客人的要求製作獨一無二的飾物。(黃寶瑩攝)

內地現「爆買潮」 約10萬元鐘錶「很受歡迎」

疫情下人們困在家中多時,隨著限制措施解除,市民已逼不及待外出購物,內地市民的「爆買」情緒尤其明顯。「始終疫情期間市民悶了很久,一段時間沒有購物,又無法旅遊消費,才會出現報復式消費現象,近期內地的鐘錶銷售不錯,單價約10萬元左右的產品很受歡迎。」他表示,近一個半月以來,全球多個市場已回復去年同期消費,內地市場亦然。

周大福亦趁機推出新的「D-ONE 」訂製服務,以新體驗刺激顧客的消費意慾,廖振為形容,「以前做首飾是Make to Stock(備貨型生產),把成品放到門市或網店上銷售,現時更多年青人追求個性化產品,集團亦要Make to Order(訂貨型生產),據客人的要求製作獨一無二的飾物。」傳統珠寶業需要30至40日才能完成這項工序,集團透過工廠自動化、人工智能等科技,最新僅需2至3日便可將飾物交到客人手上。

他舉例,集團早前在青島舉辦D-ONE訂製活動,吸引約八成年輕人參加,他們普遍接受單價較高的鑽飾,價格介乎約1.2萬至1.3萬元,主要作婚嫁及生日禮物,值得留意的是,約一成顧客離門分店後,於深夜至早上才購買,認為只靠門店不能滿足需求,必然以網上銷售渠道配合,亦要不斷透過科技提升客戶體驗。

相關文章:疫市自救|周大福加快科技轉型 開直播賣鑽飾 3個月吸37萬人次

廖振為形容,因為不知疫情何時完結,所以零售商一定要有耐性,守住本業,在過程中尋新方向以拓展客源。(黃寶瑩攝)

港商要有耐性 尋新方向拓展客源

本地市場依賴旅客消費,即使內地消費反彈,香港亦未必能受惠。廖振為表示,在自由行訪港的高峰期,周大福的香港業務逾半生意均來自旅客,隨著疫情改變兩地消費,集團要透過不同工具深化與本地客戶的關係,例如今年3月推出線上銷售渠道「我智營」平台,讓員工通過即時通訊軟件向客人推銷產品,期望在本地市場試驗更多科技應用,促進本地消費。

周大福植根香港近百年,廖振為由前線銷售員出身,加入周大福逾二十載,亦見證過本地零售業盛衰,問到香港市道何時反彈,他形容,「由97年回歸、沙士、金融海嘯至今次疫情,零售業一直經歷好多高低起伏,每次遇到困難,企業都要立刻適應環境,只要一停,便會被淘汰。因為不知疫情何時完結,所以零售商一定要有耐性,守住本業,在過程中尋新方向以拓展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