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 | 去年吸金逾6300億 李澤楷密密沾手 3大特點撼贏傳統IPO

撰文:許世豪
出版:更新:

去年美國熱炒的SPAC,氣勢延至今年,年初至今已有約160家SPAC上市,愈來愈多知名投行及「大孖沙」加入分一杯羹,其中電盈(0008)主席李澤楷正考慮在美國設立第三家SPAC,而日本軟銀(SoftBank)亦已申請公司第一個SPAC的IPO上市,擬集資5億至6億美元。

SPAC早於2000年代已出現,並非新鮮事,為何卻於去年開始,成為華爾街的新寵兒?與傳統IPO比較,SPAC融資機制大不同。更重要的是,去年多間SPAC於併購前後,股價均大幅抽升,投資回報理想下,令SPAC上市數目持續創新高。

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中文多翻譯成「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又或「空頭支票公司」,是美國資本市場獨有的一種上市公司形式。SPAC通常由共同基金、對沖基金等募集資金而上市,初期可說是沒有任何實際業務,僅是一個持有現金的「殼」,等待收購項目。

有別於「借殼上市」,SPAC的「贊助人」(Founder、Sponsor)會提供集資額約一成啟動資金,以支付IPO所需費用,達到「先造殼上市,再尋求併購」的目的,最終使併購對象成為上市公司。簡單而言,SPAC有以下三大特點。

截至上周五,美國已暫錄約160宗SPAC上市,集資高達475.8億元,佔去年逾半。(資料圖片)

特點一、定價劃一每股10美元 兼附認股權證

機構投資者在IPO階段購買的「單位」,由「普通股」和「認股權證」(warrant)組成,一般是一股普通股,配以1/2或1/3認股權證,按慣例每「單位」價格定價通常是10美元,簡單易計。

不過凡事有例外。名氣越大的贊助人,所提供的認股權證比例越細,甚至不會提供,如電盈主席李澤楷與PayPal聯合創始人Peter Thiel共同成立的SPAC公司「Bridgetown Holdings」,就沒有提供認股權證。

特點二、可快速上市完成收購 不設禁售期

傳統IPO上市,公司需尋找保薦人、投行進行估價,及聯絡基礎投資者等繁瑣程序,花費時間的及心力相對較長。由於SPAC本身沒有實際業務,故自身上市流程較快;上市後管理團隊專注與目標公司談判,一般快則可於三至四個月內公布收購;同時不設禁售期,上市後投資者即可進行股份買賣。

特點三、押注投資團隊 不滿可取回本金離場

上市時投資團隊只會披露有意收購的行業,故投資者在並不知道自己將投資什麼公司。直至最後公布合併階段投票時,才得知真正投資的公司,故某程度是押注落投資團隊身上,其往績顯得十分重要。

而供併購所用的資金在成功收購前會由信託持有,股東可在股東會上,決定是否同意目標企業的併購方案。兩年期限內未完成併購的話,投資者可取回資金及利息,輸掉「時間成本」離場。

上市數目持續創新高

據調研公司SPAC Research數據顯示,2020年美股IPO共有445宗,其中248宗是SPAC,佔比高達56%;去年單計SPAC集資額達820億美元﹙6,396億港元﹚,為2019年所創下的高位6倍。實際上,截至上周五,已暫錄160宗SPAC上市,集資高達475.8億美元﹙約3,711億港元﹚,佔去年逾半;據高盛預計,全球未來2年SPAC上市併購規模可達3,000億美元,規模不容小覷。

據報成人雜誌出版商《花花公子》,正以SPAC方式重新上市。

《花花公子》、SoFi均以SPAC方式上市

值得留意的是,SPAC非華爾街的新產物,早在2000年代已經存在,不過近年「贊助人」多集中將科技、新能源等初創企業,將之與SPAC進行併合。相關公司大多未有盈利,但有一定市場潛力。

綜合市場消息,共享辦公室公司WeWork、成人雜誌出版商《花花公子》、氫燃料電池重型汽車公司Hyzon Motors,以及網上證券商SoFi,均有意或正申請通過與SPAC方式上市。

更重要的是,多隻SPAC與目標公司合併,特別是與新經濟類有關企業合併後股價急升,以太空旅遊公司維珍銀河(SPCE)為例,合併後股價升逾4倍,李澤楷與PayPal聯合創始人Peter Thiel,共同成立的兩間SPAC公司「Bridgetown Holdings」(見圖),股價亦有近四成到七成升幅,受到不少散戶追捧,亦吸引基金加快「造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