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谷.專訪】鏡頭紀錄亞運動人瞬間 前攝記走向商業攝影之路

撰文:徐尉晉
出版:更新:

香港專業攝影師公會會員程詩詠(Brian)剛從亞運回來,早陣子在他的社交平台上,每天也可看到精彩的賽事照片。事實上,如果你一直追溯他的臉書,你會發現他從年初渣馬開始,一直沒有停過,他說:「因為真的很喜歡拍體育。」
鏡頭紀錄過97回歸、南亞海嘯、四川地震,10年前,任職新聞攝影記者多年的Brian,轉型成為商業攝影師,他甚至把樓賣了,開創自己的事業。
攝影:©Brian Ching(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攝影(訪問部分):曾梓洋,撰文:徐尉晉

入行超過20年的資深攝影師Brian Ching。(曾梓洋攝)

今年在「香港.攝谷」活動,Brian將會與01攝記舉行座談會,暢談運動攝影的拍攝心得。01讀者尊享六折門票優惠,按此點擊訂購!

對體育攝影的熱情

今屆亞運,Brian為一間本地體育媒體拍攝,當了10年商業攝影師,今次再次以攝影記者的身份,令他最深刻的是,現在媒體要求的傳相速度。他說,「沒想過,現在做體育攝影記者這麼辛苦。」

「基本上,那場賽事完結時,那個帖文已經出街。」Brian說,他把相機WiFi連接好了,一邊拍攝,一邊傳相,幾乎沒有空間後製。雖然對攝影師來說有一定壓力,但他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修練,「令我更加精準,不用裁相,就可以直出(照片)」。

從前在傳媒工作,有11、12年的時間,他都幫港協暨奧委會當義務攝影師,他笑說:「基本上將所有的大假,都奉獻晒比奧委會」。是愛還是責任,驅使他拍攝體育攝影?他說:「我很享受和運動員一起的過程,因為很真摯,我想這是當其他範疇的攝記,沒有的親切感。」

他指,從前拍攝政治人物,只會寒暄幾句,不會交心做朋友;拍攝突發事件,又必須以第三者的角度抽離地去拍攝,「做體育攝記就很不同,你可以很投入,甚至將對朋友的感情放了進去,這種感覺,是我在其他攝影工作中找不到的。」

Brian跟不少運動員都成為了交心的好友。提起這些運動員,他亦常以「阿英」(滑浪風帆港隊代表隊陳敬然)、「家朗」(劍擊運動員張家朗)、「阿聰」(劍擊運動員林衍聰)等名字稱呼他們,足見Brian與運動員之間的情感。

+1

亞運照片,以情感做主線

Brian認為,一張好的體育照片,基本要求要「有競爭性、有感情、新聞性、背景很重要」,「但有齊了這些元素,不代表完美或者好相,我們只會視之為合格。」今次亞運,Brian說自己以情感來做主線,「我很投入他們的性格、賽事和人物上,所以我會刻意去標榜他們的感情。」

要捕捉到富有情感的畫面,就要了解運動項目本身、運動員的背景、他們當下的狀態與目標等。他說:「運動攝影,你要好了解入面的千絲萬縷,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係,你才可以拍到那一種感情出來。」

Brian舉例說,「上年亞錦劍擊賽,整場劍中,家朗(張家朗)也很緊張,沒有表情。」直至「花美男」崔浩然勝出了,Brian的鏡頭不面向崔,反而拍攝隊友張家朗和張小倫在背後大叫歡呼,「你要很熟悉賽事才明白,家朗和崔浩然從小打劍打到大,他兩人情如兄弟,沒有東西比起自己的兄弟勝出而興奮。」

今屆亞運,劍擊運動員林衍聰(阿聰)在奪得銅牌那天,他傳訊息給Brian,「說今晚想求婚。」Brian本身正在去拍「另一位阿充」,體操運動員吳翹充比賽,賽事後他馬上趕過來,剛好拍攝阿聰求婚的一幕,背景時鐘寫有當時的時、分和秒。

新聞攝影的訓練

Brian在1995年入行成為攝影記者,採訪過過1997年香港回歸、2004年南亞海嘯、2008年四川地震等重大新聞事件,問新聞攝影訓練對他日後有何影響,他想也不想便回答:「好大幫助。」

「新聞攝影,迫你預視到將來。其實運動攝影,就是(預計)下一秒會發生甚麼事?其實這是有跡可尋的,這正正是新聞攝影給我培訓。」他指,攝影記者「一般都很敏感(sensetive),我們感觀很好。」

