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律仁專訪│中美摩擦變競爭 港國金地位更顯重要

撰文:胡學能
出版:更新:

「我現在每天朝早起身,第一件事撳手機看CNN,了解目前美國總統過渡工作做得如何⋯⋯」中美角力逾兩年多,香港慘成磨心,不少港人都關注事件發展,誰入主白宮可謂掀動人心。早年在耶魯大學修讀國際事務的李律仁更緊貼中美關係,他如何看大國博弈對香港這個國金中心的影響?

無懼疲情及政治紛爭,熹錢持續流入香港,找尋投資機會。

李律仁相信,隨着民主黨的拜登於明年初就任總統後,美國對香港的制裁壓力、金融方面壓力會減少。但香港作為國際都會,必須學會適應中美角力新格局。他指出,美國長久以來是世界最大經濟體,中國則在2010年起急速冒起,經濟規模超越日本成為「二哥」,與美國的差距正不斷收窄,兩國互相競爭,以至時常出現意見相左,已無可避免,「出現競爭的次數會遠較其他經濟體多,所以不用談是否兩黨(共和黨、民主黨)共識,這已是現實。」

他認為美國的建制派較遲發現內地追趕的事實,又憶起十多年前剛離開證監會往北京參與國情學習班時,有位教授說的一番話:「他說,『改革開放時,我們預了一定會有十年的蜜月期,當時估計只要我們做得好,應有多於十年的蜜月期。』他和我說這番言論時已是第三個十年!時至今日,第四個十年都過了,所以,是美國遲了發現『中國追上』的事實。」

制裁香港 料非拜登「主打」

李律仁認為,當中國經濟實力發展至此,已「連接」着很多國家,他們都希望跟中國有貿易來往。「德國奧迪(Audi)新車銷量,一半來自內地,你叫德國如何辦?」他續稱,由於國際互動複雜了很多,各國難免要「又砌又傾」,否則大家都過不了明天,「事情發展總是『dynamic』(動態)吧!美國不可能打算長期忍痛,一直『狂砌』你,美國的體制忍痛能力不高,選舉頻繁,如何叫國民忍痛呢?」

李續指,一如《經濟學人》所形容,特朗普任內讓國民「醒覺」中國冒起,料拜登上任後將處理如何「又砌又傾」的問題,重建盟友、大聯盟關係之後,便需理順所有事情,包括設法讓這個大聯盟和中國產生新形式的互動,拜登政府可能會想「進一步撳低『二哥』」,雖然過程很不容易。故此,制裁香港對拜登政府來說不是很有意思,「當你(美國)要拉動盟友時,你這些制裁行動就沒什麼意義,故我不覺得這會是拜登主打的領域,再者特朗普之前試過,他再做的話,都沒有分攞吧?拜登可能連『decoupling』(脫鈎)都不會提,而是講自強,未來主軸不是摩擦,而是競爭。 」

至於特朗普會否在現屆任期餘下時間在香港問題上多做些小動作,例如金融制裁?李律仁則認為,再做的機會仍有,但不認為特朗普會有任何積極性去做,「說到底,他一半是生意人,一半是政治人,不值得做的事,也不會做。第一,假設他打算四年後再回來(選總統);第二,就算不重返,他也打算保留他的影響,保住他的派別陣營,這些大前提下,再制裁內地和香港都無好處。」

資金湧入 證港有投資機會

李律仁更相信,在中美角力下,香港作為內地與外國的中間人角色在短期內顯得更重要,「之前香港需面對內地會否有城市取代香港,但現在不是這個勢頭了,不是內地要有城市取代香港做國際金融中心,而是國際金融中心這個位置在香港這兒是更穩固了,亦都有需要的,因為當世界愈來愈凶險或複雜時,你是應該保多幾個可能性。」他強調,從國家角度,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是好的選擇,既行之有效,亦有豐富的國際網絡,「每一個外國人都代表着一個聯繫,所以短期之內,我覺得香港重要性多了。」

以李律仁觀察,不同地區的公司過去一年有否因香港的政治紛爭或美國「出招」,而認為香港競爭力或角色受到影響?他隨即表示:「斬釘截鐵答:無!看數字就知,流入香港的資金、港元匯率一直偏強,當中有些是和IPO(首次公開招股)有關,但錢很坦白,來得即代表香港有機會!」他說,過去一年,國際環境艱難,香港的券商新發牌數目增加,反映流入情況,而他的朋友圈中,包括子女就讀國際學校的家長,確有人離開香港,通常是提早帶小朋友歸國升學,但也有新生流入國際學校,「起碼我得到的訊息是不覺得不夠外國學生,我住在一個頗多外國人的社區,真不覺得近來有十室九空的情況,租盤還是有新人進來。」

上文刊載於第243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2月7日)《中美摩擦變競爭 港國金地位更顯重要》。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43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借鑑拜登 反思香港 動資本主義進步到「底」

拜登公布經濟團隊 勞工回到政策重心

失業潮重臨 耽於綜援政策難以回應社會訴求

拒修《防止賄賂條例》 豈容特首繼續「無王管」?

採購新冠疫苗慢十萬拍 港府抗疫跌入平行時空

一張配圖引發中澳輿論戰 中國有其必須承載的「雙標」

缺乏關注 保障欠奉 就業不足人士陷水深火熱中

「將布達佩斯帶到華沙」 波匈兩國再挑戰歐洲統合模式

一個人帶火一座城 藏族男孩何以紅到日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