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銀行|英「開放銀行」政策成效顯著 專家倡本港跟隨

撰文:許世豪
出版:更新:

政府近年大力推動金融科技的發展,包括自2020年以來發出8張虛擬銀行牌照,主打零售及中小企客戶,以推動銀行業科技創新,促進普及金融的發展。不過,有虛銀業內人士向《香港01》指出,兩年多來受到牌照及傳統銀行的掣肘,令發展步伐未如理想,建議本港參考英國例子,通過立法制定行業標準及規範。

有專家直言,目前銀行與銀行之間的標準並不相同,「當接入API時,大銀行一定唔會遷就細銀行。」立法是雙刃刀,但問題應由政府主導解決;亦有學者指出,有英國做「先行者」的話,香港推行起來就較易執行。

相關文章:虛擬銀行|開業近3年仍旺丁不旺財 拆解行業發展三大「關卡」

英國是全球第一個推行開放銀行的國家,目的是「破舊立新」。英國競爭及市場委員會(CMA)負責人Bill Roberts曾接受訪問,指英國在2014年的一項調查中發現,單是英國前四大銀行就包辦八成英國經常帳戶,轉換銀行戶口的比率只有3%,笑言比離婚率還要低,亦反映銀行就算不提供更好服務,仍能留住客戶,長遠而言只會令金融業創新停滯不前,減弱競爭力。

因此CMA於2015年成立「Open Banking」工作小組,2016年英國金融服務監理總署(FCA)以立法方式,要求國內市佔率前九大銀行共同出資,成立開放銀行執行組織(OBIE),並由OBIE負責制定API標準、規範、維護、建立安全機制及管理架構等,並強制開放API。

英國是全球第一個推行開放銀行的國家。(資料圖片)

英開放銀行政策 650萬用戶受惠

五年過去,據英國Open Banking部門最新報告指出,目前有約650萬個用戶受惠於開放銀行技術;每月10億次應用程序編程接口 (API) 調用。報告更指出,英國強制執行單一標準的方法,使英國金融科技公司能夠比其他歐洲及競爭司法管轄區更快地克服挑戰,期內英國已經有246家受監管的第三方供應商;而整個歐洲經濟區則有338家。

所謂「開放API」,是指把過往只屬「獨家村」的用戶數據,向合資格及安全的第三方服務供應商分享,透過協同效應來令產品和服務更多元化,用戶則可通過安全及受監管的應用程序或網站,結合使用密碼、PIN、指紋或面部識別以及手機信息或讀卡器等科技,去驗證、分享訊息及使用服務,大幅減少私隱外流的風險。

此外,分享多少數據予第三方,決定權落於用戶身上,用戶一旦撤回許可,開放銀行的應用程序及服務,將無法再取得數據,以保障私隱。至於企業,更可隨時取得最新的財務數據,更有效地了解及管理資金,包括預測、申請信貸或加快支付速度等,無論對銀行、第三方服務供應商和用戶來說,是三贏的局面。

(金管局圖片)

金管局:28間零售銀行開放API功能

開放API好處不少,香港金管局亦於2018年7月發表「香港銀行業開放API框架」,以風險為本原則,分四個階段落實各項開放API的功能,但屬自願性質。當局回覆《香港01》時指,28間參與零售銀行已陸續提供各項開放API功能,登記使用這些 API的第三方服務提供者一直穩定增長,截至2022年12月已錄得逾1300宗登記,而每月亦有逾60萬宗銀行產品申請和支付交易經開放API完成 。

發言人指,香港在銀行業開放API已初見成效,金管局將繼續借鑒外國在開放API上的經驗,以促進本地的相關發展。

政府近年大力推動金融科技的發展,包括自2020年以來發出8張虛擬銀行牌照,主打零售及中小企客戶,以推動銀行業科技創新,促進普及金融的發展。(資料圖片)

開放數據 港英虛銀「待遇」差異大

有業內人士指出,受牌照規限及傳統銀行拒絕開放數據,虛擬銀行可以提供的服務比傳統銀行少,目前主要包括儲蓄戶口、轉賬、私人貸款、扣賬卡、中小企戶口及貸款等,與外國的服務仍有一定的差距,虛銀亦不可能直接取得用戶數據,通過銀行的基本信息進行驗證,去提供貸款或申請信用卡等零售銀行服務。

