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女王專訪|點名未來IPO焦點板塊 撐港交所海外「招商」

撰文:翟梓謙
出版:更新: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縱然有不少國際投行在港營運,但在港股市場的「貨架」上,大多是「MIC」﹙「國產貨」﹚,即中資公司佔據了絕大部份市值。
隨著港交所計劃在海外設立辦事處,未來有望在海外「拉客」,遊說跨國企業來港集資,「新股女王」鍾絳虹亦舉腳支持,更建議港交所行政總裁歐冠昇擔任「說客」,前往Tesla「敲門」。她又希望監管機構可盡早放寬SPAC予散戶參與,刺激交投,否則香港的SPAC市場恐怕持續「一潭死水」,投資者更是無利可圖。

回顧過去廿年,港股市場發展變化萬千,隨著新機遇出現,每年的投資主題、熱炒的上市新股亦見不同。2005年開始有大型內銀股在港招股,集資額動輒破百億,一概被稱之為「巨無霸IPO」。其後,中資國企乘勢而至,內險、鐵路等大型國企亦在港上市。

近年,新經濟板塊最受投資者熱捧,平台經濟以至生物科技企業往往成為炙手可熱的「打新」目標。卓佳香港商務部董事總經理鍾絳虹稱,在卓佳的待上市公司客戶個案(Pipeline)中,大部分均與醫療及科技相關。鍾直言,本來對它們寄予厚望,可惜市況不佳,未能延續去年的強勢。

中國人工智能企業商湯集團(0020)去年底成功在港掛牌。(資料圖片)

下個焦點新股板塊或是人工智能

由大型內銀、內險等大型國企上市,如今大部分互聯網龍頭亦已羅致回來香港,鍾絳虹認為,當醫療及科技板塊陸陸續續在港成功上市後,下一個焦點主題將會是人工智能(Artifical Intellengence)。她坦言,卓佳亦有一些客戶是AI龍頭,其中一家在2019年曾經申請在港IPO,可惜最終因外在因素而「胎死腹中」。

「疫情改變咗好多嘢!」鍾絳虹認為,過去疫情出現後,電商、生物科技等行業均得益於新冠病毒的爆發。但在後疫情時代,目前未知是哪些行業將會成為「最大贏家」,但她相信自自然然會有一個新動力出現,而人工智能也許是新常態(New Normal)下的新寵兒。

說到近年支撐著香港新股市場的公司,絕大部分都是來自中國大陸,鮮有跨國企業赴港上市。鍾絳虹坦言,新股市場倚重內地是順應自然,始終香港本土市場比較細,無法靠本地企業上市撐起港股。「如果以前唔係大國企來港上市,香港都做唔到IPO第一位啦!」

不過,往後的趨勢或許出現變化。港交所行政總裁歐冠昇早前稱,計劃在歐洲、美國各設一個辦事處,屬港交所首次在亞洲以外開辦辦事處。「我們不單只想成為中概股的國際集資中心,目標更高,想吸引海外公司來港上市,同時以籌集資金並提高他們的知名度。」歐冠昇在世界經濟論壇(WEF)發言。

港交所行政總裁歐冠昇表示,計劃在歐洲、美國各設一個辦事處。(資料圖片/廖雁雄攝)

港交所擬設海外辦事處 「試下敲敲Tesla門口」

被稱為「新股女王」的鍾絳虹明白吸引外資企業來港上市是正確的取態,但現實是潛在的機會實在不多。「其實來到卓佳之前,之前啲外國公司都係我一手包辦,Prada(1913)、L'Occitane(0973)、Samsonite(1910)...」她分享到以往的經驗,會選擇來港上市的企業「多極都數得晒」,一來可能股份註冊與香港要求不同,二來外資企業本身要有中國大陸市場才可能在港發行股票。她反指,正如香港公司到外國上市, 「人哋都唔識你!」,不會有人買賣它的股票,更形容若掛牌後無成交,等於叫客戶「自殺」。

鍾絳虹認為,一家外國公司要選擇在港上市,首先要有中國業務,因為品牌在中國及香港有知名度,股票才可以賣得出。「但唔係間間外國公司都有大陸業務」,她隨口便說出一個例子,今年有一家國際遊艇公司在港上市,原因之一莫過於是公司有意拓展國內市場。

對於港交所設立海外辦事處的計劃,鍾絳虹仍然是十分支持的,不單能夠物色中概股回歸之餘,亦可以留意一些在國內有業務的海外公司。被問到Tesla會否是潛在的一員,鍾細想一陣,認為Tesla的確是值得港交所擔任「說客」赴港再上市的公司之一,至少這公司在國內有業務,並在上海設廠生產,相信歐冠昇可以嘗試「敲敲Tesla嘅門口」。

SPAC欠缺成交 籲盡早開放予散戶買賣

談及到新股的未來發展方向,不得不提到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目前香港有兩家SPAC公司已經上市,尚在排隊IPO的有約9家。「上咗市都係我做嘅。」至於正在排隊上市的,絕大部分都是經由鍾絳虹團隊處理。

可是,與美國相比,本港SPAC的成交可謂「蚊髀同牛髀」,今年3月上市的AQUILA(7836)過去三個月平均成交量只有2.85萬股,遠低於一手10.5萬股;至於6月上市的VISION DEAL(7827),除了首日錄得約十手成交,往後日子都是「零成交」。

目前香港SPAC暫未開放予公眾參與認購及買賣,鍾絳虹亦慨嘆,SPAC不接受散戶投資者買賣令成交薄弱,加上市況不景,SPAC的行情難上加難。再者,目前能夠進場買賣的基金,大多是長線持有,少有每日不停交易,令成交進一步減少。鍾建議,倘未來有一兩個SPAC的成功併購個案出現,希望監管機構可以放寬予散戶參與,始終任何證券成交疏落都是問題,「邊有人去買啲無成交呢?」。

SPAC又被稱之為空頭支票公司,或是空殼公司。而本港亦有一個「啤殼板」,前稱創業板的GEM板。鍾絳虹坦言,GEM板目前最缺乏的是主題,在上市要求進一步收緊下,未及主板掛牌要求而又有上市集資需要的本地公司少之有少。她相信,如果GEM板能夠改革,賦予它一個全新的主題,例如是SPAC板,日後有望轉活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