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政府先行先試報告未提下一步方向:不少居民反映擾民

撰文:陶嘉心
出版:更新:

環境及生態局向立法會提交垃圾徵費「先行先試」計劃報告,當局在計劃整體觀察中稱,不少居民反映認為垃圾收費擾民,亦有表示收費太貴,負擔很重。報告指市民亦擔心法例生效後會增加四處亂抛垃圾的情況,尤其是在缺乏物業管理的「三無」大廈附近和舊區,會產生市容衞生的問題。
至於前線清潔工,報告指大部份均表示因需要另外處理沒有用指定袋包妥的違規垃圾以致工作量大增以及非常辛勞,亦有表達擔心法例執行後會與居民產生糾紛甚至誤墮法網,更有個別工人表示會因此轉職。食肆、商戶和院舍管理層則普遍表示垃圾收費會對經營成本構成壓力,亦建議改善大型指定袋的設計,方便使用和包裹垃圾。
「先行先試」計劃報告未有提交政府就垃圾徵費的下一步方向,只邀議員提供意見,而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下周一(27日)將討論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及其他廢物減量和管理措施的未來路向。

+1

環境局總結兩個月在14個試點進行垃圾徵費先行先試計劃,食肆、院舍及政府大樓等試點群組均有領取免費指定袋,三無大廈試點也達8至9成以上。

不過,在指定使用率方面則表現不一,院舍、食肆和政府大樓等一般都全部合規,商場的使用率大致約7成;但公私營房屋的使用率平均只有約2成至5成多不等,三無大廈平均使用率更只有約2成。

政府以問卷調查試點持份者意見,住戶認為指定袋收費高,會增加經濟壓力,政府指引不清,應在宣傳減費及回收後才實施徵費;清潔工則認為工作難度增加,甚至有清潔工表示實施後不從事清潔行業。

有商戶則認為在經濟環境差情況下實施垃圾收費是勞民傷財,也無合適位置、時間做分類;處所負責人、物管或清潔公司,則認為要增人手成本等。

文件亦披露政府觀察所得,指即使免費派指定袋,三無大廈及公私營住宅使用率仍只有2至5成多,更會隨時間下降;居民、前線員工、食肆再院舍等有根深蒂固的處理垃圾習慣,須時間改變。

垃圾徵費指定袋。(何頴賢攝)

該局未有在文件提出垃圾徵費未來去向,包括是否繼續計劃還是暫時擱置,但該局稱總括而言各持份者各有不同擔心,例如不少市民反應收費貴、憂四處亂拋垃圾情況增加,尤其是三無大廈;清潔工擔憂工作量大增、誤墮法網等。

該局也提到現時整體的廚餘收集點的數量和覆蓋度仍不足。不少居民普遍認為需要一個便民的回收網絡,也有不少市民不理解按袋收費對減廢的效用,覺得要求每家每戶預購指定袋包妥垃圾才可丟棄垃圾會導致使用更多膠袋,與減少使用塑膠的環保政策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