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專訪|香港公司佔比勢下降 恒指是香港指數抑或中國指數?

撰文:翟梓謙
出版:更新:

近年內地來港上市的公司眾多,在中資「溝淡」之下,內地企業在香港股票市場的市值佔比節節上升。根據港交所公布的數據顯示,內地企業在港的市值佔比,由2019年的73.24%,大幅增至80.11%。

在這個背景之下,恒指公司是次為恒指改革推出其中一項諮詢總結,是將「香港公司」數目保留20至25家,但在恒指成份股增至最多100家企業的大前提下,「香港公司」的數目維持目前相若水平,其市值佔比勢進一步下跌。然而,內地企業市值佔比持續增加,到底恒生指數是一個香港指數,還是中國指數?

恒指五大改革諮詢總結

中資企業來港上市已是大勢所趨,根據四大會計師行之一的德勤所發表的報告,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香港新股市場有98%集資額是來自內地企業。在中資企業一面倒進入香港市場,作為代表香港市場的恒生指數,亦要相應調整成份股的組成架構。

恒指公司董事兼研究及分析主管黃偉雄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恒指公司今年推出「世紀改革」的目的之一,是要恒生指數更進一步反映香港股票市場的實際狀況。他點出,近年本港迎來的大型IPO,都是內地企業為主,在此趨勢之下,香港企業的市值佔比無疑會相應下降。

近年不少大型內地企業來港上市,香港上市公司的市值佔比無疑會相應下降。(資料圖片)

保留20至25家「香港公司」 已覆蓋港企8成市值

黃偉雄稱,恒指公司最終決定保留20至25家香港公司,其考慮十分清晰,因為「香港企業」是香港市場需要保留的元素。至於保留20至25家「香港公司」能夠有著多大的代表性?他提出一項數據回應,便是該20至25家「香港公司」已經覆蓋了香港上市公司的八成市值。

根據港交所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香港股票市場的主板上市公司市值合共約47.3萬億元,撇除內地企業的上市總值,非內地企業的主板市值為9.3萬億元。截至3月22日止,根據恒指公司對於「香港公司」的定義,成份股之中共有24家,合共市值約7.1萬億,已覆蓋主板非內地企業市值的78%以上。

事實上,恒生指數成立於1964年,起始正式公開時有33隻成份股,當中不乏「英資公司」及「香港企業」。如今,滙豐(0005)及友邦(1299)與一眾本地地產股一樣,均被歸類為「香港公司」,原因是超過50%收入來自中國內地以外的公司,均被定義為「香港公司」。目前「香港公司」在指數佔有24席,權重佔比約41.5%。而根據恒指公司的模疑結果,當恒生指數成份股數目增至80隻時,香港公司僅佔23席,比例降至33.1%。

由於滙控超過50%收入來自中國內地以外,故被恒指公司定義為「香港公司」。(資料圖片)

非「保育」性質 而是充份代表市場

然而,對於保留20至25家「香港公司,」有市場人士認為仿如「保育」性質,但恒指公司並不認同,更強調新措施的目的是令指數組成更加均衡及分散。黃偉雄補充,「做指數係做Portfolio(投資組合),重要目的係充份代表市場」。

總括而言,恒指公司認為,恒生指數是代表香港市場的指數,但在內地企業持續赴港上市的趨勢下,恒生指數有必要增加內地企業的市值佔比,以充份代表香港股票市場的實際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