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西環版《香港家書》 看中聯辦主任思維與手法之變

撰文:沙半山
出版:更新:

如果說,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日前走訪在港中資企業,是想以行動、畫面強有力地釋放中央挺港抗疫訊息,那麼駱惠寧今日發表给港區人大及政協委員的公開信,提出「三心」即以信心、愛心及齊心抗疫,就是想以文字有系統地、科學地、柔性地總述中央是怎樣看香港全體社會現時抗疫的狀況,以及期許。這可能是第一封给香港市民的西環版《香港家書》。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駱惠寧繼新春酒會致辭和人民日報撰文後,第三篇公開的長文,而這一次更是就某一特定重大議題作論述,不僅可視為觀察駱惠寧行事風格的樣本,亦可反映出西環話事人處事思維與手法之變化。

駱惠寧(右一)在招商局集團倉碼公司米倉走訪。(香港中聯辦)

先講手法的轉換。

(一)這封信函最突出一點,就是身段柔軟、「容易入口」,但並沒有脫離中央處事的大原則,亦沒有迴避就香港事務給出直率的看法。通篇行文,語調都是柔性的、帶情感、慢慢地說道理,總格調就是以情切入,不是一般官樣文字,照本宣科冷冰冰。

以往中聯辦主任在公開或閉門發言時,也是在傳達中央關懐港人的訊息,但多是片言隻語,亦較官腔,沒有甚麼技巧或情感色彩可言,更是「秘密」進行。而駱惠寧的信件明顯「用心」得多,例如他提到肺炎疫情雖嚴重,但中國「船大好頂浪」,「信心是最有效、最持久的疫苗」;「我們需要隔離的是病毒,而不是人心。」這種「動之以情、說之以理」的表達手法,全文通見,不像以往中聯辦官員與香港社會的「遠隔千山萬水」。改變溝通方式,不僅要讓香港人聽得懂,更要聽得入耳,正是所有港澳工作系統官員急需惡補的一門課,在這一方面,以往確實是失敗的,甚至是適得其反。

中聯辦主任駱惠寧。(資料圖片)

(二)不離地,透明化。每年2月下旬,中聯辦主任都會與港區人大政協舉行茶話會,就3月初召開的全國兩會發表重要講話,今年受疫情影響,會面取消了,而駱惠寧順水推舟、改變打法,變為「以網絡送上問候」,於是有了這封「香港家書」,而且是公開的。據聞建制圈子內對這種「鍵對鍵」的新交流方式,甚為受落。

事實上,駱惠寧以公開信與港區人大政協溝通的做法屬鮮見,以前中聯辦主任召集建制人士開會,絕大多數閉門會議,甚至經常離開香港在深圳進行,會後由幾名與會者引述講話內容,洩露一些看法或觀點,這對香港社會瞭解中央想法,無疑築起了一道屏障。今次駱惠寧的公開信對象雖是人大、政協,但實質上是全港市民,更重要的是將中聯辦與港區人大政協的關係公開化、透明化,抹去「西環」一向予以那種神神秘秘、見不得光的感覺,側面反映駱惠寧這位封疆大吏的處事手法大膽細膩,更是光明磊落。

過往中聯辦主任的身影,都是圍繞政治議題,例如政改、廿三條立法、逃犯條例等,但以後將會更積極、更深度、更細緻協助香港的治理工作。(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三)即使是講事實、擺道理,手法也深思熟慮,可見其慣於政治斡旋的手腕和功架。

駱惠寧提出的三個「心」——信心、愛心、齊心,其實是對應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求是》撰文——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這一方面是講政治,緊跟中央,另一方面又靈活處理,不至於與香港人的用語格格不入。這三個面向的指向,「信心」是強調頭腦抗疫,科學認知疫情勢態,安撫港人不必要的恐慌情緒,振奮前線醫護戰勝疫魔的士氣。「愛心」部分,從讚石公主號開始,直接入主題,也間接說明這是中央和港府一次配合救援,其後是相互支援,是雙方的,並不側重中央一邊,文字比例更多還是說香港一方,壯大正能量之餘,亦顧及到港人心理和感受。「齊心」部分最見功力,直插醫護罷工、搶購潮等香港問題,強調「科學應對,不要被政治操弄」,但又不是直接說這是個政治問題,讓人感覺上綱上線,而是有技巧地套上「齊心」的光環外套,曲線敲打某些政治人物挑撥離間,易令香港社會內部離心撕裂,但又未致於用那種劍拔弩張的說法,而且毫無殺氣,更沒有要鬥爭的感覺。用內地語言形容,「裡子很重,但面子上大家都掛得住」,至少給大家都有些面子,但依然直接將問題講清楚。

手法之外,還有思維之變。過往中聯辦主任的身影,都是圍繞政治議題,例如政改、廿三條立法、逃犯條例等,這封「香港家書」估計代表中聯辦以後將會更積極、更深度、更細緻「協助」香港的治理工作,今次是抗疫,未來對引起香港社會關注的房屋問題、養老問題、均富問題等等,亦可能會開腔未可知。當然,如何做到幫忙但不干預,更不能挑戰香港的高度自治底線,卻是這位「封疆大吏」的重要考驗。

事實上,封疆大吏出身的駱惠寧,管治過安徽、青海、山西,對民眾利益議題具有很高的敏感度,今次就疫潮出手,既是駱個人三十多年官場經驗的本能反應,亦是今日形勢下中聯辦主任的新賦角色和職責,顯然與中央對港澳工作系統工作的要求轉變有關。