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標靶藥較內地貴數倍 陪診哭訴冇錢就冇命 倡設機制調整藥價

撰文:馮子健
出版:更新:

香港治療癌症的藥物部份價錢較內地昂貴,不少市民選擇到北上求醫買藥。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與陳穎欣今日(25日)召開「好藥平用」研討會,有陪診義工和癌症病人表示,香港部分標靶藥物價錢較內地昂貴數倍,哭訴「有錢就有藥醫、冇錢就冇命,病人冇得揀」,促香港藥物提高透明度,例如列出價錢,以及放寬藥物註冊、藥物名冊等。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與陳穎欣召開「好藥平用」研討會。(馮子健攝)

陪診義工落淚:冇錢就冇命!

跨境癌症病人陪診義工郭智麟稱,對於夾心夾層而言,部分藥物價錢難以負擔,港府應研究如何協助港人到內地醫院取藥,又稱港人相信香港醫療,北上唯一目的是取得平價藥物。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穎樂稱,部分市民收入都難以支付藥物,甚至需要動用積蓄買藥,建議醫管局須設有機制調整藥物價錢。另一跨境癌症病人陪診義工鄧寶蓮聽畢落淚,形容部分市民「有錢就有藥醫、冇錢就冇命,病人冇得揀」。

崔俊明:醫管局角度而言 病人權益應是最大考慮因素

研討會上,同路人同盟主席陳偉傑稱,抗癌藥物是癌症末期的唯一希望,促推進大灣區共同試藥,讓醫生有更多選擇,並吸引全世界藥廠投資香港,放寬註冊門檻等。

崔俊明稱,部分癌症病人因為藥物價錢而到內地購買,兩地藥物價錢相差3倍至10倍不等。不過,他表示,醫管局不知道藥廠定價機制,個人倡議增加藥物價錢透明度,讓市場有價格調整。他認為,就醫管局而言,如何影響市場及私家醫院不應是首要考慮,病人的權益才是最大的考慮因素,並指出國內有私營市場及私家醫院,市民也有渠道知悉藥物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