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25周年|香港角色不只中間人 新華主席蔡冠深︰我們是CIO!

撰文:詹詠渝
出版:更新:

香港回歸25年,逐漸發展成全球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還一直充當內地與世界的窗口。新華集團掌陀人蔡冠深接受《香港01》專訪,大談本港回歸以來的「轉型」之路。他認為,香港多年來不單只扮演中間人﹙Connector﹚角色,還是投資者﹙Investor﹚及營運方﹙Operator﹚,以「CIO」形容最合適不過。蔡冠深相信,香港可繼續繁榮發展,大灣區機遇處處,內地仍是港商最佳發展地。

香港回歸之前,已由全民「穿膠花」側重製造業,逐漸轉型至貿易、物流業,至今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金融業主導經濟命脈。由「海產大王」蔡繼有創辦的新華集團,扎根香港逾半個世紀,見盡此變化。

該集團主席蔡冠深作為第二代陀手,不但守好海產本業,還把握香港獨特的國際地位,積極將業務拓展至地產、金融、基建、新科技、教育、傳媒等。他以一句話概括了香港從工業主導,「轉型」至國際金融中心的歷程,「由以前同內地廠家合作,在珠三角做世界工廠,升級轉型做轉口貿易,再到而家發展得最快嘅就係現代服務業,提供專業服務,包括金融及房地產。」

新華集團在香港扎根逾半個世紀,見證了香港從工業主導,「轉型」至國際金融中心。(張浩維攝)

香港並非只扮演「丙方」

香港金融業發展蓬勃,亦是中國面向國際的窗口,獲不少人形容為「超級中間人」,但蔡冠深卻笑指,不能只說香港是中間人如此簡單。

「中間人可以指Super Connector(超級聯繫人),但我成日用一個新名稱,係我發明嘅,叫做CIO,C代表Connector﹙聯繫人﹚,I代表Investor(投資者),O代表Operator(營運者)。」

蔡冠深解釋道,中間人只是香港其中一個角色,「香港絕對唔係淨係丙方,咩叫丙方?一個甲方、乙方,丙方就係中間人。但我哋﹙同時﹚做緊甲方──香港係投資者,譬如大嘅上市公司,佢點會做中間人?香港﹙企業﹚是中國最大嘅投資者,我哋亦投資倫敦、東盟、美國!」

在蔡冠深眼中, 香港除了中間人之外,更加是一個平台,將資金引進來再走出去。(資料圖片)

世界投資者香港榜上有名

事實上,香港資金充裕,過去25年投入內地及海外的資金不勝枚舉。單是2019年,香港對內地投資963億美元,佔內地吸收外資總額的69.7%;這個佔比自2005年開始逐年上升。

在蔡冠深眼中, 香港除了中間人之外,更加是一個平台,將資金引進來再走出去,「我哋香港資本性好強。大家要睇睇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過去40年,超過一半資金係香港去到內地嘅投資。」

就以蔡冠深口中的大型上市港企為例,本地四大發展商除了在內地發展,亦有在海外投資。新鴻基地產(0016)郭氏家族基金及英國大型發展商Ballymore合作倫敦項目幸運島(Goodluck Hope);新世界主席鄭家純擔任主席的Knight Dragon發展的Greenwich Peninsula,總投資額高達84億英鎊;長實(1113)旗下和記黃埔地產亦在泰晤士河附近發展Convoys Wharf項目,地盤面積約174.24萬方呎,相當於9個維多利亞公園。

香港可以成功做到「CIO」,全因法制健全、稅制低、資金能自由進出。(張浩維攝)

做生意不能太政治化

除了資金「走出去」,香港亦積極在外當營運者(Operator)。他笑言,「工廠唔使講啦,以前香港上千間工廠都係我哋營運!嗰陣時港商去珠三角,好多都前舖後廠。」

觀乎現在,香港基建成熟,無論是機場還是港鐵,都經營得非常好,甚至有能力在國際當營運者。「倫敦新嗰條伊利沙伯綫,都係香港地鐵營運!」蔡冠深說的是,港鐵(0066)全資附屬公司MTR Elizabeth line(MTREL) ,負責「伊利沙伯綫」的日常營運。全綫共設有41個車站,長逾一百公里的。除了負責全綫日常營運外,MTREL亦會代倫敦運輸局管理「伊利沙伯綫」沿綫其中的28個車站。

香港可以成功做到「CIO」,全因法制健全、稅制低、資金能自由進出。不過,近年中美關係交惡,香港作為中間人難免受影響,港企開拓美國以外市場,是否才是上策呢?多年前已帶領公司進入美國市場的蔡冠深認為,港企到美國進行一般投資問題不大,「而家制裁嘅係同軍方有關係企業,又或敏感嘅新科技,好似華為5G,佢做得好吖嘛,佢(美國)擔心你咪限制你,但從事房地產、製造業,我諗唔會有問題。」他補充,香港是一個經濟城市,如果因為新聞說中美關係不好,就不跟美國做生意,是「太政治化」。

倫敦新的伊利沙伯綫,由港鐵(0066)全資附屬公司MTR Elizabeth line(MTREL) 營運。(AP)

內地仍是港企走出去首選

至於發展香港以外的生意,會否揀東盟較好?蔡冠深認為東盟有不少商機,集團在越南及柬埔寨亦有不少生意,發展不俗。但他亦不諱言,因集團早進入該地市場,所以發展良好。同時提醒有意到該地發展的港企,「東盟唔係一個國家,係十個國家,代表有十種語言同文化,當你去一個新地方時,係咪都同中國一樣咁易呢?」整體而言,他認為出外發展還是揀內地最好,全因在一國之下,香港企業在內地有優勢,加上文化與語言一樣,故發展較有利。

展望未來25年,蔡冠深認為在50年不變的一國兩制框架下,香港可以繼續繁榮發展。對於移民潮再現,會否影響香港的競爭力?他認為年輕人若是看見機遇,到哪裡發展都沒問題,「做生意好實際,邊度平、邊度抵就去邊度,唔好成日諗政治。」他續稱,香港人特色是靈活變通,假如到外地發展不似預期,則要想是否仍要繼續在該地發展︳「總之啱嘅咪留,唔啱就再翻嚟(香港),香港係自由市場,只要香港保持競爭力,人才自然會回來!」

回歸25年主要經濟數據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