有一次,他拍攝一級方程式賽車馬來西亞站,一直領先的車手咸美頓(Lewis Hamilton)因引擎著火而退賽,「一開初我們聽到觀眾發出噓聲。」Brian說,一般而言,比賽來到中尾段,觀眾都不會有太大反應。攝影師大都會把握這時候,嘗試拍攝「pan鏡」等不同的拍攝效果。

他循觀眾的目光望去,看賽道上有煙,他馬上調校更快的快門去拍攝。Brian說,第二天乘飛機回港,看到自己拍的照片,成為馬來西亞當地報章的頭版照片,「這就是真真正正,以前做新聞攝記,那種感觀,令我去拍到張相的效果。」

想睇Brian與01攝記暢談運動攝影?01讀者尊享六折「香港.攝谷」門票優惠,按此點擊訂購!

車手咸美頓因引擎著火而退賽,照片翌天成為馬來西亞當地報章頭版照片。©Brian Ching

英雄問出處

最近,Brian舉行了《英雄問出處》展覽,為12位香港殘疾運動員拍攝肖像。原來這個展覽的構思,源自香港輪椅劍擊運動員余翠怡的一句話。有一次她與Brian閒談間說起:「我都好想你幫我影。」他心裏面便記住了那句說話,共為12位殘亞運運動員拍攝。

由於Brian一直有與殘奧會合作,為他們建立攝影義工隊,拍攝運動員賽事。數個月先,殘奧會提起想為一眾運動員拍攝殘亞運的海報,雙方便一拍即合。

「以前我常常在快餐店吃東西時候,都會碰到一位殘疾人士劍手,他常常訓練後來吃東西。我想,有時我們有時經過看見一個殘疾人士,你不會知道他是誰,其實他可能是幫香港攞左好多獎牌的英雄。」Brian表示,「英雄問出處的意思,就是找出這些hidden hero。整輯相,我們走回運動員原來的社區拍攝。」

採訪四川地震,重思人生

2008年,採訪四川地震過後,10年拍攝過多場災難性新聞,令他認真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當你去完南亞海嘯、倫敦爆炸案、台灣幾次大選,許多時候你都是自己一個。感覺真的很孤獨,跟住你去到四川,你又聽到(消息)又救唔到人,其實個人好抑鬱,我知道自己(心理上)其實是有問題的。」

「跟你說沒有陰影是假的。」Brian帶點點沉重地說:「現在去布吉(旅遊),老婆也說我好像有神經病一樣,我會看自己住幾多樓,看逃生路徑,看如果海嘯來襲的時候,可以爬到幾高,到現在也會這樣。」

「去到四川的時候,發現原來所有野可以在一夜之間失去,你就想,何不用更多時間陪屋企人?於是乎我和太太齊齊辭職,諗住湊大個女。」那時候他Brian與太太希望生第二個小孩,想有更多時間陪大女兒成長,讓她成為妹妹的role model,認為這是令她學好的最佳方法。

兩人更決定出售物業後,暫時不買樓。Brian說,自己也不清楚是「有雞定有蛋先」,「那時候賣完樓,不是想馬上開影樓,是賣完樓,四川回來,重新思考過,才決定不再買。」回想起來,那時候最後沒購入的單位,已由以前的400多萬,升至到今天的1200多萬,他開玩笑說:「當然是買樓好」。

開展攝影教學道路

離開了熟悉的新聞行業,那年頭金融海嘯發生不久,市道不景氣。他說,與其「自怨自艾」,不如「無事找事來做」。起初幾年,Brian邊作freelance攝影師,一邊開始義務教學,他遊走多間幼稚園舉行「小小記攝影工作坊」,教授小朋友何謂新聞攝影。

這個構思聽起來十分天馬行空,他微笑說:「起初,人們覺得我是瘋子,『教幼稚園,是否神經病?』」他設計了一個角色扮演活動,拉起警戒線,模擬交通意外場景,讓小朋友在擠迫的環境裏拍攝。

Brian認為,工作坊成效十分直接,有小朋友可說出:「原來攝影記者很辛苦。」,「他們明白那些畫面,原來是要新聞攝記走出街外採訪得來的。」他認為,「攝影不是一件很深奧的東西,而是一件普及藝術。」既然影像是一種語言,就應該從小去培養,尤其身處個影像泛濫的年代,「你不能說,去到大學先學英文,你不會讀得好。」

義教100間學校

「現在STEM課程,叫小朋友用iPad拍攝。但從來沒有人教過,怎樣使用部機,如何去處理光暗。」他歎息:「這是十分匪夷所思的。」Brian又稱,社交媒體上全是影像,但人們不懂分辦好壞,「看到一灘水,有架電車經過,就一班人一窩蜂去拍攝;電影《變形金剛》推出後,又一窩蜂去拍攝海山樓。」