情況與英國開放銀行政策成果豐富成明顯對比。以英國的Revolut為例,截至去年11月有約2,500萬個零售客戶,其功能除買賣股票及加密貨幣,亦可在一個應用程式內接入不同的銀行戶口,以便處理各戶口的資料;有約580萬用戶的Monzo,則可建立不同的「saving pots」,將不同的消費及賬單類別,分配到不同的「pots」內,將用於日常生活的消費,與其他餘額分開以方便理財。

傳統銀行方面,即便是英國滙豐銀行亦於2018年5月推出其Connected Money 應用程序,允許英國客戶在一個地方查看各種銀行賬戶及貸款、抵押貸款和信用卡。

方保僑指出,目前各銀行之間的API標準不同。(資料圖片)

銀行各有標準 方保僑:大銀不會遷就細行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接受《香港01》訪問時直言,就算銀行願意開放API,但各銀行之間的標準不同,「金管局雖有『沙盒』等基建予銀行或科技公司進行測試,不過你有你標準,我有我標準,當接入API時,大銀行一定唔會遷就細銀行。」

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教授、香港銀行學會高級顧問陳鳳翔亦指出,銀行本身架構龐大,整個服務個網絡是一環扣一環,已經運作數十年計,要「打散」開放個別項目會有難度。

不過他認為,若果有英國做「先行者」的話,香港推行起來就較易執行。他指出,銀行非常緊張風險管理,開放API就如第三方到銀行「借洗手間」一樣,「你去洗手間就去洗手間,會唔會喺路過嘅時候去咗其他地方?」但若果有了英國的案例作參考,「跟住做的話,壓力會減低。」

陳鳳翔認為,若果由香港帶頭的話,未必有足夠的「江湖地位」去統領世界。(資料圖片)

陳鳳翔:港跟隨英國做法較易推行

另外,若果由香港帶頭的話,未必有足夠的「江湖地位」去統領世界,陳鳳翔稱︰「英國做完,香港跟,咁就易好多,因為香港有好多國際大銀行,英國做咗之後再仿效就比較容易。」

方保僑則認為,金管局要擔當更重要的角色,「佢要做一個中介去處理問題,而唔係就咁開放API啦,然後(業界)自己搞。」他舉例如電訊行業,政府多年前已經提倡要開放,但發展至今仍有不少問題,「政府如果有決心(開放API),就要主導去解決。」至於是否立法,他則認為是雙刃刀,「會有好處,業界好快打得通,但同時間可能會阻礙創新發展。」

ZA Bank則稱支持開放 API,透過開放模式管理產品及數據,讓第三方共享資訊,有助簡化現時銀行服務及產品的營運、降低成本,令消費者及行業得益。(資料圖片)

業界對立法看法不一

事實上,業界對是否立法,也有保留的聲音。WeLab Bank表示,OpenAPI在市場上仍處於起步階段,銀行和商戶都在探索可行的商業模式。相信在建立好商業模式後,便能推動商戶投入和建立完整配套,讓數據互聯互通,發揮最大作用,改善市民日常的理財和交易流程。該行認為,當市場建立起可行的商業模式後, 市場自然會主動參與Open API,令其成為主流,因此現階段無立法必要。

ZA Bank則稱支持開放 API,透過開放模式管理產品及數據,讓第三方共享資訊,有助簡化現時銀行服務及產品的營運、降低成本,令消費者及行業得益,「相信政府及監管機構帶頭推動及監管,可加速相關發展,同時減低業界對風險管理及個人私隱保障等問題的憂慮。」

該行補充,虛銀為金融業界所帶來的衝擊,不只是「做大個餅」,例如著重用戶體驗,因此不斷改良 App 的介面及實用性,利用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提升用戶黏度及忠誠度,以上種種不只是「做大個餅」,而是間接推動傳統銀行加強金融科技的應用,令整個業界極速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