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童評十大議題八項不合格 內地母親來港團聚、歧視問題得0分
撰文:馮子健
出版:更新: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及兒童權利關注會今日(1日)發表「民間兒童專員報告」,由貧窮兒童選出2025年十大關注事項,並提出多項建議。出席的兒童認為,過渡性房屋、公屋仍供應不足,又指出地區康健中心服務對象不包括兒童,認為貧富懸殊持續,政府的「共創明teen」名額、功能有限。
此外,貧窮兒童對政府2024年十大兒童議題表現評分,每項滿分為10分。結果顯示8項不合格,其中對內地母親來港團聚、移民學童及家庭被歧視的問題評0分。不過,總體評分為26分,較去年高5分。
過渡性房屋不足 學童網上支援少
十項議題的評分方面,僅房屋政策、處理疏忽照顧兒童兩項是合格、得5分;教育政策、貧富懸殊問題上得4分。出席的兒童們就十項關注議題逐一介紹,房屋政策方面,認為過渡性房屋、公屋仍然供應不足;教育方面認為政府對幼稚園學童網上支援、津貼不足,對專上學生資助額太少。
欠缺兒童診所 共創明teen名額有限
醫療政策方面,他們給予3分,批評地區康健中心服務對象不包括兒童,沒有兒童診所、沒有兒童醫療券。社會福利方面則給2分,認為綜援金額不足。
疏忽照顧問題上,他們指出政府至今仍未訂立《沒有保護罪》,推出的社區保姆計劃名額有限。貧富懸殊方面,他們指「共創明teen」名額有限,消除跨代貧窮遙遙無期。
他們亦指出,香港兒童不能申請在內地媽媽來港,政策上沒有進展;新移民歧視持續嚴重,故兩項評0分。記者會上就讀中六的學生稱,媽媽被在港的丈夫拋棄,至今無香港身分證難就業。
促制定全面扶貧政策 檢討醫療制度
對於十大政策,他們提出多項建議,包括促請政府制定全面扶貧政策、消除跨代貧窮問題;創造10萬個適合基層的就業機會;設立兒童中央資料庫,掌握貧窮兒童需要;設立獨立及法定的兒童事務專員檢察兒童權利的落實;檢討醫療制度、確保兒童健康受保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