他指,劣幣驅逐良幣,「正正因為香港市民看影像不會消化。一些吸睛的相片,可以很快轉載「呃like」,就大量複製(這類)影像,這就是問題。為何你不去創作,嘗試拍一些新的東西?」

直到今天,他仍到不同學校義務教授攝影,至今教過超過100間中小學和幼稚園。後來,社區組織協會(SoCO)找他合作,開辦「童影想」、「童夢想」攝影班,讓基層的小朋友透過攝影發聲。其後又在中大校外進修中心教書任教攝影。

從攝記到商業攝影師

憶起由攝影記者轉型成商業攝影師,他坦言:「好多嘢都唔識,要重頭來過。」Brian形容,攝記的工作會因環境變化而作出調整。因為商業攝影大都是住美術指導的想法去做,儘管過程中大家會協商,但「不是你想怎樣就怎樣」。加上,商業攝影的前期製作、睇位、reference等都很重要。

最初的日子,Brian買了許多燈具, 努力鑽研不同的打燈效果。他深知道創業需要時間,耐心經營,「我試過只有$6000元收入」,「咁就真係『搣』積蓄囉。」今天回看從前的決定,他說:「面對許多未知數,不知道如何去處理;但現在都捱過了,現在又10年了。」

今年在「香港.攝谷」活動,Brian將會與01攝記舉行座談會,暢談運動攝影的拍攝心得。01讀者尊享六折門票優惠,按此點擊訂購!

Brian慨歎,「現在年輕人的夢想就是,可以快點買到樓。」(曾梓洋攝)

由助手學起

原來Brian任攝記前,曾當過一段時間影樓助手。雖然那段日子,動不動便被師父痛罵,但他自言學到很專業工藝,對日後幫忙莫大。「從前菲林年代,我們拍幻燈片(slide)。師父說要調色溫,我們便袋着一疊濾色片即場調校,從中學懂了佈光原理。」他惋惜地說,現在許多人只懂依靠photoshop作事後執相。

提到最難忘的事情,Brian說:「有一位師父,連我吃甚麼都要管。那時候,自己是個完全不吃辣的人,他對我說『由今天開始你就要食咖哩飯。』」原來,他師父認為,攝影師需要到世界各地工作,世上有這麼多個地方也是吃辣為主,吃不到辣怎麼算?

後來一次,Brian隨樂施會到黃土高原拍攝,食物就只有一碗麵加上辣椒醬,那時候,他才懂感激從前師父的用心。他自己也希望,將技術傳承到年輕一代,「當然你問10個專業攝影師,10個都希望將他們好的東西留給下一代。好的師父唔難求,好的徒弟才難求。」

他慨歎,現在肯做助手的年輕人,愈來愈少;許多人當了幾個月助手,便出去當攝影師「搵快錢」,「這樣流失量很大,培育不到新人。」最近,他遇上一位剛從自己公司離職不久的助手,那位年輕人對他說,女朋友迫他買樓,惟有放棄追夢,找另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

「我想,應該歸究社會問題。」Brian想了想,又說:「以前房價較低,很容易便租到屋。年輕人到了27、28歲,買不到樓也可以用相對便宜的金錢租樓,年輕人有夢想。」他頓一頓,道:「現在年輕人的夢想就是,可以快點買到樓。」

他寄語年輕人,要找一個與自己性格相像的師父。「攝影不是跟人,攝影是跟自己。」又說,「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拍攝自己的相,那樣你就有自己的風格。」

「香港.攝谷」即場示範

今年已是第3年,Brian在香港專業攝影師公會,年度活動「香港.攝谷」幫忙。他們希望,透過活動向大眾市民,推動專業攝影。活動期間,他們將即場示範拍攝,解構專業攝影師工作的來龍去脈。

前年,Brian曾參與示範,他放曬了兩張舞者一比一的黑白照片,放在左右兩旁,又邀請了相中舞者真人,在兩張照片的中間起舞,Brian現場「一shot過拍攝,造成好似有3個影像。」他們會把相機連接到大屏幕,邊拍邊作講解,讓觀眾清晰地了解每一個步驟。

Brian多年來的採訪證,數量相當誇張。(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Brian說:「給他們看到,原來許多真正的商業攝影師,原來不需要做太多後期。」原來,他稱有許多市民會認為,照片都是「執出來」的。他說,今年自己有會帶領不同的學生團體參觀,令年輕人看到,專業攝影師的工作、幕後準備、佈置場景、助手的重要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