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助人才擁抱改變 教大李子建︰融入新產業、新模式

撰文:李宇婷
出版:更新:

新質生產力是內地當今的發展理念,亦是香港未來的發展方向。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教育大學校長李子建說,人才要有改變以配合發展,要變得更願意創新。學院培訓方法也要調整,需要加強產學研合作,讓專才教育學生認識產業以至世界。政府方面,則要想辦法讓人才更流通,吸引更多人才來港,推動產業發展。

教大校長李子建。(資料圖片/夏家朗攝)

研發、新生產方法 均要培養合適人才

經濟發展和生產力有緊密關係,李子建說「新質生產力」的「新」,意思就是有很多新的可能性,當中有不少已經出現,包括綠色產業、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他認為社會發展要邁向新產業,隨着科技提升,生產模式也要轉變,甚至人才培養等都需要調整,否則難以配合。

談及人才的質素,李子建提到,早幾年國際研究所說,已出現的產業一直演化,舊生產方法已慢慢被新的生產方法取代。未出現的產業則需要投入研究,當中分不同層次,由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均需要大學幫忙。無論是已出現還是未出現的產業,都需要強化人才,所需的工作能力包括創造力、擁抱改變、團隊精神等,掌握這些軟實力之後,要推進更多產學研合作。在教育層面,李子建說,專才教育亦要讓學生盡量向產業學習,甚至離開工作間,走出去認識世界。

從「大哥大」電話到現在的智能電話,李子建說可看到不用很多時間,人類的科技、生活變化已經很大。(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他又引述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的發言:「人才是首要資源,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要不斷以創新帶動整體「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至於會否擔心工人因而失業,李子建認為生活會進步,人才最重要肯變。

以前有大哥大電話,到我哋今日嘅智能電話,有好多功能,就知道科技、生活變化可以有幾大,唔係好耐時間,呢件事話畀我哋聽,永遠有挑戰,永遠都有機遇,有新的環境、新的科技、新的改善,人才最緊要願意肯變、肯學、肯貢獻。
李子建

引進人才 聯通世界 尋找機遇

政府經常提及,香港在「一國兩制」下要發揮好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要「引進來、走出去」。李子建在訪問中被問及香港的優勢時亦有提到,「引進來」是要引進灣區城市的人才,有很多智慧和力量能幫忙,聯通國際則是「走出去」,告訴外界香港有祖國的支持。他認為香港要善用機遇,發揮人才和資金流動的優勢,配合願意肯變、肯創新的人才,相信香港仍有很大發展潛力。

求變,多少會遇上阻力,不過李子建就認為「唔會講話困唔困難」,指香港最重要是做好「聯」、「通」。「聯」即聯絡、網絡,內地固然有強大的支持網絡,本地的公司和基金等亦都有很深厚的國際網絡,強調香港要「結好網絡」。「通」則是指流通,包括資金、人才和資訊也要更流動,例如科研基金要進一步流通,簽證也要更方便人才流通。他又説全世界人才流動,也都有SLASH(斜槓族),認為可考慮靈活些少的聯合聘任制度,在合理法制下容讓人才兩邊走。

教大校長李子建。(資料圖片/夏家朗攝)

李子建近期出席香港世界青年科學大會,見到很多北京科企願意來港和香港青年合作,他指這就是「聯通」的好例子,希望更多行業可參考。他亦期望教育也能更「聯通」,香港與境外基礎教育和大學科研,可以涵接得更好。

他又說,整個國家發展的同時,也在追求幸褔感,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到要創新和守正,意思是要堅守正道,要多學習國家國學文化,不能單單考慮經濟和科技,人才也要有好的價值取向才算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