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金融業.軟件篇|人才短缺推動本地培訓 學者建議引入港專才

撰文:顧慧宇
出版:更新:

澳門政府有意發展多元化產業,當中第二大產業金融業更是重中之重。香港受到移民潮等因素而面臨人才短缺問題,而事實上,澳門由於本身地理面積小及人口有限,僅有約67萬人,不少當地居民也由於產業單一等因素而選擇離澳就業,故此與香港一樣,同樣面對人才短缺問題。目前澳門正加強本地金融業人才培訓,有學者建議外引入人才,並可考慮由香港吸納。

馬竹豪表示,澳門各行各業均在競爭爭取人才,招聘人才與在香港一樣困難,政府提出多元化產業發展包括金融,人才更是尤為缺乏。(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各行齊指招聘人才 與香港一樣困難

澳門金融企業人才需求旺盛,華僑銀行澳門董事兼總行政總裁盧保康表示,目前華僑銀行澳門整體員工共有500人,員工增聘數目目標與業務雙位數字增長看齊。近月剛進駐澳門的保誠保險(澳門分行)總經理馬竹豪表示,澳門業務主要以代理人模式開展,現正積極招募首批理財顧問,目標在五年內增加理財顧問人數至500名。

與本港一樣,澳門人才難求,金融企業間對爭取人才競爭激烈。滙豐保險香港及澳門首席分銷業務及客戶總監曾珮珊表示,滙豐保險在澳門的財富策劃師,均為直接受聘,但根據澳門官方規定,相關持牌人士必須為澳門本土居民,意味無法由其他地方聘請人才。她認為,相較香港由於移民等因素而出現的人才短缺問題,澳門面對的是同行方面的競爭。

馬竹豪則認為,澳門各行各業均在競爭爭取人才,招聘人才與在香港一樣困難,當中澳門政府提出多元化產業發展包括金融在內的四大新產業,人才更是尤為缺乏。

朱兆麟表示,澳門需要引入外地專才,可考慮由香港吸納。(梁鵬威攝)

學者建議考試及專業資格港澳互認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兼香港可持續研究中心創辦人朱兆麟表示,澳門人口少先天限制了人才供應,目前金融業包括銀行、證券、保險、會計、法律等人才均不足夠,政府要津貼培訓機構及大專增設相關課程,提供持續進修基金、轉職津貼,培訓更多年輕人入行。同時,需要引入外地專才,可考慮由香港吸納,例如豁免當地資格考試,直接承認其香港獲得的專業資格,並聘請已退休的香港金融人才,提供稅務優惠、住宿津貼等配套。

而事實上,為了應對人才短缺問題,澳門企業應對方法包括由外來包括香港團隊提供支持,也有透過電子化服務來節省人手。馬竹豪表示,目前保誠澳門業務包括產品設計及資訊科技等方面,均需要依賴香港團隊支援。盧保康表示,華僑銀行會透過提升電子應用等方式來節省人手,並會透過再培訓來調整員工崗位來應對。

陳守信表示, 配合新金融業態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政府聚焦職前教育、在職培訓、專業資格認證三個領域,建立本地金融人才隊伍。(圖片源:澳門政府官網)

澳門金管局:專注培訓本地人才

澳門金管局主席陳守信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 配合新金融業態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澳門政府聚焦職前教育、在職培訓、專業資格認證三個領域,建立本地金融人才隊伍,讓本地勞動人口更能把握現代金融創造的高附加值就業機會。此外,特區政府已推出《人才引進制度》,為包括金融業在內的重點產業引進所需的緊缺人才。

金融法律方面,他透露,澳門已加快推進各項立法修法工作,包括《融資租賃公司法律制度》、《保險業務法律制度》及《貨幣發行法律制度》已相繼頒佈生效。去年12月更通過《信託法》,屬於法律制度上的突破。根據該法律,社會大眾可透過金融機構以信託形式管理財產,金融機構亦可透過信託形式設立投資基金及理財產品,為客戶實現財產保值、增值及傳承。

馬竹豪表示,期望監管機構能夠進行法律修改,容許銀行能夠與2家以上的壽險公司合作。(顧慧宇攝)

業界希望放寬銀保合作限制

馬竹豪表示,澳門通過《信託法》,有利推動高端客戶財富管理及保險業務發展。與此同時,保誠在香港營運模式屬於多元分銷渠道,包括與銀行合作及經紀等,期望也能在澳門推行。當中與銀行合作方面,期望監管機構能夠進行法律修改,容許銀行能夠與2家以上的壽險公司合作,目前上限為2家,行業均期望能夠放寬,相信澳門政府能夠積極回應。

澳門延續葡萄牙法律,屬於大陸法系地區,相較香港及一些歐美地區則為普通法。朱兆麟建議,為提高外資信心,可參考同樣行大陸法的國際金融城市東京,同時也應設立仲裁機構,於金融糾紛上到法庭前先調解有關商業糾紛,參考香港設立例如證監會這類金融監管機構,有需要時與執法部門配合調查違規違法案件,另也可考慮允許在橫琴指定金融區內的外資企業,簽訂商業合同可選用香港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